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乡村居民有望用上天然气

  6月22日,省发改委公布《安徽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意见。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获悉,未来几年,我省一些有条件的乡村居民,有望用上天然气。到2020年,我省将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脱贫攻坚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今后,我省将促进乡村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自然秀美,形成科学合理的乡村空间布局体系。建设淮北平原区、江淮丘陵区、沿江平原区、皖西大别山及皖南山区四大现代农业功能区。同时,进一步优化中心村布点,确保布点建设的中心村成为农村人口永久居住点。
  以大别山区、皖北地区和行蓄洪区为主战场,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今年起,省级财政新增专项扶贫资金50%以上用于深度贫困县,每个深度贫困县每年扶贫再贷款规模不低于2亿元。
  差异发展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集中上楼
  我省将构建差异化的乡村发展格局。一方面,鼓励集聚提升类村庄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主导产业支撑,支持专业化村庄发展。城郊融合类村庄要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对于特色保护类村庄,将注重保持村庄赖以生存发展的整体空间形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建筑,注重传承民风民俗和生产生活方式。
  另外,坚持村庄搬迁撤并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依托移民新村、小城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等适宜区域进行安置,避免新建孤立的村落式移民社区。搬迁撤并后的村庄原址,因地制宜还林还草还湿。农村居民点拆建和村庄撤并,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并经村民会议同意,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集中上楼。
  水利体系形成国家第二条南北水运大动脉
  我省将充分发挥引江济淮工程对保障供水、改善环境和乡村发展的促进作用,营造一河清泉水、一道风景线、一条经济带美好格局。深入挖掘水利枢纽和输水河道的旅游功能,创建以水润江淮、生态运河为主题的特色旅游品牌体系。依托引江济淮工程,构建江淮大运河,形成平行京杭运河的国家第二条南北水运大动脉。
  在淮河干流治理方面,重点实施淮河干流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长江干流治理方面,重点实施铜陵河段综合整治等5项骨干工程。在供水安全保障方面,实施驷马山引江补源工程,建成淮水北调工程;加快下浒山、扬溪源等大中型水库建设。未来几年,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提高到80%以上,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不低于85%。
  基础设施推动居民生活等领域使用天然气
  到2022年,全省要基本实现村民组通硬化路,全省农村地区实现安全稳定优质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鼓励引导大中型商贸、电商等企业加大农村设施网络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将有序推进天然气下乡,在有条件的乡村推动居民生活、公共服务、小型工商业等领域天然气利用,采用管道、独立供气、压缩天然气等方式,打通农村天然气利用的“最后一公里”。此外,引导电信运营商加大农村网络建设投入和布局,提升4g网络覆盖水平和接入能力,逐步开展移动物联网建设应用和5g建设布局。
  公共服务乡镇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
  在公共服务方面,我省将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大别山革命老区和皖北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支持各地开展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到2020年,全省乡镇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全省三分之一的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所有中心卫生院达到一级综合医院医疗能力。推动以县城或中心镇为核心的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对山区人口密度较小、村医缺乏的行政村实行乡镇卫生院驻点、巡回医疗,弥补基层医疗资源不足。
  记者方佳伟

高温·台风·暴雨·雷电·地质灾害气象风险——聚焦近期5大天气热点
福建认定新一批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
“终身成长引领未来”家庭教育项目在武穴实小启动
晋中中院召开新闻发布会
丝路故事:“我们在保加利亚种庄稼”
安徽乡村居民有望用上天然气
提高反腐败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市领导深入平和南靖华安等县调研
镜湖区上半年社会救助及自然灾害救助水平显著提升
我市建立环保案件通报联查工作机制
宝坻区强化举措严守安全生产红线
海口:电商脱贫快 农户笑开颜
临泉县单桥镇:转段会上“再加压” 百日行动“再聚力”
佳市环保督察组到富锦市开展一季度环保工作督察
市农委与承德市洽谈对接农业产业扶贫协作
冀南新区管委会主任白钢到辖区高速公路沿线实地查看两侧绿化情况
三尺讲台育英才 一颗丹心写春秋
独舞演员是如何漂浮在圆球中央的 田湉透露幕后花絮
孟津县朝阳镇扫黑除恶扫黑宣传家喻户晓
寄语·心愿
祁阳新年敲响护渔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