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捉“野味”,大家一起品尝,结果却酿悲剧。昨日,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近期广东发生一起家庭聚餐吃蟾蜍,导致五人中毒其中一人死亡的事故。省食药监局提醒,切勿擅自食用有毒动植物。
省食药监局称,近日,省内发生一起因个人捕捉并食用蟾蜍而造成家庭聚餐5人食物中毒的事故。不幸的是,其中一人抢救无效死亡。为此,省食药监局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广大群众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要从正规渠道购买食材。不购买、不自行捕捞和食用河豚鱼、蟾蜍、织纹螺、野生蘑菇等法律明令禁止食用的有毒动植物。同时,不要贪图新奇去尝试未曾见过或不常食用的“野味”或不明食品。
此外,我国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河豚鱼、蟾蜍、织纹螺、野生有毒蘑菇等有毒动植物。消费者若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有采购、加工和销售上述有毒动植物的,请及时向12331或110投诉举报。如果因误食有毒动植物而发生疑似食物中毒后,应立刻到医疗机构就诊,以免耽误治疗有效时机。
知多d
常见有毒动物
1.河豚鱼
河豚鱼,因其含有河豚毒素,食用后易因中毒而导致神经麻痹,进而发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无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因心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河豚毒素潜伏期一般为0.5~3小时,目前尚无特效的解毒药和治疗方法。
2.织纹螺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等。织纹螺含有河豚毒素,每年春夏季毒性更大,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
3.蟾蜍
蟾蜍俗称癞蛤蟆,身体表面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其分泌出来的黏液含有剧毒,对人体心脏、消化道及中枢神经产生严重损害。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的会出现昏迷,甚至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信时记者张秀丽 通讯员石耀轩
全市“打造先行区 当好两个尖兵 实施三大振兴”记者行主题采访活动启动
洛龙区石油社区老人:智慧养老幸福晚年
市委常委会听取《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起草情况的汇报
十巫高速竹山段征迁安置动员会召开 确保建设畅通无阻
嘉兴市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总量均位列全省第二
这些有毒动植物,千万别乱吃!
信用保险助力我市企业走出去
东莞市环境保护局东莞市大气复合污染超级监测站第三期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市领导到太阳河调研精准扶贫工作
开展工地专项检查集中整治不文明施工
公安县葡萄大棚膜相继破损农户苦不堪言
大埔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12次会议
我市“亩均论英雄”大数据平台上线
张学民出席全市教育工作会
这一天将会到来!桂林市民将足不出户拿起手机动动手指就能享受各种服务
石岐区工商联创新解决企业融资难金融服务中心通过验收
打通“最后一公里”临海妇幼:打造健康中国县级服务样板
绍兴第二医院医共体推行居家护理服务
平和县乒乓球协会举行第四次会员大会
记津南区葛沽镇党委副书记朱凤起:群众满意心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