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在线讯(李长龙 记者黄湄)如何破解低效用地、低端产能、低效企业,盘活闲置土地和厂房,实现高质量发展?经开区在全省率先建立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制度,努力打造“亩均效益第一区”,通过考核“亩均效益”,实施“管家式”服务,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统一,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和帮助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的增长、有效益的速度、绿色创新可持续的发展。
考核倒逼,全省首建“亩均效益”kpi体系
自2016年起,合肥经开区出台促进工业企业增效升级、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低效闲置用地清理处置、闲置厂房管理等四个方案,强化“创新转型升级”制度层面的细化设计,从规范管理和强化服务两方面入手,在全省率先建立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制度。
据介绍,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并非是单一指标,而是一个包括“亩均税收、亩均主营业务收入、亩均利润、环境保护指标、研发创新指标”等指标的一揽子体系。通过绩效综合评价,对企业进行abc分类,实行差别化管理,从生产要素、政策奖补、金融支持等多方面分类施策。建立起“退低进高”、“退劣进优”激励机制,激励a类企业引领发展、鼓励b类企业改造提升、倒逼c类企业提质转型。
截至目前,合肥经开区已对全区343户占地工业企业进行绩效综合评价,其中全区评定为a类的工业企业占地比例达到51.7%,亩均税收超过30万元。
同时该区对资源要素进行整合、置换、嫁接和重组改造,自2016年以来,已盘活9宗、3000多亩低效用地,成功嫁接、布局了海尔高端智能家电、哈工大机器人、美菱全自动洗衣机、清华启迪科技城、中化三建等优质项目,为优势产业发展腾挪了空间。
“清闲催建”,向“亩均”要效益
“部分企业占有资源要素较多,却不产生相应的高效益,这是一种资源的错配、低配。”该区“创转升”工作组办公室主任李正茂介绍说,在“亩均效益”的体系参考下,合肥经开区将视综合绩效考核情况,进行资源要素的差异化配置,针对不一样的企业,给予不一样的待遇。
记者了解到,今年该区将针对南区72个建而未尽项目,29处利用工业等用地开办驾校,全面开展“清闲催建”和专项清理;实施全区租赁厂房100%备案制,全面开展对132户出租企业、385家承租企业和162万平方米厂房资源的租赁登记,建立工业企业出租厂房动态管理机制。对目前41家改变土地和厂房用途的出租企业及65家承租企业进行专项清理。
此外,该区将改变以往土地资源的单一供应模式,实行“房地并举”,引导企业优先采取租赁厂房的方式解决符合开发区产业发展导向的成长型企业、中小企业的空间需求。
“率先突破,打造亩均效益高产区,既是我们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的直接响应,也是破解开发区新一轮发展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动能转换的有力抓手。”合肥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杨伟说道。
自来水施工队伍天寒地冻施工忙只为百姓“一杯水”
兴宁市监察委正式挂牌成立
通城纸棚村充分利用大溪湿地公园擦亮生态名片
于广秋组织召开2018年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调度会议
东营市统计局召开科室长会安排节假日值班和廉政工作
打造"亩均效益第一区"!合肥经开出台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制度
专业市场分局与国家工商总局第59期党校班学员开展座谈交流活动
民警巡逻平均日行两万步保平安老人小孩地铁走失民警帮忙寻找
市民政局倡导文明祭扫
工商提醒 当心“傍名牌”产品
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网约公交车” 是多赢之举
三门县农机总站开展收割机操作人员培训
如皋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工作水平
望城:做好以森林公安为主力军的林业执法工作
当涂县引入创新竞拍模式助国有资产大幅增值
湘潭河东第二污水处理厂的三大创新
许志晖调研彭村湖生态建设和周边新农村建设
记者走访市救助管理站:让回家的路不再遥不可及
沙洋县义工秋季运动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