新兴动能不断增强 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2017年,全市工业领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系列决策部署,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工业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新兴动能不断增强,企业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新兴动能加速集聚
2017年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77.3亿元,居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4.3%。从单月总量看,6月、12月份两个月工业增加值迈上50亿元的台阶,是近三年单月总量最好水平。
其中,新增企业拉动强劲。2017年,全市59户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7.6亿元,同比增长231.6%,拉动全市工业增长5.9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17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5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的4.2%,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44.0%,新能源产业同比增长31.7%,新材料产业同比增长16.8%,生物产业同比增长4.4%。与此同时,医药行业引领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2017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2.9%,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在广誉远等企业支撑带动下,同比增长3.7%,占高技术行业比重94.5%。
转型升级助力成长型企业和行业快速发展。随着吉利汽车、东方希望铝业和晋能光伏的投产达效,全市汽车整车制造行业、光伏设备及元件制造行业实现从无到有。2017年,吉利汽车完成工业增加值8.4亿元,同比增长785.2%,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1.9个百分点。生产汽车86252辆,同比增长633.4%,其中,新能源汽车10988辆;东方希望铝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6亿元,同比增长393.4%,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生产氧化铝173.3万吨,同比增长233.9%;晋能光伏生产光伏电池17210千瓦。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0.02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2017年,全市各县(区、市)县域经济都实现平稳发展,呈现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除和顺县外,其余10个县(区、市)及转型综改示范区晋中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都实现同比增长。其中,灵石县、介休市和示范区晋中开发区实现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8.7%、19.0%和9.1%,分别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1.7个、2.9个和0.3个百分点。
传统行业比重较大
新旧动能转换艰巨
2017年,全市工业增速呈v型反转。1至7月份,全市工业经济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同比增长8.6%。受8月份和顺煤矿事故影响,全市煤炭企业停产整顿,8、9月份全市工业增速急速下滑,分别同比下降12.4%和14.7%, 1至9月份,全市工业增速回落到2.9%。10月份,随着煤炭企业复工复产,全市工业经济由负转正,之后两个月增速逐步回升。
2017年,煤炭、焦炭、冶金和电力行业仍是全市四大支柱性产业,合计占比81.4%,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3.1个百分点,比上年多拉动工业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其中,煤炭行业占全市工业比重的63.4%,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2.7个百分点。而医药、食品、玻璃、碳素等产业比重有所降低,拉动作用减弱。此外,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不快,比重不高。2017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4.2%,比全省(9.0%)低4.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2.9%,比全省(5.8%)低2.9个百分点。可见,全市工业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传统产业的格局并未明显改善。
2017年,全市煤炭、炼焦、冶金和电力四大传统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9%,高于全市工业投资增速(15.0%)14.9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的54.5%,比重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的22.8%,传统行业投资比重偏高也使得工业转型发展受到一定的局限。
此外,高耗能企业在推动能耗快速增长的同时对工业经济的带动作用不足。2017年,全市工业用电量13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5%。其中,化工行业工业用电39.8亿千瓦时,占全市工业用电的29.8%,同比增长54.4%,拉动全市工业用电9.7个百分点,是拉动全市工业用电快速增高的主要因素。而从对工业增长的方面看,2017年,化工行业工业增加值10.4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为2.2%,同比下降6.0%,不仅对全市工业没有贡献,反而影响全市工业经济少增长0.2个百分点,远低于对用电量的拉动9.7个百分点,特别是部分复产和新投产高耗能企业拉高了全市用电。
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局面
2017年,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但全市工业结构偏重的局面依然较为明显。下一步,全市上下将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培育壮大新的产业支撑,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向好的局面。
加快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和协调发展,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提高先进产能占比。一方面,把煤炭钢铁去产能与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提高去产能涉及的重点问题,提高煤炭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构建煤、电、网、高载能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逐步实现全市传统工业转型升级,优化工业结构;另一方面,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节能降耗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提前布局,应对有关环保、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工业经济等情况,主动走出一条高效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加快引进新型工业投资,督促已有项目投产达效。加快工业发展,最终都要落脚到项目上,新投产企业没有基数,贡献的都是增量,能够有效拉动工业增长。2018年,我市将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 “转型项目建设年”的有利时机,按照《晋中市开发区“1+10”联合体产业合作联动暂行办法》的要求深入推进。一方面,加快一批创新型、科技含量高的工业项目,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3d打印、智能电网、工业机器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引导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加快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向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方向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梳理督促近年来工业投资的项目,加快实施各个项目扫尾工程,按照序时进度,倒排工期,跟踪服务,促进工业重点项目尽快投产达效。
加快推进示范区项目建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市将充分利用好“转型综改示范区”这块招牌。一方面,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示范区改革创新,与国际国内先进做法接轨,真正使示范区成为转型综改试验主战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手机等为重点,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培育数字经济,建设智慧晋中;另一方面,加快工业新能源汽车项目,煤化工项目、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等新产业投产达效。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潜力产业。(刘冬冬 董永德)
【网络媒体走转改】20年除夕坚守后厨 团圆饭传递好彩头
沙 地:花被村“尖刀班”积极推动厕所革命
李彩云先进事迹
刘国连视察市人大机关图书室
他开燃气轻生危害公共安全判3年
2017年全市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我市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出台
渣男脚踩两只船 为求复合报假警
瑞昌市黄金乡人大调研乡村污水处理工程
南湖路派出所查处一起赌博案
市北区开展STEM教育成效明显
淤积物太多!是往年的3倍 拱墅区给浣纱渠排出口彻底“洗胃”
中国音协名誉主席赵季平先生一行莅眉采风
唱响时代声音 凝聚奋进力量——新时代太行文艺轻骑兵走进康乐社区
2020年整车产能将达150万辆
春节期间别嗨皮过了头!大鹏交警一晚连捉俩女“醉猫”
贵州今春冰雹多于往年?——专家:并未超出最近三年的记录,地势原因会带来“错觉”
北京市60重点商家销售26.7亿 同比增长近三成
第八届东坡文化节在四川眉山市开幕
市政府办召开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专题学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