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优先发展战略 打造全省教育高地


秋风送爽,硕果飘香。国庆节前,记者深入南阳市中小学校采访,处处感受到一派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喜人局面。
——在南阳市第一完全学校,一座座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美观大方,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15年一贯制完全学校今年秋期陆续招生,高中部学生正在上课,活跃的课堂、睿智的老师,让年轻的学子脸上写满幸福的梦想。
——在西峡县城区第一小学,大课间阳光体育时间,由全校师生共同演绎的“啦啦操”,场面壮观,吸引众多学生家长和路人驻足观看。
这仅仅是我市在加速学校建设、强化学校管理、实施素质教育方面撷取的几个镜头。除此之外,我市普通高考成绩成功实现“八连增”,一本上线率保持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的强劲势头,继夺取2016年全省文理科第一名后,2017年、2018年全省文科第一名连续花落南阳,续写了南阳基础教育的新辉煌。
南阳地处豫西南盆地,地理位置、硬件设施、师资力量跟省会城市相比,均不占优势,缘何频频取得骄人成绩?究其原因,是我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超前谋划,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公平为主线,以安全稳定为保障,创新发展理念,深化教育改革,向打造全省教育高地的目标不断迈进。
战略眼光谋全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没有教育事业的进步,就没有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腾飞。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各级各部门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科教兴宛”“人才强市”的基石,立足教育惠民,坚持改革创新,全市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态势。
目前,我市正处在转型跨越、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强力实施“两轮两翼”战略,重抓重推“九大专项”,离不开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业人才和拔尖人才,归根结底要靠教育作支撑。新一届领导班子把对教育的重视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市委书记张文深,市委副书记、市长霍好胜多次现场办公,解决教育事业发展难题。在研究教育工作表彰方案时,霍好胜提出了“五个一定要”:一定要高度重视教育,一定要潜心研究教育,一定要统筹发展教育,一定要科学评价教育,一定要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霍好胜还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重视教育的口号不要写在学校门口,要写在政府的墙上”,“从来都不是教育欠政府的,而是政府欠教育的”。2017年春节前后,市政府先后召开6次会议,研究中心城区15年制完全学校建设和南阳市一中新校区建设工作。
各级党委政府从加大投入、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幸福工作、体面生活,以更大的热情投身教育事业。
很多人还清晰记得2017年教师节表彰的隆重场面,几千人的主会场座无虚席,各县还设有视频分会场,市四大班子领导悉数到场,现场掌声雷动。来自西峡县的最美教师姚青月含着泪说,社会对教师价值的认可胜过一切,虽然辛苦但无怨无悔!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淅川县,近三年来,教育经费投入分别达7.1亿元、7.22亿元、7.6亿元,每年都确定一批教育重点项目并纳入“民生实事”予以专班推进,每年都大张旗鼓地表彰和奖励一批教育先进集体和个人。
西峡高考成绩实现连续16年持续攀升,两位最美乡村教师感动南阳,一批西峡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引领全市教师队伍成为拔尖人才,该县仅2017年用于教育综合奖励资金就高达2100万元。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还有内乡县、卧龙区、宛城区、方城县、唐河县、桐柏县等县区,加大投入建设硬件,每年拿出重金奖励教育功臣,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发展教育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在南阳的广袤土地上,优先发展教育、全民支持教育的氛围正浓,崇尚知识、尊师重教已真正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强化师资增活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一个地方教育事业的振兴和发展,离不开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早在2010年7月,我市就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补充长效机制的意见》,每年补进教师不低于上年度自然减员数量,近七年来,共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2万余名。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师德全员培训、学科教学强化培训、素养提升专题培训,仅2017年,就完成4.8万人次的国培、省培、市培计划,中小学教师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加大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培训力度,2017年评选认定市级名师123位、名班主任99位、名校长50位,成功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中原名师2人。
教师队伍建设,当以师德为要。2017年9月,评选首届南阳市最美教师10名,组成师德报告团,赴县区作师德巡回报告17场,8万多名教师受到教育和洗礼。在这片尊师重教的热土上,南阳近年来涌现出以“全国学雷锋岗位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方城县杨楼镇第一中心小学教师郭春鹏,“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镇平县黑虎庙小学教师张玉滚,河南省最美教师、师德标兵——西峡县丁河镇古峪小学教师陈俊德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师德先进典型,为广大教师树立了道德标杆。
