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阜南县龙王乡合胜村,有处红色博物馆, 里面摆放着4000 多件红色藏品,免费开放,吸引周边不少人前去参观。
这就是当地农民骆炳玖建的淮谷红色民俗文化博物馆,里面的物件,都是他一件一件通过各种渠道、历时30 余年收藏的。每件藏品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记录着一段历史。
收藏
从小迷恋红色藏品,为收藏花了几百万元
近日,记者来到骆炳玖的红色民俗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400 多平方米,推门而入,一排排充满历史味道的浓厚气息迎面而来。
展馆南端,墙上挂着伟人画像,中间放置着老物件,有领袖像章、毛主席语录以及上世纪风靡一时的小人书、马灯等。
“ 这些只是我藏品的三分之一。”骆炳玖说,自己从小就迷恋收藏,如今共有红色藏品1 万多件。
骆炳玖出生在1963 年,从小家境贫寒,没有接受过太多教育,但并不妨碍他崇拜毛主席和共产党。
他家有个亲戚叫陈玉兰,今年80 多岁。老人年轻时是全国著名劳模,曾进京参加表彰大会。骆炳玖从小就爱听她讲革命故事,同时也爱上了红色用品的收藏。
上世纪80 年代,骆炳玖开始到县城里做点小生意,日子渐渐好转时,他就把赚的钱,全部投入到红色物品的收藏中去,“ 前前后后,差不多花了几百万。”
如今,除了农民的身份外,骆炳玖还是中国收藏协会的会员、安徽省收藏协会理事、阜阳市和阜南县收藏协会副会长。
寻宝
跑了一百多趟,买下一幅年画
说起这些年的收藏经历,最让他难忘的是那件悬挂在墙上的年画——《毛主席去安源》。
那是在1986 年,骆炳玖在一次民间寻访时,打听到阜南有户人家收藏有第一批印刷的《毛主席去安源》,便赶到对方家里。
到那后,骆炳玖当即向这户人家表示,想把年画买下来。可主人却“ 狮子大张口”:“ 要买可以,拿一台拖拉机头的钱来!”当时,一台拖拉机头要800 多块钱,远远超过了骆炳玖的承受能力。无奈之下,骆炳玖空手而归。回去后,他越想越不甘心,第二天一大早,再次赶去,结果又是失望而归。
“ 俺有个毛病,事情一次做不好,那就继续做第2 次,第3 次,直到做成为止。”就这样,骆炳玖隔三差五跑过去一次。一年多后,或许被他的诚意感动,这户人家终于答应,以20 块钱的价格,将这幅年画卖给骆炳玖。据骆炳玖粗略估算,自己往这户人家已经跑了一百多趟。
为了自己的红色收藏梦,只要物有所值,他觉得花多少钱、费多大事都值得。一次在偏远乡村寻访时, 骆炳玖发现一农户家放置3 座生产于上世纪60 年代的毛泽东石膏像,每座1 米多高。最终,他以3 万元的价格将这些石膏像买下,并包车千里迢迢运回阜南。“ 回家后,老婆一见就发了火。”
建馆
免费开放,让更多人铭记历史
随着收藏品逐渐增多,骆炳玖渐渐产生了建红色展厅的想法,“ 让年轻一代人了解那段过去的岁月。”
去年,骆炳玖得知一位好友要在当地建一处大规模游园,便和朋友联系,借用点地方,建一处农民红色民俗文化博物馆,把自己的藏品都展出来,免费开放。
就这样,他花30 多万元修建了大展厅,把30 多年来收藏的书籍、画册、照片、杯碗、陶瓷等,用玻璃柜、展架等分门别类摆放整齐。
这些,吸引了附近乡村的老少爷们。邻村的王大爷非常激动,抚摸着柜台跟他说,看着这些藏品,就想起当年的那段岁月。老人一天没看够,又带着孙子连续来逛了好几天。
邻近的颍上、太和,以及周边县市区的收藏爱好者也都慕名前来。
骆炳玖说,看到大家能在参观红色藏品时感受那段历史,受到教育,比赚多少钱都开心。
乾隆玉制印玺亮相颐和园
醉美昭山入画来
我与春天有个约会 银湖社区组织灵活就业人员技能培训
大型原创杂技剧《丝路彩虹》闪耀漳州开发区
第1亿张营业执照在京颁出
阜南农民自建“ 红色博物馆”
兰考县惠安街道办事处为集体资产出租“扎牢笼子”
修水这个水上乐园马上要开园了,你还在等什么呢?走起!
怀宁县政府办党总支召开学习会
杨郊乡举办洪灾转移群众应急演练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2018年度第一批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公示
“一把钥匙”的获得感
烟台芝罘区拆除影响铁路安全违章户外广告
南通:轿车行驶途中突发自燃 旁边三辆轿车跟着遭殃
80、90后为创业主力 前三季度合肥新增市场主体近15万户
锦屏深山养起生态猪 60余头黑毛猪即将出栏
开封公安消防部门曝光12月全市存在火灾隐患的单位、场所重拳大力整治 共同防范火灾
2018年3月19日南通市区部分市场肉蛋蔬菜价格
我市组织收看全省省属企业、地市国资委负责人电视电话会议
市政府与平安银行战略签约 平安银行正式进驻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