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下河乡:精准“滴灌”催生幸福花

  本网讯(张云窗 陈可姗)一名名帮扶干部步履匆匆、一片片种植基地郁郁葱葱、一排排安置小区拔地而起、一条条水泥公路直通农家……穿行于翠微大地,扑面而来的是决胜脱贫攻坚的火热场景。
  作为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重的云霄县下河乡,瞄准思想脱贫、产业脱贫等脱贫攻坚难点、重点,精准施策,抓牢抓实,催生出幸福花。截至目前,全乡共有567户2093人实现脱贫,9个贫困村脱贫摘帽。
  扶贫先扶志,让贫困户精神立起来
  云霄县龙透村村民吴坤成身无长技,整日无所事事,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2016年,他成了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靠着补助过日子。“近几年各类扶贫政策并不少,帮扶干部再拉把手脱贫并不是难事,但以前他就是懒,不肯干。”龙透村党支部书记赖耀常说。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下河乡把思想脱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第一突破口,通过帮扶干部引导、脱贫典型宣讲、就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激活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参加了技能培训班的吴坤成终于醒悟,再也不能“等靠要”了,主动找到帮扶干部。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吴坤成种了30几棵枇杷树,赚了2万多元,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从实干中学本领、增自信。激活了内生动力的贫困户们越干越有劲,在脱贫致富的道路阔步前行。
产业覆盖,让贫困户口袋鼓起来
  脱贫攻坚,产业是根。下河乡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以下河杨桃、石屏大棚蔬菜、外龙金枣等优势产业为依托,把合作社做为扶贫重要抓手,建立“产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把贫困户聚在产业链条上,真正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石屏村由村支部书记带头成立旺江果蔬专业合作社,建立120多亩的现代农业基地,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农户通过土地参股分红,将“小蔬菜”串成了“大产业”,实现了“一地多金”。
  不仅仅是农业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成为产业扶贫生力军。下河村贫困户蔡艺勇参加免费电商培训后,在手机上开启了自己的“微店”,杨桃售卖的渠道变得更加宽广,月收入2000多元已成为了常态。与此同时,“市外桃园”园区的优化提升,七高际生态游的兴起,乡村旅游迅猛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产业参与,过程收益,下河乡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拔“穷根”、摘“穷帽”。
  文明润乡村,让贫困户日子美起来
  来到内龙村陶淑楼,一场充满活力的表演正在热闹上演。台上演出精彩,台下看得入迷。“孩子们在这里唱唱跳跳,大人们在这里载歌载舞,天天都很热闹。”村民林金梅感触很深,这几年村里变化挺大,村容村貌更美了,民风也淳朴了。
  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让村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定、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引导成立舞蹈队、腰鼓队等表演队,建立文化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让群众乐有队伍、乐有平台;制定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挖掘评选“身边好人”,用身边榜样教育身边人……该乡积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为群众的幸福生活“加码”。
  如今,乡风文明已经融入百姓的生产生活,赌博迷信的少了,看书学习的多了;吵嘴打架的人少了,和睦相处的人多了;好逸恶劳的人少了,勤劳致富的人多了。

客流量远远不够 株洲 “地铁梦”延迟
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调研气象工作
朝天区多点联动筑牢水资源安全网
【交通】厦蓉高速公路扩建工程A6合同段邦山隧道贯通
小偷半夜翻箱倒柜房东惊醒赶忙报警 当场抓获嫌疑人
云霄下河乡:精准“滴灌”催生幸福花
推动“放管服”改革取得新突破
川在线:乐山这条街满眼都是“樱花粉”
周先旺赴新洲区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连家船民“上岸” 谱写幸福生活新篇章
我市召开“三基”建设现场推进会
查摆问题狠抓落实---兰州高新区“四个到位”推动农村党员“冬训”工作
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2017年度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情况的通报
吴相洪到射洪县大榆镇新井村宣讲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
《阳光下的法庭》中的法律梗,法官的庭外工作与诉讼中的回避
振兴区委、区政府组织召开庆“八一”企业军转干部座谈会
高铁票价最高可打6.5折
违规户外广告清了 城市环境美了
十五届市委第二轮巡察公布5个部门单位巡察反馈情况
马山县威马大道东段改扩建工程正式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