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三亚10月16日电(记者 刘邓)历时54天,行程7292海里,16日,我国第三次万米深渊综合科考成功完成各项任务,从马里亚纳海沟海域返回三亚。本次科考充分验证了多个国产深海装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取得多项国内首次和国际首次的科考成果。
第三次万米深渊综合科考首席科学家包更生介绍,此次科考主要有两项任务:深海装备海试和科考作业。科考队在深海装备与技术、地球物理、海洋地质与地球化学、海洋生物及物理海洋等多个学科方向取得丰硕成果。
深海装备方面,两台海翼7000米级深海滑翔机连续作业46天,成为世界上唯一一款能长时间连续稳定工作的深渊级滑翔机;镁海水燃料电池开展了2次万米试验,成为国际上首次在万米深渊开展试验的新型金属海水燃料电池;“海角”全海深着陆器坐底26天,是目前国际上着陆器在深渊环境下单次作业时间最长的;全海深陶瓷耐压舱高清摄像系统7次下潜超过万米,最大工作水深10910米,是国际上将陶瓷材料作为摄像机耐压舱体的最大工作水深;全海深透明陶瓷视窗高清摄像系统3次下潜超过万米,最大工作水深10902米,该摄像系统的视窗材料首次采用透明陶瓷材料,其工作水深突破现有国际记录;全深海声学定位信标实现了国际上首次全海深着陆器水声定位的试验性应用。
此外,海斗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实现我国首次万米高清视频直播;首次实现了我国4500米级深度人工气爆震源海底地震波原位激发等。
科考成果方面,在国际上首次诱捕获得全程低温保存的7000米级3条狮子鱼样品和9000米级2只糠虾样品;国际上首次在7012米水深发现索深鼬鳚属鱼类,这是已知该属存活的最大深度;国际上首次在同一潜次实现全海深垂直分层水体微生物原位富集与固定取样,最大深度10890米。
国内首次获取10898米含上覆水未扰动的沉积岩芯;国内首次获取位于帕里西维拉海盆东部海山链和马里亚纳弧后张裂区的岩石样品,为揭示马里亚纳俯冲带南部构造演化与岩浆作用提供重要依据;在国内首次获取了马里亚纳海沟与雅浦海沟之间关键通道的断面水文数据和水体样品。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丁抗认为,本次科考表明中国能在深海深渊领域开展全方位的装备海试、科学考察工作,有能力引领世界深海深渊的技术发展和科学研究。
本次科考队共有成员59人,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等9家单位。
传达学习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
坚持优先发展战略 打造全省教育高地
英专家未确定神经毒剂来源 普京:20多国可生产
衡水市“哈院进社区送健康百日行”活动启动
榜头镇搭建科技平台严防水污染
我国第三次万米深渊 综合科考“震撼”归来
红城社区举行学习“时代楷模”南仁东先进事迹学习交流会
高县法院召开打击拒执犯罪新闻发布会
天津出台10项措施 让儿科人才更多更优秀
太和镇基层干部积极参加脱贫攻坚战
苍南灵溪禁毒攻势凌厉 10天抓获17名涉毒人员
天刚热BRT空调开还是不开
那么众志成城,那么温暖美好 —— 宜秀区应对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综述
苏州地税局成功上线股权转让电子台账
我市于彬获批成为全国网络创业培训师
武穴机保局贴心服务获点赞
大窝镇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集体谈心谈话会
普及中医药文化爱心义诊暖民心 市中医院携手省级专家成功举办“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义诊活动
第二社区“妇女之家”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火车站调车员蒋彬: 为火车“穿针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