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当区2017年综合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年来,乌当区坚持以大数据为引领,推进绿色发展,强化城乡统筹,奋力建设全省大健康产业发展引领示范区,全区经济社会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势头。
一、综合经济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1-10月,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1.12亿元,增长11.3%(其中一产增加值12.97亿元,增长6.3%;二产增加值65.74亿元,增长9.7%;三产增加值52.4亿元,增长14.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8.60亿元,同比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1.5亿元,同比增长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上)完成33.46亿元,同比增长16.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7.6亿元,同比增长5.6%;旅游总收入完成88.23亿元,同比增长63.8%;引进省外实际到位资金完成137.8亿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完成6091万美元,同比增长20.6%;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493.00万美元;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4246元,同比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3527元,同比增长8.7%。
二、经济发展中呈现六大亮点
一是特色产业方面。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总量达140.92亿元。42个省市大健康产业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1.29亿元。成功引进安微外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韩国3up plus、海峡健康产业园等一批重点企业及项目;新天药业公司在a股上市;建成贵州黔龙医学检验中心实验室,开工建设贵州妇女儿童国际医院、曜阳养老服务中心(二期),光正集团现代医药物流智慧中心项目正进行主体施工。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总产值完成46.11亿元、投资完成3.57亿元。信息产业孵化基地和大数据智慧产业基地聚集大数据创业创新企业达到130家,大数据在智慧医疗、社区、停车、农业等方面进一步推广应用,区内12家公立医院实现各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的数据共享交换、区域医联体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网格化社区管理完成7.6万余人基础信息的采集和对比;呼叫服务业快速发展,完成呼叫中心坐席8200席;率先推进智慧停车,1000余个道路泊位智慧停车系统已于4月1日试运营。建成农业园区智慧农业生产管控溯源系统、智慧农业云平台。山地农业与山地旅游融合发展。8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高标准产业基地达21.18万亩,园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别达92家、66家、76家。以农业、温泉、生态旅游有机融合,结合春节花市、时令蔬果采摘等,打造了“赏花泡温泉”、“踏青采野菜”、“樱桃采摘”等旅游线路。羊昌花画小镇“郁金香风车节”、布依族“六月六”民族风情街系列活动成功举办,振华万象温泉投入运营。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衔接发展。实施“千企改造、一企一策”转型升级方案,力源液压通过市级评审获奖励资金50万元。大力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及重点项目建设,中航力源液压液压泵零件制造智能车间示范项目建成投用,远程制药药品规模化生产线扩建厂房主体外部装修已完成。高新路电商示范街所有商家已实现线上预定及支付,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入驻企业30余家。区内重要景区景点与驴妈妈、淘宝旅游、携程旅游等旅游电商平台长期合作,全区71.2%的宾馆酒店加入线上销售。高穴物流园、定扒电商物流园、区交通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正抓紧实施。
二是项目建设方面。项目储备、项目审批进程加快。项目库储备项目471个总投资1432亿元,贵州项目云录入项目252个,入库项目106个总投资375亿元。共办理政府投资项目审批67项总投资146.41亿元,办理非政府投资项目备案51项总投资58.19亿元,完成78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全区重大工程及重点项目共88个,其中20个省(市)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4.5亿元。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全面推进城市路网建设,狮岩路一期建成通车,温泉南路、学院路及延伸段、水东路二期、水东路延伸段、北京东路延伸段二期正有序推进。小城镇及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快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开工5个,完工1个。保利公园2010一期部分及二期(紫薇郡)建成交付使用;乐湾国际项目湖语御景、湖语美郡、山湖御景及山湖美郡组团建成交付使用;恒大雅苑项目一期及二期部分已建成交付使用。
