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柘城县委、县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工作思路,聚焦脱贫摘帽,强化兜底保障,彻底兜住贫困群体基本生活“最后一道防线”,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村、不漏一户、不少一人”。
2016年以来,该县累计投入兜底保障资金7.3亿多元,受益群众12万余人,3.6万名贫困人口得到保障救助。
柘城县先后被评为“全国五保供养先进单位”“全国敬老文明号”“全省双拥模范县”。10月22日,全省兜底保障脱贫现场会在柘城县召开。
筑牢基础,做到保障给力需兜尽兜
民生无小事,脱贫重如山。为有效提升兜底保障能力,柘城县切实强化“三个保障”,解决兜底保障“谁来兜”“怎么兜”“在哪儿兜”的基础问题,达到全县需要“兜”多少、就能“兜”多少的保障能力。
谁来兜?要健全组织保障并配备各级专职人员。柘城县成立了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民政、扶贫、财政、教育、卫生、住建、残联等成员单位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存在问题,落实工作责任,全县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为做好兜底保障脱贫工作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为解决困境儿童的保障问题,柘城县成立了柘城县儿童福利指导中心。调剂了编制、充实了人员;选聘了村儿童福利主任和村级儿童之家管理员各434名,村儿童福利主任待遇在村(居)委员待遇的基础上提高10%,落实了儿童之家运营经费和管理员公益性岗位待遇。
怎么兜?要出台有关兜底的各种政策的法规。柘城县政府先后研究制定了《关于扎实做好农村“三留守”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2018年“双百一千”民生民政重点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柘城县贫困家庭重症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柘城县建立儿童福利三级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敬老院建设和管理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了兜底保障的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同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有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在哪儿兜?要建立各类兜底保障的场所。柘城县以实施商丘市提出的“双百一千”工程为载体,加强县乡敬老院、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标准化建设。2015年以来,全县投资1.3亿多元,新建和改扩建县乡敬老院17所,其中“三星级”敬老院2家、“二星级”敬老院2家。敬老院建筑面积由过去的1.5万平方米扩大到4.12万平方米,集中供养特困人员3100余人,集中供养率由18%提高到43%。建成农村幸福院108所、13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先后投入资金52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17.61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县社会福利中心,配备完善了设施设备;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22个乡镇儿童福利督导站;整合利用乡村幼儿园、扶贫车间、小学、企业等资源,投资826万元建成434所村级儿童之家。2017年以来,全县共组织各类“童享阳光”活动1200多场,村级儿童之家成为儿童喜爱、群众欢迎、家长满意、社会称赞的“欢乐之家”“幸福之家”。
完善法规,实现公平阳光不落一人
柘城县兜底保障健全了各项法规制度,做到有规可依。法规面前有规必依,公平阳光,不落一人。
健全了困难群众双向纳入长效机制。实现精准救助是兜底保障脱贫的关键所在。为有效解决“错保”“漏保”问题,柘城县结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对全县保障救助对象进行集中清理,做到了应保尽保、不落一人。建立完善及时发现和动态调整机制,使兜底保障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注重加强农村低保、特困人员与精准扶贫的标准衔接、对象衔接、政策衔接和信息衔接,实现了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动态管理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的数据共享、精准衔接。全县35880名农村低保对象,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943名,贫困人口占低保人数的56.13%,全县7133名特困供养对象,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57人,占特殊供养对象的33%,实现了扶贫与救助“双纳入”。
健全了特殊救助保障机制。这是解决“救急难”问题,防止群众因灾因病等返贫的重要举措。研究制定了《柘城县特殊救助脱贫实施方案》,有效整合救助资源,切实提高救助标准,县财政设立了专项配套资金,保障各项特殊救助政策的落实。2016年以来,全县下拨临时救助金1400多万元,救助困难群众5500多人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3258万元;兜底和参合救助城乡低保、特困人员、贫困户12.8万人次,发放救助资金4058.8万元,为314名孤儿发放救助金690余万元。
