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致力谋振兴 明日可期好光景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构想,要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我市迅速打响乡村振兴攻坚战,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市上下奋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各县(区市)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生动范例。
本期开始,让我们一起感受全市乡村振兴的生动脉搏。
介休市义棠镇西堡村:争创美丽乡村 共享发展成果
美丽乡村,美在何处?4月23日,记者行走在介休市义棠镇西堡村,近距离感受这个“环境优美高颜值、幸福感爆棚自信美、小细节大民生” 的美丽乡村。该村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载体,也是介休又一美丽乡村的典范。
西堡村位于义棠镇东部,紧靠108国道和西外环路,与市区相连,全村总人口1002人,耕地面积900亩,全村呈一个“主”字型。
一条条宽阔平整的柏油路上,街巷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整齐划一,花池内鲜花竞相开放,一处处文化墙让人赏心悦目。村中心一个小花园映入眼帘,长长的休闲凉亭、精致的奇石雕刻,花木扶疏,郁郁葱葱,绿草如茵。所见之处,皆干净、整洁、明亮……仿佛一幅设计精美的图画,让人心旷神怡。
“去年,我们全村更换路灯96盏,规划迁移养殖户3户,新增花桶、花箱112个,全村绿化面积达2400余平方米。村民的健身、休闲环境得到了很大提升。在村内街巷喷涂墙体20000平方米,采用百姓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绘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1482米,重点对108国道沿线铺面进行改造2000余平方米,还修建挡墙500余米。”介休市西堡村村委主任董增荣说。
在介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美丽乡村的建设是重要抓手。根据介休市三级干部大会安排部署,采取干部包村、企业联建方式,投资3000万元对135个村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抓住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大力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更加美丽,让农村人更多地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眼下正值春播春耕的好时节。全市各村的“结亲”企业和干部们也开始忙碌起来,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大家把工作做到实处、做到细处,奋力书写着介休市振兴乡村“春天的故事”。
和顺县义兴镇曲里村:夯实基层党建 引领农村发展
和顺县义兴镇曲里村位于县城西北距县城12公里处,全村115户,287口人,耕地面积1150亩,牛存栏98头,全村有贫困户88户,贫困人口215人,属于典型的贫困村。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该村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这一中心点,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战略深度融合,走出了特色脱贫之路。
以党建谋发展,让干部动起来。村支部挂帅、党员带头,结合村里实际,积极引导群众参与脱贫工作。同时,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目标,着力解决群众难题,为全村增产增收、改进产业结构打基础、谋出路。
以党建为引领,让产业强起来。2016年,在县扶贫局整村推进项目的扶助下,该村新建蔬菜拱棚35个,硬化蔬菜基地道路850米,蔬菜基地通水管道1200米,蔬菜拱棚当年取得良好效果,35个大棚共创收19.6万元,每个大棚平均增收5600元。同时,该村驻村第一书记苏彦兵给村里引进万寿菊种植,全村种植万寿菊58亩,平均每亩收入2400元。种植万寿菊当年增收14万元,仅蔬菜大棚与万寿菊种植全村实现创收33.6万元,人均增收1170元,为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2017年,在上级政府扶持下,该村扩建蔬菜拱棚2100平方米,由原来的每座大棚50米长扩建为80米,每个大棚面积达到1亩,扩大产业规模、促进村民增收。
以党建构和谐,让环境美起来。为改善村容村貌、美化居住环境,该村投资2万元对村庄道路进行了绿化,种植条桧、金叶榆、云杉200余株,建垃圾池3座,对公路沿线,河道沿岸进行了全面的整治清理,村里村外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村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得到改善和提高。
寿阳县丽馨庄园:倡导田园生活 缔造幸福人生
暮春时节,走进位于寿阳县尹灵芝镇大垴村的丽馨生态庄园大棚里,红彤彤的西红柿、绿油油的黄瓜挂满枝头,桃子、草莓、车厘子令人垂涎欲滴。
一直忙到下午1点,孙建军才有空吃饭。“忙是忙了点,但心里挺高兴的。”孙建军告诉记者,之前靠种植玉米,年收入才3000元,自从来了丽馨庄园打工,年收入翻了近十倍。大垴村因产业单一,村民增收困难。2012年,村民霍润宝回村投资1个亿建设丽馨生态庄园,大垴村也变了摸样。
“现在我们都倡导有机、健康的慢生活,然而要真正享受到最自然的田园生活,却不容易。”丽馨庄园负责人霍润宝说。作为一名老党员,今年47岁的霍润宝曾经当过兵、经营过煤矿企业。他希望凭借多年的积蓄,为群众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中国人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做人一定要有担当。发挥自己的力量,让父老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我的出发点。”他笃定地说。
目前,庄园内有职工100人,其中80%都是附近村民。经过五六年的发展,丽馨生态庄园已经形成一个以乡村旅游和休闲养生为载体,传承、演绎极具北方特色的饮食文化、农耕文明、福寿文化,集科研、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肥料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企业。
产业兴,则农民富。大垴村村委主任孙在权介绍,现在村里的壮劳力全都在丽馨庄园打工,忙的时候,其他村民们也可以在庄园打零工,“农民变工人,就近能打工”,种地打工两不误,全村人均收入从3000元提高到了3万元。展望未来,孙在权满眼的憧憬:“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我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幸福。”
左权县桐峪镇:培育文明之花 呵护振兴之果
