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盘点应县2017年民生工作,着实让人欣慰,一项项改革举措、一串串增长的数字、一件件惠民实事、一幅幅民生图景,传递出了应县人民幸福的佳音。近年来,应县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瞄准生态环境、聚焦精准扶贫、校准基础民生靶心,把有限的财力优先向民生倾斜,从居有所安、贫有所扶、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一张优异的塔乡民生成绩单亮人眼球。
宜居生态惹人醉
“今年,我与老伴常来这个公园散步、锻炼身体,这里紧邻木塔,离我家又不远,功能也很齐全,空气又好,特别舒服”。县城居民于向成说的正是今年新建成的塔北迎宾公园。近年来,应县围绕大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坚持县城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抓手,农村以打造美丽乡村为切入点,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塔乡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
广场舞大赛
在县城,扎实推进园林绿化,强抓园林创建。去年,该县实施了道路绿化工程。完成了七支沟道路、四环路西延长段、长征北路的绿化完善及街路景观节点花箱布置,完成投资260万元,栽植乔木1700株,灌木10万株,组摆花箱400件;完成县城南北防护林绿化完善工程。拓宽了长征北路两侧、四环路两侧的绿化带,完成投资300万元,新植补植漳河柳、新疆杨6000多株,增强了县城防护林网的生态功能。完成塔北生态公园的绿化和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建成了塔北迎宾公园,并补植了各种乔木、景观树种1100多株,小乔木和灌木55000多株,人工湖进行了七次加注水工作,投放莲花2000多株。建成了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清理了县城环境死角垃圾4000多方。推进了县城供气、供热管网建设工程,新增供气管网3.2公里,新增和改造供热管网2.5公里。截至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绿地总面积达到427.2万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面积112.6万平方米,道路绿地面积102.28万平方米,居住区绿地面积46.9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达到476.7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6%,绿化覆盖率达到39.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2平方米;建成了9个街头游园以及20多个街头景观节点,14个公园,15个省市级园林式单位、7个省市级园林式居住区。2017年,应县被国家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与此同步,应县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重点实施了乡村清洁工程,集中开展了治乱、治垃圾、治污水、治农业面源污染“四治”专项行动,共拆除残墙断壁、废弃建筑物、乱搭乱建、占路经营点674处,整治面积4980平米;清理村庄周围、大街小巷、公共场所、庭前院后以及道路、景区沿线的“白色垃圾”、陈年垃圾3065吨;完成农村公厕卫生防治600多处;完成乡村绿化造林任务2.66万亩,其中,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1.8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0.304万亩,村庄绿化18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9.18%。
小康路上齐步走
脱贫步子快,要靠干部带。“一户不脱贫,我们就不撤兵!”驻村扶贫干部张勇说。2017年,应县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气魄,蹄疾步稳下足绣花功,确保5018人和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年度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
新建塔北迎宾公园
该县强化了干部帮扶。建立了“两包三到、干部联户”精准帮扶联动机制,派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干部到村到户,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重点采取了五大措施:产业扶贫。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为贫困户免费提供肉驴、种驴、母羊、肉牛等家畜,累计900多头(只),惠及贫困户600多户;在山区村大力发展黄芪、燕麦、藜麦、德国小香葱种植2万多亩,在平川区发展有机菜、大棚菜等特色种植2000多亩,惠及贫困户1000多户。抓住大临河乡北楼村和白马石乡黄土嘴村、寺儿沟村进入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名录的契机,规划开发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特色美食、农家乐等多元化乡村旅游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致富增收。推动以乐村淘为主体的电商扶贫体系建设,为农户网上购买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和销售特色农产品提供服务,并发放2万元以内的低息贷款700多万元。光伏扶贫。镇子梁乡的8个贫困村全部实施了光伏扶贫项目,可带动建档立卡无劳动能力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持续获益20年。金融扶贫。实施“政府+银行+保险+实施主体+贫困户”五位一体扶贫小额信贷模式,协调县信用联社发放扶贫贷款191.67万元。易地搬迁。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县城购房给予补贴,累计搬迁贫困户2531人。推进了总投资880万元的白马石乡集中安置项目主体已完工,建成后可集中安置特困户206人。政策保障。将7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就读普通高中的减免学费;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医疗保障扶贫对象全部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的保障体系,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慢性病患者门诊报销覆盖率、重病、残疾人和慢性病人享有大病救助比例均达到100%。贫困村提升。紧抓美丽乡村示范点创建机遇,为刘庄、寺儿沟、黄土嘴三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修建村级文化活动场所,为小东庄村修建u型主渠4500米,新增水浇地2200多亩,同时,在黄土嘴、寺儿沟等村实施了省级耕地开发专项资金项目,新增耕地1500亩,优先安排给200多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耕种,进一步改善了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幸福如花闹金城
