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浦口区在设立非遗专项保护资金、建立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库的同时,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以下三个方面相结合,力争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
一是非遗与旅游良性融合,引导文化遗产“生态”保护。首先,坚持科学规划,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机构,广泛征询老艺人、老专家、老村民的意见,对各类非遗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现状等方面开展全面普查。以政府为主导,对乡村进行整体规划,确定各街道乡村旅游的主题,如永宁的“西埂莲乡”、星甸的“九华茶坊”,从而实现“一村一品”。其次,注重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造,以人物传说、地名传说等元素为标志,在传说原址、旅游景点立碑勒石,记载传说故事,采用“乡村旅游+非遗保护与传统节日相结合”的模式,利用“文化与遗产日”等文化节或传统节日,通过旅游演艺、外出交流、现场展示、互动体验等形式开展综合性专题类民俗演出活动。
二是非遗与学校深度合作,推动民间艺术“活态”传承。主要体现在非遗传承基地落户校园,我区现有红太阳小学南京白局传承基地等多家以学校为主体的传承基地,除此之外,积极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进入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研修、研习和培训,为学生搭建展示展演的平台。我区在非遗教育工程中坚持“从娃娃抓起”,针对幼儿和小学阶段,利用夏令营、春游等形式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和文化遗址,以游玩激发兴趣,将本地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列为特色教育的重要内容。绘制如《项羽与浦口的地名传说》等反映民俗的连环画本,建立少儿非遗项目演出队伍,邀请葫芦画、金陵竹刻、南京剪纸、戏剧脸谱等传承人及各级民俗艺术家走进小学。
三是非遗融入生产循环改造,促进传统技艺“动态”传播。一方面,结合大众文化,运用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现代消费观相结合,对传统技艺型产品进行再设计、再开发,生产一批“可调侃、可戏谑、可时尚”又具有文化底蕴、审美价值和实用功能的生活消费品。另一方面,在旅游景点、博物馆、民俗馆等地方充分运用“VR”等虚拟现实高科技,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技艺真实再现,增强民众的代入感和视觉冲击,即非遗产品的体验式消费。
北仑区公开招聘事业编教师90名 报名方式看这里
贵阳大数据教育实训基地开展党风廉政培训
安吉每年结对200对师徒
华泉小村华文教育基地授牌仪式举行
阜阳市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686.4万亩
浦口区三大举措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文旅集团党委召开“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专题警示教育动员会
长者齐学养生健康知识
泉山区城管局深入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宜宾再登新闻联播 展长江生态综合治理成效
于世军主持召开2018年集贤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
科技攻关破解公路难题
市气象局召开气象协理员培训会
市律协党员律师进社区受欢迎
积极开展医疗扶贫工作
升级版勒索病毒攻陷湖北一医院 黑客索要比特币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北部湾大学首获金奖
新昌提升计生药具管理服务水平
寻访全国“三八”红旗手:杭州首位海选“小巷总理”15年收获120多项荣誉
区CBD办迎接区纪检组巡视整改“回头看”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