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东楚晚报记者 肖婷/文 周巍/摄
29日上午,黄石市群众艺术馆(以下简称市群艺馆)举办新馆开馆系列活动。
作为黄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市群艺馆始终肩负着组织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进行文艺培训、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职责,成为推进群众文化发展的主力军,为我市人民群众打造出一片灿烂的艺术天空。
新馆功能齐全格局独特
29日上午,位于桂林北路与青龙山路交会处的市群艺馆新馆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湖北六地市美术作品联展正在这里展出,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欣赏。
对于这个新馆,不少人还是第一次走进来,见到它的“庐山真面目”。仔细观察,新馆的建筑以“外圆内方”的形式呈现,以圆形坡道的外围环绕着方形建筑,格局十分独特,颇具美感。
里面的格局如何呢?又有哪些设施呢?东楚晚报记者进行了一番打探。
走进馆内,一楼设有综合服务大厅,中间设置有移动主席台,方便举办各类活动。穿过大厅,便来到建筑后半部的方形区域。走廊的左手边为图书和电子阅览室,市民可在此查阅书籍和免费上网。右手边便是艺术展厅,也是当天湖北六地市美术作品联展的展览区。另外,一楼还设有数字体验大厅,市民可以在此进行数字宣传、书法练习等。
来到二楼,提供各类文艺演出的小剧场便占据了整个圆形部分的建筑,能同时容纳377名观众。在小剧场的后面,便是1-3号舞蹈排练室,以及演出化妆间、茶水间等场馆设施。
4号、5号舞蹈排练厅、报告厅、书画教室、琴房、合唱教室等场馆设施,则集中在三楼。而这一层楼的环形长廊,则被设置成为非遗环廊,展示了西塞神舟会、阳新采茶戏、阳新布贴、大冶石雕等各项非遗项目。
比较特别的是,每一层的环形艺术长廊,既连接了建筑的不同区域,又形成半室外的展览空间,中间还布置有采光水庭,绿树植物环绕其中,别具一格。
历经68年的发展变迁
置身于占地1.4万平方米的新馆中,不禁让人想了解市群艺馆过去的历史。
据《黄石市群众艺术馆发展纪实》中记载,黄石市群艺馆的前身叫做大冶工矿特区人民文化馆,初建于1949年12月,设立在石灰窑一栋两层楼的民房楼上。1950年更名为黄石市第一人民文化馆,随即搬迁至八泉街福音堂内,馆内共有3名干部。这是市群艺馆最初的雏形。
随后,黄石市第一人民文化馆改名为黄石群众艺术馆,馆内的干部增至9名,但内部并无具体业务机构。1959年初,市委将群艺馆、图书馆、工人文化宫三单位合并,1962年5月,三单位再次分开。1967年10月,我市成立黄石市群众文化馆,随后再次和图书馆、工人文化宫合并。1975年,黄石市群众艺术馆分离,馆址迁至黄石大道579号。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带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更带来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国家出台补文创收政策。市群艺馆用少量经费在陈家湾建起了3000座位的露天电影院。不但增加了场馆收入,还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此后该馆又积极引进彩扩行业,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取得了双丰收。
市群艺馆逐渐走出了一条生机勃勃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2004年,市群艺馆新馆在团城山杭州西路启用黄石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室内有排练厅、展览厅及开展文化活动所需的现代化设备,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成果和享受文化权益。
自此,我市群众文艺工作发展面貌日新月异。2011年、2015年连续两届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并多年被黄石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和全市推进文化建设“突出贡献奖单位”,被市委宣传部授予“宣传文化战线先进集体”,被市文化局授予“文化系统先进集体”。
结合我市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市群艺馆每年组织开展大型文艺活动十余项,大型展览8次,重点扶植业余文艺团队12个,积极组织音乐、舞蹈、美术考级,每年参加全省全国的各项文化艺术类比赛,年平均获得省级三等奖以上的奖励50余项,特别是连续两届参加全国“群星奖”赛事,获国家级大奖4项,为黄石市争得了荣誉。
让群众享受文化带来的快乐
斗转星移,历经几十年发展变迁,市群众艺术馆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惠民等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
此次群艺馆的建成和开馆,标志着我市从此有了一处高水平的群众文化宣传阵地,为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月23日至3月2日,黄石市2018年“磁湖之春”群众文艺展演周在市群艺馆新馆小剧场举行。此次演出也是市群艺馆新馆首次正式面向群众开放的一次大型演出。
展演周期间,每天一大早,群艺馆门口便排起了一条长龙。“这些都是前来免费领票观看演出的市民,因为门票数量有限,所以他们早早地就来排队了。”市群艺馆副馆长陈芳介绍说。
住在附近的居民左师傅听说新馆开放后,今后会有更多免费文艺演出,十分高兴。“外孙女6岁半,很喜欢看表演,但以前没有地方看。现在好了,可以经常带她来看表演了。”
对于新馆的投入使用,市老干部艺术团、新爱乐交响乐团、丹阳艺术团、楚韵民族乐团等我市文艺团体纷纷点赞,“感觉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了。”新爱乐交响乐团副团长张玉伟笑称。
据统计,我市现有已注册登记或定期经常开展活动的各类群众文艺团队达1200多支5万多人,全市每年集中性群众文化活动都在200场以上。“文化活动天天有,群众个个当主角”早已成为现实。
“但以前我们缺少为文艺团体提供演出的场所,现在新馆里剧场、排练厅、服装间、更衣室一应俱全,为广大的文艺爱好者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平台。”陈芳说,“市群艺馆免费开放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改善现有的服务设施、服务条件,完善服务项目,提升服务水平,切实让文化扎根群众,让群众享受文化带来的快乐。同时也能使更多优秀的文艺团队走出黄石、走出湖北、走向全国的舞台,让我市群众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景象。”
“行业惯例”该治治了!买来的二手车里程数至少少报2.4万公里
“两山”课程走进全市中小学课堂
我市部署水库安全度汛工作
安徽地质遗迹将有专属“档案库”
幸福老人王淑慧:“子女的孝顺 是我长寿的秘诀”
68年三易馆舍 做群众文化的推进者
普君市场前日爆破 拆除工作全面展开
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台州市混凝土专项试验室管理规定的通知
陈平主持召开七届市政府第十六次常务会议
夹浦:村集体经济“破局”提升 已提前消除三、四类村
小伙钓鱼途中受阻,为挪车报假警称车辆落水“套路”110
第二期“晋城楷模”评选揭晓
捐赠10万扶贫帮困
相濡以沫 在平淡中守护幸福
哈尔滨百名环卫工人免费观赏冰灯游园会
组织学生参观接受警示教育
市民政局:我市80周岁及以上老人高龄津贴提标
“2018年世界绘本嘉年华”启动 展示多元化绘本
清晨年轻女子投河路过市民跳下救人 具体原因待查
老人山中迷路 警民联手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