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云
有人说,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宜城市南街小学的李彩云老师就是一个始终坚守着自己“教育梦”的老师。她认为,在漫漫人生长路上,如果每一步都比别人迈得坚定踏实,那么,你所得到的优厚回报,别人将难以企及。从教二十年来,一路虽步履蹒跚,但每个脚窝都盛满她对孩子无私的大爱和对教育真挚的热爱,也浸透着她辛勤跋涉的汗水。
一、挚爱教育,筑牢成长的根基
在知识储备的师范学院,“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些教育理念虽耳熟能详,但是,直到真正成为一名园丁,走进孩子的世界,李彩云老师才体味出大师教诲的真谛,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
登上讲台的她,整个世界里都装着她的学生。为了激励他们更积极地发言,她从微薄的工资里抽出一部分给他们买奖品;为了吸引他们更认真地听讲,她把课文编成一个个剧本,让他们体验故事中的角色;为了指导孩子们写好字,她拿来毛笔,在白纸上一笔一画地示范……由于投入了太多的情感,学生的一举一动都牵绊着她的心,睡梦里也在给孩子们讲课,常常会因一位孩子老做不到题而着急梦惊。
因为爱,因为一心想使孩子们能有更大的进步,她尝试将“激励法”、“演示法”、“情境体验法”这些教学理念运用于课堂。因为有了学生,她的眉宇间飞舞着喜悦,唇齿间跳跃着笑声,内心澎湃着满满的幸福。
二、虚心求教,铺砌成长的阶梯
在教学的道路上,李彩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慢热的人。但是,她却又是最勤奋、最肯钻研的一个人。
记得刚上班两个月后的一天,教导处主任通知她周三要组织老师们听她的“入门课”。接到任务后,她真像捧着一颗烫手的山芋,不知如何入手。情急之下,她拿出《教学参考用书》和《教师备课手册》一遍又一遍地读着。遵照参考书的“旨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她终于备出了一节完整的教案。可是,她我兴致勃勃地将绞尽脑汁备好的“课”付诸课堂时,才发现“山不是那座山,梁也不是那道梁。”精心设计的提问,原本以为能够激发学生源源不断的思维灵感,谁知却是孩子们茫然无措的眼神;原本认为学生能够悦耳朗读的语句,从他们口中出来的却结结巴巴、干瘪无味。第一次公开课的失败,如一瓢当头泼下的凉水,将她满腔的热情浇灭了。短暂的失落之后,不服输的性格使她没有因此而退却。她准备了一台录音机,上课时,她就把课堂实况录下来。下班回到家后,她再一遍遍地反复听自己的课,边听边用笔记下存在的问题,然后慢慢地思考解决的办法。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她慢慢地摸出了些门道,课堂教学终于有了一定的“形状”。
在成长的轨迹中,她一直在孜孜不倦地热忱学习。在网络研修平台上,她认真聆听大师教诲,吸吮同行经验,剖析心中疑惑,也记录下自己成长的浅浅脚印。正是在一次次的剖析与点评中,她才真正地学会审视教材,反思课堂,认识教学中的不足与偏颇,找到成长与提升的方向。
三、迎接挑战,悬挂成长的风帆
教师的生活是平淡的,每天学校、家庭,周而复始,直线型的生活轨迹常会使人怠惰。是浑浑噩噩蜉蝣般活着,还是耕耘不辍,活出别样的精彩?作为一名教师,李彩云老师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先人一步,在业务上强人一筹。因此,她果敢地选择了后者。
前进的道路上难免荆棘与坎坷。当忙碌完一天的教学工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她多想窝到沙发里泡泡“肥皂剧”;当收拾好碗筷,洗好衣服,她多想约上一两个朋友出去逛逛街;当假期来到,天气甚好,她多想与家人一起行走于大自然,呼吸清新的空气……可是,为了完成一篇优秀的论文,为了打造一节精彩的课堂,她一次次地碾碎了这些想法,强迫自己坐在书桌前,展卷阅读,认真思考,反复斟酌。
自参加工作第二年起,二十年来,学校组织的大大小小、各种形式的活动,她都积极参与。不管是征文、优质课,还是大比武、演讲比赛……只要有机会,她都踊跃报名。她这样做,不是想出风头,而是为了策励自己,不让惰性抬头。“疾风知劲草”。她深知机会有限、弥足珍贵的道理。领导为她搭建了这一个个平台,她就决不能敷衍塞责,草率对待。为了论证文章中一个观点是否正确,她整个周末都会泡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为了更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她用心地把《教师用书》、《新课程标准》读了一遍又一遍;为了更快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她在阅读教学专著时会认真写下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收获。
与此同时,学校领导也不断地给她加担子。1998年春,学校推荐她参加“宜城市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没想到,教学才一年的她竟破天荒得了个一等奖。同年十一月份,她又代表宜城市参加“襄阳市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获得了二等奖。小小的成功给了她莫大的鼓舞,领导的鞭策更使她不敢懈怠。2001年至2012年,她连续参加了四届“宜城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大比武”,均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随后,“宜城市先进教研个人”、“襄阳市骨干教师”、“襄阳市青年教学能手”、“国家级优课教师”……一个个荣誉也接踵而至。在成绩与荣誉面前,她激动地热泪盈眶,为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为自己的汗水没有白流,为自己终于收获满满。在成长的同时,她也渐渐悟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个“心”指的不是野心和私欲,而是忠诚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四、多维融合,插上成长的翅膀
当这些成绩纷沓而来的时刻,在别人看来已经成为名师的她,却感受到的是更大的压力。因为与王崧舟、窦桂梅、李镇西那些教育家相比,她霍然觉得自己那些雕虫小技真不值得一提。她仅比众多的老师多点勤奋,多点创新,多点思考,多点新理念的兼收并蓄而已。
