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图:锔瓷传人的艺术人生


熊昊阳(左)向学生传授锔瓷技巧。
外祖父传给熊昊阳的一套金刚钻。
闲暇之余观赏清代和民国老锔匠修复的残器。
小心翼翼将锔钉穿进器具。
熊昊阳正在对修复瓷盘钻孔、锔钉。
修复形体比较大的瓷器要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
仔细研究不同时期的陶瓷残片,找出修复方法。
找碴、对缝是锔瓷的一道关键程序。
钻孔锔钉的位置要求一丝不差。
一丝不苟。
把玩淘来的清代瓷器。
研究陶瓷残片的年代。
南昌新闻网讯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瓷器坚硬耐磨,可瓷器的致命弱点是易碎。每当一件瓷器破碎后,留着无用,弃之可惜。于是匠人们便开始琢磨如何将破碎的瓷器修补好。经过艰苦的摸索实践,先辈们发明了独一无二的“金刚钻”和“锔钉”,继而便产生了锔补修复瓷器这一行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一原本走街串巷服务于普罗大众的行当现在已经十分鲜见,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锔瓷技艺也濒临失传。随着眼下文玩市场的火热,这项传统技艺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在南昌新建区,就有这样一位中年汉子,多年来一心一意致力用双手重塑残缺的美,他就是新建区樵舍锔瓷非遗传承人熊昊阳。
走进熊昊阳家那间兼做书房的工作室,记者立刻被工作台上摆放着的各种破碎瓷片和独特的锔瓷工具吸引住了。这是一把看似玩具的小弓和一套十分少见的金刚钻。熊昊阳说,这是他外祖父留给他的锔瓷工具。因为从小耳闻目染,少年时期的他就对锔瓷这项传统技艺十分好奇,放学后常常帮着外祖父打打下手,听老人讲些锔瓷背后的奇闻趣事,渐渐对锔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由于求学、参加工作忙,一度顾不上钻研锔瓷,直到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重新又迷上了这项传统技艺。这天中午,他女儿一只平时喜欢的饭碗不小心被打碎了,裂成了好几块,女儿虽然十分心疼,但也无可奈何。看到女儿无奈的眼神,熊昊阳心有不忍,于是翻出外祖父留下的锔瓷工具,开始将这几块碎片拼合后细细修复。到晚上吃饭时,一只外围爬了几只精致闪亮的锔钉,内侧几乎看不出裂纹的“新”饭碗摆上了餐桌,让刚回家吃饭的女儿欣喜不已。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女儿都自豪地向小伙伴“炫耀”:我以后吃饭再也不担心摔破碗了!
据熊昊阳介绍,锔瓷首先要将破碎的瓷片找碴、对缝,再定位点记、打孔、锔钉、补漏……一件器物要经过大小十几道复杂工序才能修复完成。说话间,熊昊阳拿起一只破碎的瓷盘修复起来。在拼合固定好瓷盘后,他左手握着金刚钻,右手拉着弓,认真地在瓷盘裂缝两侧钻出小孔,再用锔钉将裂缝铆固,用小锤敲实,打碎的瓷盘经过这样的锔补后居然恢复了原样,神奇至极。熊昊阳说,锔瓷虽然神奇,但现在的锔补作品基本是供人们收藏、把玩,很少用于生活中。锔瓷技艺其实就是把破碎的瓷器复原再生,变换成另一类独具观赏和艺术价值的瓷文化工艺品。
作为锔瓷非遗传承人,多年来他还想方设法收集到了200多件清代和民国老锔匠修复的残器和部分传统锔瓷工具。今年,熊昊阳向文化主管部门申请,计划建一个锔瓷博物馆供人们观赏,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传统技艺,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瓷文化。(记者 熊家福 文/图)

广元市科学技术协会2018年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我市召开安全生产紧急会议
刚刚,日照海洋公园正式开园时间、票价出炉!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电子政务建设管理水平提升
“学习典型案例 敲廉政警钟”主题党日
高清图:锔瓷传人的艺术人生
清明前夕 3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家族影像集中展出
2017年重庆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25件 各类知识产权人才超6000
北京市属公园将迎盛花期
广州市举办2018年水产苗种质量控制工作交流与技术培训
海宁市新居民事务系统开展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
学生营养餐问题不可小视
本周六邀小记者“品诗词美韵·沐华夏芬芳”
6周岁以下或身高1.2米以下儿童旅游景点免票
仙游大力推进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促进发展提升
【艺海流金】荆风楚韵长江情 同根同脉话交融
江阳区江北镇 开展节前码头安全大检查
奉贤探索“减证便民” 一张身份证办妥156个事项
富乐实小一年级一班用诗歌开启小学生活
民权县王庄寨镇开展迎“八一”慰问复转军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