“现在的教室明亮,多媒体设施也很齐全,上课的时候,可享受了!”应县罗庄学校的学生姚欣怡兴致勃勃地说。2017年,应县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回应民生期盼,推动惠民利民政策措施落细落实落地,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围绕振兴教育,该县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总投资304万元的苏寨、南丰疃2所农村幼儿园改造工程和总投资4980万元的一小迁建工程已投入使用;总投资5150万元的一中教学楼改扩建及学生公寓楼建设项目,教学楼主体已封顶;总投资214万元的罗庄、留义2所农村学校校舍建设工程已完工;总投资1700万元的职中实训楼已交付使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设备已安装就位,目前已投入使用。大力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高考成绩连年攀升。2017年全县高考二本b类及以上达线人数1543人,总达线率41.35%。其中,应县一中二本b类及以上达线人数1212人,达线率63.22%。职业教育不断巩固提高,高考对口升学本科达线人数129人,达线率37.18%。
应县一中新教学楼
现在,应县的老百姓不出县城就能享受到北京三甲医院的就诊,谈起缘由,那就是去年应县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成了县医院与北大人民医院建立了医联体。此外,该县继续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县城3所公立医院全部取消了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县、中两院临床路径增加到13个专业,病种数增加到43种,入径完成率达到81.7%。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规定了50种疾病县域外住院定额补偿标准和106种疾病限额补助标准,制定了常见疾病入、出院双向转诊程序,推行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人数11.51万人,签约率34.1%,重点人群签约5.43万人,签约率57.7%。大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积极改善中医院医疗条件,投资2510万元的中医院综合楼项目,主楼主体已完工,预计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文化惠民工作风生水起。图书馆、文化馆常年免费向公众开放,入馆人次达10万多。举办了“八音会”“全民健身广场舞大赛”“庆七一、颂党恩篮球大赛”“新时代 新应县 新作为迎新年晚会”等,邀请《解放》剧组惠民演出5场,公益电影放映26场,送文化辅导下乡30多次,免费送戏下乡51场,观看群众达7万人次。2017年,应县被省文化厅确立为全省14个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试点县。
在大力改善教育、医疗基础民生工作的同时,该县进一步扩大了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覆盖面。扎实推进了残疾预防重点干预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已救助残疾儿童210名,占总任务数的93.3%。新建的5家日间照料中心已投入运行,全县日间照料中心达到21家。为229名农村贫困劳动力提供免费职业培训,有效提高了就业能力。成立了县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中心,实现了新农合、城镇医保、职工医保“三保合一”。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12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0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4人,创业带动就业445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054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培训508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520人。
市工商局行政审批窗口荣获政务服务“红旗窗口”
某医学院大学生突发事件风险认知与信息传播现状研究
年花不要乱扔 桂城7家清洁公司分片回收
因害怕手术忍疼10多年,“酒麻木”左腿缩短4厘米
2018年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要点
德政惠民尽欢颜
社区开展地毯式清查,净化楼宇金融环境
我市出租汽车行业评选出10名五星级驾驶员
南明区积极参与“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市食药监局通过医疗机构落实《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情况
全球首个钻穿白垩系的科学钻井 大学师生贡献智慧
东源疏堵结合遏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违法行为
省环保厅官微刊文点赞
省政府评估组来盐调研评估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
市人大代表视察耶里夏丽国展中心店
碧桂园·天銮山城市展厅开放
好消息!莱芜日报入驻“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铜川市工商局开展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程序专项督查
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国学启童心 急救秒如金”亲子夏令营活动举行
冷空气来去匆匆 今日十堰局地迎雷电降雨明后两天转晴
茶博会发布国内十条"茶之旅"精品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