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的温州!“珍贵6分钟”记录当年大街小巷


温州网讯 笑盈盈的卖菜大婶、织着毛衣的卷发少女、身体健朗的白胡子老人、行色匆匆的黄包车夫……这是英国作家谢福芸游历中国时,用镜头记录下的1936年的温州。
  8月23日晚,这段影片在鹿城文化中心文化驿站举办的“与谢福芸一起回乡”的读书分享会上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80多年的时间流逝,温州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位“英国名媛”却把最原始的温州刻在黑白光影间,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影像。
  “这是目前发现最早记录温州的影像片段。”读书会现场,学者沈迦表示,这段影片其实是从谢福芸拍摄的《今日中国》中剪辑出来的。“1935年,谢福芸的父母都去世了,她在英国很是伤心,便开始游历中国期盼找到其他亲人,并用随身携带的电影机记录下了各个城市的风土人情。”
  据沈迦介绍,《今日中国》影片共44分钟,记录了七八个城市,温州则占到了6分钟。
  影片的开头,是谢福芸从上海来到温州时,前往传教团驻地,众人为她举办的欢迎仪式,这个场景就发生在瓦市殿巷。下一幕,镜头转到墨池小学(1936年时叫做艺文小学),一位中国女老师抱着外国孩子,两人微笑看着镜头。
  随着影片的播放,解放街、城西街、城西教堂、牌坊等熟悉的温州标志性街道和建筑逐一出现,在时光交替中,重温了老温州的历史。解放街上,戴着黑色头巾的卖菜大婶一边闲聊着,一边流利地切着砧板上的菜;还有艺文女校里,女学生们在谢福芸的带领下愉快地做着游戏……每一幕画面都无比真实。
  “我印象最深的是解放街上的场景,行人来来往往,有敲锣打鼓的,有挑着担赶集的,还有黄包车夫……组合在一起,就是当年的市井生活啊。”沈迦表示,这虽然是一段黑白默片,但整个基调欢快,男女老少,都无比自然。“那时候的女孩子有细长的眉毛,灵动的眼睛;老人们精神抖擞,不惧怕镜头。”
  据了解,谢福芸从小跟着父母生活在温州。她的父亲、英国著名赴华传教士、牛津大学汉学教授苏慧廉说得一口正宗的温州话,并在温州办教会、办医院、做教育,所以谢福芸对温州有一种特殊的眷恋。在温期间,她走访了白屋、白累德医院、城西教堂。谢福芸后来回到英国,把这段见闻及思考写入《崭新中国》一书,该书中提及行程中带了电影机来,经核对电影与书中内容,确认该影片为谢福芸在1936年中国之行中拍摄。
  此次读书分享会上,沈迦还和读者们分享他主编的《英国名媛旅华四部曲》,该书收录了女作家谢福芸的四本小说,包括《名门》《中国淑女》《崭新中国》《潜龙潭:北平新事》,借由一位在浙江出生并长大的英国名媛的视角,用小说的形式讲述了从清末到抗战,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时刻。正如作者谢福芸本人所言,“它记录的是真实发生的事而不是凭空的想象:它是一出生活在当下的中国人的戏剧,描绘的是此时此刻活生生的生活。”
  来源:温州商报
  记者:张温乐

多家银行网点缴不了医保 人社部门:正协调解决
朔州市开展第38个世界粮食日宣传活动
关于取消华宇汇嘉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试点资格的公告
阜南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隆重开幕
任鹤林讲开封年画里的故事系列报道之四十五:拿窦尔敦
1936年的温州!“珍贵6分钟”记录当年大街小巷
失主齐点赞!九仙桥派出所集中发还30余件被盗物品
市粮食局党委严守纪律规矩 增强责任担当
“百姓舞台”综艺大赛初赛开锣
市交通部门督导各公路客运站提前做好台风应对准备工作
破解教育难题 提升百姓获得感 市教育局扎实开展大调研活动
畅通二环北环西段或10月开建
环境保护税4月1日迎首个征期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公告
集安市公安局多措并举全力服务民营企业
重庆公安机关破获一起跨国毒品案
日照港第一小学:翰墨丹青展庆元旦
科技创新驱动 助力绿色发展 
第三届“中国创翼”大赛举行决赛
沉迷网游缺乏信心 部分农村青少年精神世界荒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