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闽清“茶口粉干”制作技艺 开工之前先“看天象”


这是新鲜生成的粉条。落入沸水中煮四分钟左右,即可捞起来风干。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新华网福州10月23日电(肖和勇)“做粉干是要挑日子的,你得学会观天识云。”50岁的林建辉说,在福建闽清县,人们做粉干大多选择晴天。一批次粉干做下来要两天左右,因此开工之前得先“看天象”。
  林建辉是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闽清茶口粉干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他和妻子林寒梅一直坚守乡村,经营这门老手艺。不论如何演变、创新,这种流传800多年的制作技艺,一些祖祖辈辈摸索出来的经验,至今仍被村民们视为圭臬传承下来。“茶口粉干”原产地茶口村,地处闽清县塔庄镇,相传村中井水清冽可口,像溶进了香茶,“茶口”因此得名。这里的村民相信,好的水质,是“茶口粉干”口感出众的主要条件之一。
  林建辉将一勺浸过水的大米放入石磨,信手推拉起来。不多时,乳白的米浆就从石磨底下潺潺渗出。用优质晚稻碾米,淘洗多次之后还得浸水,这浸水时长就是一道难题。林建辉说,一年四季井水温差很大,因此大米浸泡多久并无规范可言,全凭多年经验判断,跟着感觉行事。
  磨浆、压浆、捣丸、煮丸、压粉、煮粉……“茶口粉干”制作技艺包含十三道工序,环环相扣。
  记者19日在林建辉的粉干制作车间看到,米浆做成的“生丸”要在沸水中煮至七八成熟——“煮丸”时间大概要三四十分钟;“熟丸”在石臼中捣炼,需要三四个人合力完成;压成粉条之后,只能在沸水中煮4分钟左右——这个环节叫“煮粉”,之后才将粉条捞起来风干。
  每一道工序都容不得半点差池,要不然粉干品相和口感将受影响。在林建辉的晾粉车间,十几台风机轰鸣。工人每隔一段时间要来“松粉”,便于水份蒸发。如此反复五六次之后,粉干才算做成。
  这天的午间时分,忙活了半晌的林建辉和妻子林寒梅关掉风机,偌大的车间一下子安静下来。上一批次生产的粉干被风吹得干脆劲道,洁白晶莹,看起来品质上乘,可以上市了。
  糟菜、海鲜、葱花、酒糟、泥鳅……这些福州人偏爱的佐料,伴着清爽的粉干或炒或煮,做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来。
  这种从南宋嘉定年间传承下来的制作技艺,在茶口村不断演变、成熟,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2012年,茶口粉干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7年,“闽清茶口粉干制作技艺”被列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茶口粉干”曾随郑和下西洋的航船漂洋出海。如今,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日本等地,人们依然可以品尝到这种清香、口感润滑的美食。目前,闽清县有3家机械化生产企业、250多家加工专业户生产“茶口粉干”,年产量达2万吨左右,产值达2亿元。

【壮族三月三 八桂嘉年华】灵山“三月三”:特色美食吸引八方来客
港北区召开“美丽港北”乡村建设活动推进会
吴政隆参加南京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江阳区部署环保和污染源普查工作
市体育场馆管理中心有奖征集宣传口号、美术书法摄影作品
探秘闽清“茶口粉干”制作技艺 开工之前先“看天象”
依托窗口宣传交规
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举行区社会组织轮值峰会专场活动
激发内生动力 船山推出乡风文明积分奖励
我镇召开迎接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工作动员会
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辽源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
故宫养心殿大修选拔油匠画匠
今天你们退休了,谢谢你们的付出
“我爱我家•我爱顺德”微征文活动圆满结束
苏州将出台措施 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专项治理
文明创建“道德讲堂”进社区
上海首个区域性金融发展指数——外滩金融发展指数发布
案例启示:漠视群众知情权 村主任受处分
市直中小学举行首届少先队鼓号队比赛
我镇两大火车站春运共发送旅客1200267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