三是激活市场主体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商品房住宅库存为64.59万平方米,消化周期为11.74个月;建立产业转型升级目录,帮助景峰、健兴等“一企一策”企业申报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90万元。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1097户,新三板新增企业1家。累计投入各级资金4250万元用于45个村发展集体经济,带动900余户低收入困难户增收。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达19个。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试行零差率销售。区级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第一批试点基本完成。26个单位全面完成权责任清单、抽查事项清单、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检查对象名录库等录入,行政执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有序推进。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新引进项目22个,新增投产达产项目12个,包装招商储备项目16个。圆满完成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4项重点工作任务,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易华录信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签约项目12个,总签约金额51.25亿元。
四是拓宽融资渠道方面。组建基金培育实体经济。成功组建乌当区民生发展基金、生物医药基金、贵银投资发展基金、扶贫产业子基金、智慧城市产业发展基金等,基金管理规模34亿元,已投放5.05亿元。科学运用融资模式错配资金。国有公司泉丰城投私募债10亿元成功发行;运用搭配融资租赁、信托等融资工具,融资11亿元;千叶药包、威门药业、森瑞新材共实现新三板上市融资约2.6亿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借助委贷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1000余万元。在ppp模式运用上先行先试。成立了ppp领导小组,启动了ppp项目策划包装,建立了430亿元的ppp项目储备库,6个项目进入省级ppp项目库,总投资52.45亿元,共争取到6个ppp项目的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2.07亿元。
五是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环保治理力度加大。以迎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取缔河流和饮用水源地养殖户158户,限期整改经营户26家,查封企业6家,行政处罚企业11家。生态建设全面加快。推进“百山千园”建设,基本完成百山建设规划方案,“千园之城”公园建设开工22个,基本建成14个。完成营造林1.05万亩,建城区新增绿地面积13.66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2.13%。节能减排不断加强。对3家市重点用能单位实行能源消费状况月报制度审核,充电基础设施安装进度加快推进。
六民生事业方面。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全区专利申请达221件,集中审核安排首批应用技术研发资金项目2个70万元,贵州威门药业获科技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项目资金440.38万元。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学前入园率达89.7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5%。全面完成下坝九年制学校、振新幼儿园、新九学校高新分校、新堡民族中学学生宿舍、食堂建设,乌当四中按序推进。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组织阅读推广活动75次,开展群众文化活动38场次,举办各种体育类培训3期。就业形势稳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发放创业“一奖一补”奖补资金156.7 万元,自主创业经营场所租金补贴项目535个96.3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18万人,城低保标准提高到641元/月/人、农低保标准提高到4800元/年/人。智慧医疗信息化加快推进。依托智慧医疗云平台,公立医院实现“居民-医院-政府”的互联互通。住房保障面不断扩大。新庄保障房办理入住2360套,农村危房改造启动9户,小康房改造完成48户。价格监管机制不断健全。登记学校(幼儿园)收费47家。完成《涉案价格认定结论》50件。开展明码标价示范一条街(仁恒步行街)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办结举报案件21件,办结答复率100%。社会治安和谐稳定。深入开展“两严一降”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刑事案件数同比下降3.95%,两抢案件数同比下降55.56%。
三、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投资拉动总体乏力。特别是受融资政策调整的影响,市场融资渠道收窄,社会资本投资意愿不强,一批重大项目因资金短缺而推进缓慢,影响了投资进度。区域内固定资产投资缺乏大项目支撑,且入统计库的项目不多,增量少。同时,征拆、调规、信访等延宕项目落地的老大难问题还没得到根本解决。二是工业支柱产业艰难支撑。我区93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38家企业同比负增长,占总量的40.9%,四大支柱行业中,医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新材料行业分别下降4.0%、5.8%、18.2%,保持和提高增速需要下大力气。三是商贸业行业单一,且主导行业下滑严重。我区以汽车销售为主导的商贸业增速下降幅度较大。四是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我区购买指标将增加项目土地成本,尤其对于产业项目而言,购买土地加上购买用地指标,每亩成本预计达到50万元左右,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区实体企业招商项目的落地建设。