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路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交通强国”,是公路人为之奋斗的目标。滁州市公路局活跃着这样一支五人团队,他们无私奉献,带头开展科技创新,在公路科技探索中不断突破,“二十年磨一剑”,他们的研究成果能大幅提高道路耐久性,已广泛应用于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公路建设养护中,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无私奉献 创新团队肩负攻关勇气
1998年,时任公路局副局长的蒋新明,面对我市公路质量偏低,养路工人到处修修补补,疲于应付,很难提高公路服务水平的行业现状,在公路局内部组建了科技攻关小组,从基础性研究着手,力争解决根本性问题。团队五名成员均为高级工程师,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实操经验,历经20年不懈坚持,自主研发了沥青路面抗裂基层和高强度水泥混凝土路面两个重大基础性课题。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两项新技术采用了全新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填补了国内外的空白,有望解决世界性的难题。
多少个周末假日,多少个白天黑夜,他们跑现场、做试验,类比推敲,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在研究过程中,面对重重困难,他们常常泡在试验室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为了比对施工过程中水泥混凝土所产生的多个强度数据,他们不分昼夜在工地进行跟踪观测……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不为别的,只因有一颗肯钻研、誓奉献的拳拳之心。
敢为人先 创新研究解决道路难题
要创新发展,就要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二十年来,市公路局科技创新小组积极营造创新氛围,从路面机理分析,寻找问题原因,不断寻求科学方法。17年前,市公路局在研究沥青路面裂缝问题时遇到了瓶颈,历经波折联系了当时全国公路部门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沙庆林,并结下了深厚友谊,得到了沙院士对滁州公路技术创新和发展的持续关注和帮助。
2014年6月26日,交通运输部在京举办第十八期交通科技大讲堂,蒋新明同志走进大讲堂担任主讲人,就两项新技术作了题为《激发基层创新活力,挑战公路科技难题》的讲座,得到交通运输部领导、业内专家的充分认可,标志着滁州市公路科技创新工作走上了全国交通科技最高讲台。
经过近二十年的持续研究,由市公路局自主研发的“水稳填充大粒径碎石基层”和“新型抗弯拉水泥混凝土路面”两项新技术路用性能好,已广泛应用于各等级道路。其中一项已被列为2014年国家交通科技推广目录。目前,两项新技术正在进行国家行业协会标准的编制。
心血闪光 创新成果取得社会效益
早在2008年,市公路局使用水泥路面新技术,一年修建水泥路76.3公里,节约水泥4500吨,节约成本360余万元。两项新技术如果在全国广泛推广,仅道路维修资金每年就可为国家节约几百亿元,同时可减少向大气排放粉尘和有害气体,减少环境污染。
滁州公路建设质量好、强度高,在行业内已经有口皆碑,境内多条使用十余年无需大修的公路,被老百姓称之为“良心路”。其中,s311北门出口路新技术的运用还得到市委书记张祥安的批示肯定和表扬,实现了工期最短、造价最低、效果最好的“三最”目标。
携手共赴小康之约
揭东区各地各部门开展志愿服务助推“五城同创”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工作会议:共画一张图
蓬江区食药监局开展月饼生产专项检查
于世军主持召开2018年集贤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
科技攻关破解公路难题
市气象局召开气象协理员培训会
市律协党员律师进社区受欢迎
积极开展医疗扶贫工作
升级版勒索病毒攻陷湖北一医院 黑客索要比特币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破千亿
李再勇到传化集团总部考察
徐冠巨陪同
高新区文锦路社区开展“全民读书、共建和谐社区”读书交流活动
我市举办乡村学校少年宫书法才艺大赛
沪上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出炉
市人社局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海盐“四到位”稳步推进个体工商户年报
荆州开启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检查
民营火箭“重庆两江之星”月初酒泉发射
“科学健身进机关”健身技能培训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