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韭菜在第一茬嫩叶割下后,经过覆膜遮盖就自然黄化,形成了韭黄
挽起裤腿,拿起铁钩,推上推车,刚从区上的乡村振兴项目推进汇报会上回来,急性子的郫都区安德镇广福村村支书汪生富就沿着成片韭菜田旁的步道一路巡查,看是否有村民随意倾倒干撕韭黄废料,堵塞沟渠河道影响大春灌溉。然而,沿着青葱的韭菜田转了好几圈,汪生富的推车里却空空如也。
“废料都是宝谁舍得扔掉?”遇见村民李素琴正将早间的废料运到集中安置点,汪生富松了口气。“以后废料也能卖钱,美了环境又富了乡亲,乡村振兴是全面的提升。”
现在的“韭菜沟”已经呈现出油画般的田园景观
引入龙头企业
废料变身加工原料亩均增收千元
刚刚进入四月,阳光却一点都没留情面,行走在乡间,阳光有些刺眼,然而拐进广福村千亩韭菜田旁的游行步道却是另一番感受。郁郁葱葱的树林投下连片阴凉,紧邻步道旁清澈的河流缓缓流过。登上步道旁一处观景台,极目远眺,广福村2000多亩韭菜田尽收眼底。一垄垄韭菜整齐排开,组成一片片绿油油的韭菜田。微风吹过,空气中还有阵阵韭菜的清香。
“不久前,‘韭菜沟’还是‘脏乱沟’,现在的确大变样。”看到记者陶醉于眼前美田弥望的乡村风情,汪生富颇为感慨。作为广福村的主导产业,广福村的韭菜拥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其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因产品口感和质量较高,受到了消费市场普遍欢迎,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门路。绿色韭菜长出第一茬嫩叶割下后会继续生长,经过覆膜遮盖后,远离了太阳光照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叶绿素,就自然黄化,形成了韭黄。在广福村韭黄种植的带动作用,影响周边形成了5000余亩连片种植规模。然而,在成片的大规模种植发展下,韭黄生产所产生的废叶处理问题也随之而来。
“老乡与我们玩‘游击战’,背地里随意倾倒废料。”汪生富告诉记者,为了保护环境卫生,村里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清理田间地头里随意弃置的残渣废叶,同时引导村民将废料运送到集中安置点回填处理,但还是有部分村民随手将废料倾倒在河道沟渠中。
“每天运送废料耗时又耗力,老百姓没有正确处理的动力,因此设置集中安置点也无法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随着广福村的韭黄产业一天天壮大,落在汪生富和村干部肩上的环境治理重担就越重。“必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广福村与中国川菜产业园相连,一个偶然的机会,汪生富与园区内的龙头企业润禾家园达成共识。润禾家园在广福村设置了研发中心和生产车间,将利用干撕韭黄废料进行深加工,制成韭菜调味品等制品。
“5月厂区就能正式建成,6月通过质量认证后就能正式投产了。”润禾家园负责人赵洪波告诉记者,工厂投产后每天能解决70吨—90吨干撕韭黄废料,年生产能力预计在2000吨左右,到时候,不仅是广福村,周边村镇的干撕韭黄废料都能变废为宝,成为生产韭菜制品的原材料。“给放错了地方的废料安好新家,老乡们将废料卖给企业,每亩还能增收1000元。”汪生富给记者算了笔账,干撕韭菜废料变废为宝,解决了环境治理的大问题,每年能减少近10万元的环境治理经费开支,同时,每年全村能增收200多万元。
郁郁葱葱的韭菜田
“农户+合作社+企业”
打造“韭菜沟”田园综合体
“除了卖鲜韭黄,广福村还能做什么?”汪生富告诉记者,这几年来,他时常反问自己这个问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一天天落地,看着周边乡镇的现代农业不断向高端迈进,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有机融合,第三产业也为曾经寂静的村落引来成群结队的游人,而广福村还在过度依赖传统的单一种植,汪生富深深意识到,单一的产业结构已经严重阻碍了广福村的发展。“围绕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过去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逐渐形成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才是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
要打造“韭菜沟”田园综合体,单打独斗绝非易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都的路径是‘十项重大工程’和‘五项重点改革’,其中就明确提出‘农户+合作社+企业’的运作模式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汪生富告诉记者,为了提质增效,广福村抓住精品园建设和成都市百万亩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机遇,全面完成全村沟渠道路、田埂路、韭菜观光网道路、景观节点打造、干撕韭黄整理场所建设、韭香苑文化广场建设、院落整治等项目。同时,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与中科院成都分院合作,进行土壤改良提升,将现有的2000多亩韭菜田向无公害种植和绿色种植园区转型,并规划建设100亩有机科技示范园。
进进出出的货车运来一方方土石,伴随着阵阵轰鸣,挖掘机片刻不停地挥舞着巨臂,广福村韭菜深加工新建的厂房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再过不到两个月就能投入生产。为了进一步延伸干撕韭黄的价值链、产业链和品牌链,汪生富和村里的种植大户一致向经验十足的龙头企业看齐。广福村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企业带动合作社实体化运作,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将90%的土地都流转到广福合作社,将农户种植韭黄的废弃韭菜叶变废为宝,制成韭菜制品,并与川大、陕西延安制药等科研单位合作,提取韭菜中的有益物质。
一丛丛野花在游行步道两侧盛放,顺着韭菜田,步道一路向前延伸,连片美丽的田园风光勾勒出“村在绿中、房在田中、人在景中”油画般的农业大地田园景观。依托成片的韭菜种植大地田园景观、川西林盘院落的生态本底、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油子河景观、农耕文化等资源,汪生富和村干部们深入挖掘本地特色资源,编制和规划好广福村“韭菜沟”发展实施蓝图,推动农商文旅融合,“我们还将以企业和地方合作的方式,进行大范围整体、综合地规划、开发、运营,未来让‘韭菜沟’的美名也传遍四方。”
本报记者 李萌 陈泳 文/图
2018年十件民生实事
召开年度工作要点通报会
哈尔滨“三亚候鸟族”就医更方便市第二医院海南分院试运营
志愿者情暖特校 关爱特殊孩子成长
妙妙妙!环卫家当五花八门
改变过去单一模式 成都逐渐形成田园综合体式发展
平安公园将于国庆节前重新开放
我市农机部门着力抓好农机安全大检查工作
凤岗:医生无怨无悔 盼更多理解和尊重
勇于担当作为 认真履职尽责
名山区开展法律服务进乡村活动
【基层党建“3+2”书记项目】下龙溪掌上“微阵地”引领党建新风向
水清岸绿景美 五缘湾更迷人
株洲市水务集团 召开2017年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大会
洛龙区副区长秦学群调研河长制工作
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公布2017年深圳市第二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资助拨款名单的通知
源南镇工商所成功调解一起汽车消费纠纷
花果园片区火车鸣笛噪音污染治理显成效
斗茶献技助农增收
学精神、述责任、晒亮点、促主业、谋发展——衡阳市局召开全市地税系统工作务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