为了成长得更快,教学之余,她逼着自己大量地阅读教育名著、教育期刊,并认认真真地做了一本又一本的笔记。在阅读中,她理解了杜威“在做中学”的理念,她领悟了陶行知“知行合一”的思想,她懂得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她有意识地把这些理念、方法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很快,她发现自己的课堂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课堂流程越来越明晰,孩子们的兴致越来越高涨。听着孩子们妙语连珠的发言、声情并茂的朗读,看着孩子们专注听讲的眼睛、凝神思考的神情,她深深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
在信息技术以铺天盖地之势改变着我们的传统课堂之际,她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优势。她认真学习各种应用软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脱颖而出。2014年以来,她连年被评为宜城市“信息技术应用先进个人”,cai课件、微课也多次获得省、市级奖励,成为宜城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领头雁。有了技术做支撑,她的眼界更高了,教学手段更多样了。2015年,在执教《千年梦圆在今朝》一课前,初读这篇课文,她被感动地热泪盈眶。可当学生读这篇热情洋溢的课文时,却不为动容。为什么同一篇文章,学生与老师的感受却相差千里呢?细细思忖,她找到了根源:原来,授课的内容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来说,无法找到共鸣之处。如果学习的内容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达成教学目标,领悟人物精神不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吗?因此,她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神五飞天”那激动人心的场景巧妙地再现于课堂中,学生在音乐的感召下,在视频的刺激下,与文本同频共振,激发了情感、激活了思维,也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节课例因此也得到了各级专家的认可,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被评为部级“优课”。2016年,在执教《生命生命》一课时,她又借助“优课通”平台强大的师生交互功能,与学生边读文,边批注,边感悟,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从而被评为省级“优课”。2017年,《综合实践——科学精神》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再次被评为部级“优课”。
在教育理念的碰撞中找到灵感,在教学手段的对比中获取方法。在多维融合中,她如增添口器的蜜蜂,博采花粉,酿造最甜的教学之“蜜”;又如插上双翅的雄鹰,助我高飞,探索更广阔的教学天空。
五、反思不止,催化成长的涅槃
在教学中,她一直坚持着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在不断反思中,她记录课堂上精彩的瞬间,记录教学中点点的灵感,也记录她处理不好的地方,记录她的困惑之处。正是一次次的总结与回顾,分析与审视,她的课堂驾驭能力、教材处理能力日臻轻熟。
如今,经过二十年教学一线的摔打摸索,通过书籍、网络、培训多途径的学习,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深植脑海,她开始在教学中开拓新的视角,尝试新的方法。在一次次的追问中、在一次次的反思中,她总结出“收获”与“不足”,也总结了“成功”与“失败”。
教育理念经过长期的发酵,催生了更富生命力的教学思想。为了让实践中的“感触”通过文字进一步提升,她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勇敢地向知名的杂志社投稿。2004年12月,我的随笔《眼睛的对白》发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1月,《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发表在《襄樊教育》;2006年8月,《挖掘古诗的美育因素》发表在《现代教育科学》;2015年7月,《那面神奇的作文墙》发表在《湖北教研》;2015年12月,《通过词语走进文本》发表在《湖北教育》;2017年第4期,《慎用学生当例子》再次荣登《湖北教育》;2017年9月,《让孩子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刊登在《新班主任》杂志……一篇篇文字变成铅字,既记录了她的教学思想,也画下了她的成长轨迹。
二十年来,她坚守在讲台上,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去浇灌祖国的花朵;二十年来,终身学习是她的信念,破茧而出是我的心愿;二十年来,不断进取是她的承诺,为教育服务是她的目标。点点滴滴的成绩和进步,源于信念的力量,源于最初的梦想,使她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今后的路上,她愿永远保持行进之姿,用自己全部的才智点亮学生智慧的明灯,用辛勤的劳作,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真诚与奉献的大美人生。
漯河市卫计委对源汇区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考核
2017年“三公”经费预算
市政府召开第31次常务会议
【网络媒体走转改】20年除夕坚守后厨 团圆饭传递好彩头
沙 地:花被村“尖刀班”积极推动厕所革命
李彩云先进事迹
刘国连视察市人大机关图书室
他开燃气轻生危害公共安全判3年
2017年全市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我市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出台
德阳老人手写“严禁追尾”当车牌 还无证驾驶
大冶争取中央预算资金1539万元 用于工矿区搬迁改造
双鸭山邮政管理局开展“学习其美多吉,立足岗位做奉献”活动
市北区开展STEM教育成效明显
淤积物太多!是往年的3倍 拱墅区给浣纱渠排出口彻底“洗胃”
中国音协名誉主席赵季平先生一行莅眉采风
唱响时代声音 凝聚奋进力量——新时代太行文艺轻骑兵走进康乐社区
2020年整车产能将达150万辆
春节期间别嗨皮过了头!大鹏交警一晚连捉俩女“醉猫”
贵州今春冰雹多于往年?——专家:并未超出最近三年的记录,地势原因会带来“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