健全了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众人拾柴火焰高。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救助帮扶工作,是解决政府财力不足的有效途径。柘城县通过百企帮百村、“慈善救助一日捐”、“金秋助学”、设立慈善超市等方式,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救助,形成了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县慈善总会先后募集爱心善款3739万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众5万多人次。社会力量投入资金1.5亿元,采取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方式,参与社会养老机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建成农村慈善超市22个,开展慈善售卖和义卖活动350次,每月义卖销售额达20万元;建立积分奖励制度,与困难群众户容户貌、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等结合,极大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健全体系,确保兜住兜牢一兜到底
在兜底保障中,柘城县确保兜得住、兜得牢,同时健全各种兜底体系,让兜底不是“一阵风”“一时雨”,而是永远温暖贫困群众的阳光。
柘城县完善了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推行“基本医疗+健康保险+民政兜底”健康扶贫模式,困难群众合规医疗费用报销达到100%;实行敬老院与县乡医院联诊,提供多种形式的医疗服务,做到了小病不出院、大病快诊治、康复有条件、急救有保障;组织有劳动能力、乐于奉献的村民,为农村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生产帮扶和紧急救助等居家养老服务;发动爱心企业、慈善机构和爱心人士,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率先在全省推行“子女交纳+财政补贴+村集体经济收入补助+社会捐助”新模式,全县499个村(居)均成立了孝善理事会,建立孝善基金1.12亿元,探索出一条推行孝善养老、解决农村贫困老人脱贫难的有效途径,在全省脱贫攻坚推进会上受到表扬。
柘城县完善了敬老院标准化服务体系。坚持巩固与提高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柘城县中心敬老院创新制定了19大项敬老院服务标准化体系并通过省质监局认证,标准化覆盖率95%以上,连续5年院民生活零风险、安全零事故,是全省唯一一家服务行业标准化示范单位。同时,借助对各乡镇敬老院实施整体改造提升之机,把敬老院标准化服务体系向全县推广,打造了一批集休闲、娱乐、住宿、医疗为一体的多功能、菜园式、规范化敬老院。
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儿童福利服务体系。柘城县共有农村留守儿童22352名,农村困境儿童1607名。按照“夯实基础、完善体系,健全机制、提升能力”的工作思路,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以县社会福利中心为支撑、以乡镇儿童福利督导站为抓手、以村儿童之家为依托的三级儿童福利服务体系“柘城模式”。在完善县社会福利中心服务功能上,设立了四个中心: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儿童养育中心和儿童康复中心。尤其是在县级福利机构中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治疗,是全省第一家。同时,按照“一有七中心”建设标准,全县建成城乡社区服务中心161个。大力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机制,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一门受理”窗口,成为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主阵地,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向纵深开展。
镜湖区方村工业集中区挂牌督办问题整改见成效
【津云微视】创业者如何才能获得风投青睐?50年经验的资深投资人告诉你答案!
景宁县公安局全面架构“一石四柱八梁”成效显著
回国圆参军梦 旅居澳洲的乐清小伙漂洋过海来应征
市残联举办庆祝第六十一届“国际聋人节”座谈会
柘城县兜底保障脱贫工作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2018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硕果累累
城南新川之心年底建成开放 将打造空中花园
华安特色现代农业竞赛项目完成年度投资的299.66%
梅山口岸进口罗汉松占全国进口量一半
2018年姑苏卫生健康领域要做这3项“务期必成”实事
客都大桥昨起临时通车 打通江南与梅县新城
大鹏新区建筑工务局组织召开三防工作部署会议
市建设监察支队冲锋在前 扛起各大项目认定工作
溆浦:家门口成为新“景点”
遇三轮电动车侧翻江陵交警积极救治伤者获赞
我省上调高温津贴标准调整后每人每工作日不低于15元
太行山峦凝聚丰收希望
长宁区天山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金犬送福”非遗日独角戏专场演出
罘区政协考察组调研绿地楼宇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