为激励更多优秀人才乐于从教、终身从教,我市推进师资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优秀人才终身从教机制,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逐步优化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予以提拔重用,在保证教师正常待遇的基础上,实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不断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打造一支教育尖兵。
城乡教育同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近年来,我市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区域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形成“市县同步、城乡一体”的发展新局面。
时间回溯到2013年初,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责任书;2014年起,市委、市政府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情况纳入对各县区政府的绩效考评体系,考评结果在新闻媒体上公示;每年选定一个县区召开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现场会;每年会同市人大、市政协对各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目前,内乡、西峡、宛城、淅川、方城、卧龙已经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
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跟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硬件提升是基础。我市抓住“全面改薄”和“城镇扩容”的重大机遇,破解资金、土地等制约难题,快速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目前,全市“全面改薄”五年规划累计投入资金24.43亿元,项目实施覆盖学校3766所、覆盖学生103.1万名,校舍类项目开工率、竣工率和设施设备购置率都名列全省第一;南阳市六次党代会提出,“每年在中心城区新建4所15年制完全学校”,第一批四所学校规划总投资16.18亿元,总用地1113.86亩,建成后将新增教学班492个,新增学位21960个;去年以来全市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117所,其中59所纳入省政府建设计划,争取省级奖补资金885万元。
为逐步实现师资力量均衡,我市积极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依法保障乡村教师待遇,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在内乡山区,距离县城最远的学校教师每月可增加工资3000元以上,该县教师队伍建设的典型经验,被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专题刊发,在全国各地推广。同时,大力实施城乡教师互动和帮扶制度,采取城乡交流、区域交流、校际交流等方式,有计划地组织优质学校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教。
在市中心城区,实施“联合校”“兼并校”“建分校区”等模式,全面探索集团化办学;积极实施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管理一体化,48所初中小学组建16个协作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农村,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宛城、内乡、南召等县区打破乡镇行政界限,探索学区制管理,卧龙区组建城乡学校共同体,探索委托管理新路子。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南阳教育事业进入改革发展攻坚期,中心城区中小学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5年制完全学校管理、消除城镇大班额、职业教育攻坚、提升教育内涵、教育脱贫攻坚等工作,都面临着亟待破解的难题。全市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必须以‘抢’的意识、‘争’的观念、‘快’的思想、‘好’的标准,落实好各项任务,书写好南阳教育的奋进之笔,服务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两轮两翼’战略。”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清范的话掷地有声。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上,南阳教育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情勃发、砥砺奋进,在打造全省教育高地的大路上阔步前行!

桑植县农商银行召开2018年度全县农商银行工作会议
孟京辉《茶馆》乌镇开业,文章登台
我国拟全面推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
新郑市召开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汇报专题会
传达学习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
坚持优先发展战略 打造全省教育高地
英专家未确定神经毒剂来源 普京:20多国可生产
衡水市“哈院进社区送健康百日行”活动启动
榜头镇搭建科技平台严防水污染
我国第三次万米深渊 综合科考“震撼”归来
界首市顾集镇“六专一”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民盟市委组织专题调研
孝顺儿媳悉心照顾公婆感动村民传佳话
市纪委市监委探索执纪监督“量化”管理
苍南灵溪禁毒攻势凌厉 10天抓获17名涉毒人员
天刚热BRT空调开还是不开
那么众志成城,那么温暖美好 —— 宜秀区应对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综述
苏州地税局成功上线股权转让电子台账
我市于彬获批成为全国网络创业培训师
武穴机保局贴心服务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