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解群众矛盾着手,凝聚发展力量的动力

  4月初,应家乡村民在邻乡做事时,不慎从高处摔下身亡,死者正值壮年,上有老下有下,如此噩耗,家属难以接受,向责任方要求赔偿,因悬殊较大,家属心情激动向上级部门反应,应家乡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派出乡、村两级干部与邻乡的乡、村干部多方做工作,五天内,对责任双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依法依规,最后达成调解协议,案结事了。
  7月初,在应家乡应家村大下源,因一农民工在房东家搞安装,在搬运材料时不慎触电身亡,当时家属在场,看着英年早逝的儿子、丈夫,父母、妻子心情十分悲恸,家中的顶梁柱倒了,当时就情绪激动找到电力部门、房东,要求赔偿。应家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通知乡、村干部做好稳控工作,并及时做好劝导,因对法律的理解不一,且责任区分难以达成一致,后家属就此事向相关部门信访,如不能及时化解,仍将采取激烈的行为,最后在县政法委、党委政府、村干部的努力下,三天内房东与死者家属达成民事调解协议。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面对如此一起事发突然,矛盾尖锐的急难险重事情,应家乡党委政府总能在第一时间化解,不给上级部门添加麻烦。  
  从以上两起急难险重案件来看,共同特点是事发突然,矛盾尖锐,人员情绪激动。但都能及时化解,原因是应家乡党委不仅把大调解作为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的手段,还将其作为改变干部作风、凝聚发展力量的动力。
  乡党委、政府把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发展的治本之策,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衔接,整体联动,把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为当地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组织
  在应家乡政府大院一楼进门处就是人民调解室、信访接待室,极大方便了工作人员调解处理群众的矛盾纠纷。
  在七个行政村设立了调解工作站,实现了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组——此其一。
  其二定期开展矛盾纠纷、信访稳定的摸查,建立领导包案制,做到一案一事有人负责,责任明确,任务清楚。包案领导心中有数,定期摸排,把隐患消灭在萌牙阶段。
  其三村级调解工作站建设则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信息站、矛盾纠纷化解站、群众服务工作站和“大调解”宣传站,把调解工作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其四建立广泛的调解机构,调解员从哪里来?以乡干部、村两委干部为主体,以“五老”(老干部、老党员、老代表、老军人、老教师)人员为社会稳定的有力支持者的调解队伍。
  其五是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对接和联动,为群众提供了便利,截止目前,全乡共司法确认案件2件,通过司法确认调解协议,一是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如当事双方拒不履行义务,那么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二是提高了人民调解的威信力,让群众服气,心服口服。
  通过建立大调解机制,努力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一批批“钉子案”、“骨头案”、“突发案”得到化解。
  大调解促作风转变 凝聚了发展力量的动力
  应家乡党委、政府实行干部包村制,七个行政村,每个班子都要包村,村上的大小事,疑难事都要做事事心中有数,要有守土有责的责任感,要有为官一方,保一方平安的使命感,矛盾最多的地方必去、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必去。”到基层听民声,在一线解民忧,通过大调解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将矛盾化小、化了。
  截止目前,应家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0余起,调解成功率在90%以上。新收案件增幅和涉诉信访案件数量均明显下降,大调解调顺了民心,调出了和谐,同时为应家乡的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稳定保障。 (吴明龙)

市级离退休干部前往安庆参观考察
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走——天全县林业局开展生态扶贫侧记
王岚慰问叶集区洪集镇回民小学师生
关于对咸宁市4类重点对象危房户公示的通知
老人站在桥墩下不慎扎进海里 救援队员奋勇前游将其救起
从化解群众矛盾着手,凝聚发展力量的动力
西华高考爱心送考车队集结待命
首届江浙沪评弹文化研讨会评博在苏开幕
玉泉区云鉴赴大南街街道督导工作
慕新海调研创文创卫工作
走马街镇召开禁毒志愿者培训大会
高铁票持续紧张换乘购票有新规同站换乘不少于10分钟
智能手机这么方便老年人不会用怎么办?
广水陈巷派出所打造“平安暑期”
3D彩绘桥扮靓小区
国道纵五(G235)线大田段(二期)德州至溪柏林段首座隧道贯通
深圳公安破获特大跨国网络组织卖淫案, 百余人马来西亚运营,年营业额过亿
科普迎新年 玩转机器人
市残联党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东港市国土局做好全市2018年度建设项目用地报批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