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紧紧围绕项目建设,抓储备、促推进。一是加强项目谋划储备。进一步完善项目储备工作机制,提高储备效率,围绕中央、省、市政策支持领域,做实做深项目前期工作,最大限度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支持,形成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滚动更新的项目储备工作格局。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与专业咨询机构深度合作,统筹协调区级各融资平台和项目主管部门,搭建项目策划专家论证常态机制,建立科学、高效的项目谋划、储备体系。重点借助贵州扶贫产业攻坚投资基金扶贫产业子基金、土地专项债、棚户区改造、ppp融资模式、各类政府性基金、项目收益债等政策许可类融资渠道,谋划区域性、流域性的系列综合性项目包,整合各种资金、政策和区内自然人文资源,创新与民间资本合作方式和项目运营模式,大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全区经济社会建设,千方百计扩大我区项目落地总量和投资总量,做大做强全区资金流量基本盘,夯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础。二是推进大健康医药项目建设。按照《乌当区大健康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加强项目的培育和新开工项目的入库,做好产业发展项目的服务和指导。进一步完善政府政府领导专班调度机制,强化落实督办和综合协调力度,扎实推进大健康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尤其是要狠抓88个省市区重大项目调度,以促进重大项目的有效投资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有效投资。
(二)紧紧围绕改革开放,抓破题,促创新。一是持续深化重点改革。狠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要抢抓农村“三变”试点机遇,打通城市资源、资本流向农村、农业的瓶颈,围绕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大健康产业示范区规划、全域旅游规划以及各类基础设施、产业规划,谋划一批全区区域性、流域性“田园综合体”项目包,从整体上、根本上解决我区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加强和国开行合作力度,力争做成并落地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二是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抢抓脱贫攻坚投资基金扶贫产业子基金机遇,积极上报项目争取资金支持;推动互联网金融应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探索股权融资、ppp类型融资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创新融资方式,坚持“非禁即准、平等待遇原则”激发民间资本参与项目投资。三是加快行政审批流程再造进程。探索大数据时代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率的新路径、新方式。
(三)紧紧围绕绿色发展,抓环境,促提升。一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敏感区域、重点流域的监管,加强源头控制。加强已投运污水处理厂的监督管理,积极推广应用节能建筑材料和高效节能环保产品。二是积极实施生态保护。继续抓好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的实施,继续开展“百山公园”及“千园之城”建设,积极争取市级资金及政策支持。
(四)紧紧围绕民生幸福,抓基础,促实效。一是加快提升科技水平。以医药食品制造企业、军工企业、智源大数据(智慧)产业基地和智汇云锦医药孵化基地入驻企业等为重点,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区域研发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二是保障市场物价稳定。加强市场价格的监管,重点对粮、油、肉、蛋、菜等生活必备品,以及旅游、餐饮等服务收费开展检查,严格收费项目和标准,严禁一切不合理收费,定期深入超市、集贸市场,严厉打击、查处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市场价格秩序,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兴化市烟草专卖局构建党建“连心工程” 发挥先锋带头作用
覃塘慰问百岁抗战老兵
“安监队长”滥用职权被撤职 市纪检监察部门:对破坏营商环境“零容忍”
秋季养生 大家要注意这些
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
乌当区2017年综合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家门口上演百名大师联展 周锦云现场当起“解说员”
西宁市委召开全市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会议 坚决拥护中央对省委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
【健康视窗】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晋城耳鼻喉医院牛山新院区见闻
南京文化艺术节31日启幕
黄岩开展食品用塑料制品生产企业执法检查
省公务员考试明日开考到洛阳师院伊滨校区考点的公交车将增加班次
公交优先发展丨嘉兴今年建设2条公交专用道,将提供便捷的公交消费模式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企业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旅游 接待游客285.58万人次
湖州城乡在“三改一拆”中蝶变
青山湖区引进楼宇项目92个
市公安局:阳江市公安局贴身守护试卷确保考点安全
八庙镇小学:开展“清明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市气象局负责人走进"12345"高温日数预计较常年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