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故事:“我们在保加利亚种庄稼”


  讲述人:天津食品集团保加利亚项目生产部经理郑勇海
“我们从天津带到保加利亚水稻育秧、插秧技术,把一直采用直播水稻种子方式种植的保加利亚人看傻眼了,当地农场主纷纷希望与我们合作,想借用我们的技术。昨天我们公司领导们还在商议与一位拥有5000亩土地的农场主合作种植水稻的事。”郑勇海笑眯眯地对记者说。
长期在阳光下与庄稼为伍,50来岁的郑勇海皮肤黝黑,显得既厚道,又精干。郑勇海7月底刚从保加利亚回国,作为天津食品集团保加利亚项目生产部经理,郑勇海自2016年开始,已连续三年赴保加利亚工作。
保加利亚项目是天津食品集团(当时的天津农垦集团)2011年响应国家“农业走出去”号召而成立的,成立初期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并租赁当地土地进行农产品种植。2014年,依据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投资3亿多元收购了当地一家农场,从而在保加利亚拥有了5.1万亩自有土地、8.6万亩租赁土地。
保加利亚项目雇佣的当地员工有60多人。目前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玉米、小麦、油菜与向日葵。郑勇海在保加利亚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7点起床,8点上班,然后带着翻译与当地聘请的农技师深入一眼望不到头的庄稼地,查看庄稼的生长及病虫害情况。“闲下来时,我们也与当地员工坐在一起,交流各自的生产经验,教授我们中国的农业技术。”郑勇海说。
“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农业在精耕细作上迈上一个新台阶。”郑勇海说,“比如水稻的育苗技术,当地人没有见过这种新鲜的手法;比如我们引入喷灌技术,解决了当地农业长期‘靠天吃饭’的问题。”
2014年,在保加利亚项目全体职工努力下,保加利亚生产的18.2万吨玉米抵达中国,首开了中国进口保加利亚玉米的先河。2017年,以食品集团保加利亚项目为依托的首个“16+1”农业合作示范区启动,成为中国—中东欧农业合作示范区的最先践行者。在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前夕,保加利亚农业部部长在接受中国《经济日报》采访时表示,天津食品集团为两国农业企业开展务实合作树立了样板。
“下一步,我们将利用当地农产品价格优势,在保加利亚建饲料加工厂。同时也正在积极调研论证食用油、矿泉水、食用菌生产基地项目;已与华大小米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将优良谷子品种引入保加利亚进行实验,进一步打造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延长集团产业链。”郑勇海说,“我们还将与当地大学、中国农科院、天津农科院等20余个中保科研机构合作,在当地形成农业科研基地。”

松阳在全市率先打通流通餐饮食品安全溯源链条
高温·台风·暴雨·雷电·地质灾害气象风险——聚焦近期5大天气热点
福建认定新一批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
“终身成长引领未来”家庭教育项目在武穴实小启动
晋中中院召开新闻发布会
丝路故事:“我们在保加利亚种庄稼”
安徽乡村居民有望用上天然气
提高反腐败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市领导深入平和南靖华安等县调研
镜湖区上半年社会救助及自然灾害救助水平显著提升
我市建立环保案件通报联查工作机制
“特教老师”的教师节 一个手势一句问候是最好的节日礼物
海口:电商脱贫快 农户笑开颜
临泉县单桥镇:转段会上“再加压” 百日行动“再聚力”
佳市环保督察组到富锦市开展一季度环保工作督察
市农委与承德市洽谈对接农业产业扶贫协作
冀南新区管委会主任白钢到辖区高速公路沿线实地查看两侧绿化情况
三尺讲台育英才 一颗丹心写春秋
独舞演员是如何漂浮在圆球中央的 田湉透露幕后花絮
孟津县朝阳镇扫黑除恶扫黑宣传家喻户晓
寄语·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