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科教文卫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通过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的成效正在逐渐显现,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这是当地群众对左权县桐峪镇的评价。
近年,桐峪镇镇坚持加大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投入,各村普遍设立卫生所(室),群众的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卫技人员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基本消除;有线电视进入千家万户,覆盖率达100%;计划生育工作朝着规范化轨道迈进;农村环境卫生得到很大改善,逐步完善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16个行政村基本都建立了垃圾填埋场,上武村、桐滩村建设了污水处理厂;镇区居民自来水使用率达100%。文明村镇建设创建取得积极成效。目前,桐峪镇和该镇上武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南冶村荣获“市级文明村”称号,桐滩等4个村荣获“县级文明村”称号,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蔚然成风。同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群众治安满意率不断提高。
在新形势下,如何扎实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桐峪镇相关领导表示,当前主要从几方面综合规划。以人为本,以文明道德塑造人。其中,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同时以建立健全管理体系为根本,加快文明村创建步伐;以人为本,以创建活动引导人。就桐峪镇而言,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以人为本,以文化活动影响人。当前,桐峪镇正努力打造精品文化,依托左权特色小花戏、八音会、小红拳等文化遗产,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用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占领农村阵地。
昔阳县孔氏乡南营村:因地制宜养殖 精准脱贫增收
把牢主攻方向、抓住主要环节、解决关键问题,全面开创新时代昔阳乡村振兴新局面。去年以来,该县孔氏乡南营村紧紧围绕这一工作思路,结合本村实际,从精准扶贫着眼,从生态养殖着力,在产业脱贫的广阔天地里大展身手。
南营村鱼塘目前养殖六种不同种类的鱼,其中最多的是产自美国的“冷水鱼”又叫“鸭嘴鱼”。它比一般鱼好养,水病少,长得快,冬天也不会被冻死。当记者问及为何会选择养殖鱼时,该村第一书记赵雪峰介绍:“刚来到村里时,听村干部说之前村里试养过鱼,点亮了我的想法。我和帮扶队多次跑市场、请专家、与农户商量,最终选定了养这种北方市场少,经济效益好的冷水鱼。”
除了养殖鱼,去年驻村工作队顺着鱼塘向废弃的旧河道试种的300亩水稻也获得成功了。水稻的秸秆可以搞养殖,满足80多头大牲口的需求。此外,牛粪饲养蚯蚓也成功了。蚯蚓不仅可以喂鱼,还能净化土地,这个生物链基本每个环节都能产生利润,真正做到了“循环养种殖”。对村民来说,除了土地转让金的收入,还可以在合作社干活挣工资。
该村的金树林农牧专业合作社,投资3000万元,统一流转土地300余亩,建成4个鱼塘共35亩,水稻田70亩;温室大棚、养殖场各30亩,烧烤场地2亩,混养试验田3亩,还有餐饮住宿综合楼等一系列项目。
看着南营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该村村民李六英激动地说:“之前村里穷,帮扶单位来了以后,成立了金树林农牧专业合作社,助推村民增收脱贫,增加了我们的收入。”
灵石县农业部门:发展中药产业 助力民富村美
仲春季节,草长莺飞。田地一片繁忙,日前,记者在灵石县静升镇椒仲村朝辉中药材合作社,看到该合作社特邀的中草药种植“专家”李计划和他的助手,正在向村民示范讲解地黄切种等种植知识。看着地里栽种的地黄,村民脸上满是幸福与喜悦。
为了让更多农户掌握中药材种植技术,灵石县3月份组织部分中药材种植大户参加了中药材培训班。根据对种植特点、经营模式、市场需求等情况的综合分析,邀请专家为县域土地精准把脉,实地指导,科学谋划布局,全面掀起了中药材产业种植的热潮,为灵石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农业是富民安天下的产业。灵石县紧抓春播机遇,瞄准中药材产业打造发展新引擎,实现麦田变药园,村民变药农,家家种药忙。该县农委科教科科长李彦君说:“按照安排,农委、农广校共同组织了灵石县2018年乡村振兴之中药材培训班,培训学员200余人,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这次培训老师讲得好,学员热情高,培训效果好,我们将继续搞好跟踪服务,为灵石县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尽一份力。”
今年以来,灵石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三农”工作总抓手,按照县委“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特色县”的目标定位,高举核桃产业龙头,加快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为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灵石县充分发挥区位、人才、市场、资本、产业集群等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合作社为主体,产业为主线,技术为支撑,以特色旱地药材等为重点,努力培育发展中草药种植加工产业,扩大中草药种植基地规模,推进中药产业快速发展,突出产业富民,实现乡村振兴。
本版策划:巩海江 路丽华
本版统筹:张莉芬
本版撰稿:史俊杰 马永红 张凯鹏 李娟 孔令宇
本版摄影:程婧 史月云 陈金花 张婷婷
报眉设计:赵向文
省人大常委会来苏开展环保专题调研
永和镇经济社会发展亮点频闪
难忘长沙 携手东亚 再谱华章
“爱在京口•慈善一日捐”活动启动
为患儿提供优质贴心服务——蓬溪县人民医院儿科纪实
晋中市乡村振兴工作撷影(上)
全县上下掀起造林绿化热潮
全力打造绿水青山 共建共享和美连平
热心公交人 帮助母子团聚小男孩放学后独自乘公交车找妈妈,粗心妈妈逛超市错过见面时间,母子失散
路南区小山街道南厂东西社区开展妇联家庭教育宣传活动
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阜新市企业投资项目“多评合一”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秀洲这里正在招人!每周休两天、缴纳五险、带薪培训……这些都有!
12165000千瓦!成都电网负荷今夏第四次刷新记录
铜鼓举办中小学(幼儿园)师生艺术展演
扬州农业生产 用上“黑科技”
国药东风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科研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绿色“深”呼吸,生活“圳”诗意
游仙丫丫健身房老板"跑路" 健身卡成"空头支票"
金山区景红园惠民服务社“母亲节”为高龄、独居、空巢老人送温暖
长沙市领导领办政协提案办理协商会召开
巴中市将建849个益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