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妇科专家在就诊。(资料图片)
4月14日上午,临海市永丰镇杨女士抓着报告单焦急地走向临海市妇幼保健院三楼,她在之前的“两癌”筛查过程中查出了子宫颈息肉,已经好几天睡不着觉。
“不要过度担忧,看你的情况应该是良性的,完全可以在当地医院治好。专家团每个月第二个星期的周六都会在这里,你就安心看病,放心治疗。”听了当天坐诊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周坚红教授的耐心安慰,杨女士吊着的心“落了肚”。
“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省医院的大专家,再也不用担心交通、排队等问题贻误病情。”杨女士发自内心点赞。
当天下午,周坚红还给临海妇女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妇女健康知识讲座,台下座无虚席。
这些都是临海妇幼保健院医联体建设的生动实践。为全面贯彻落实“双下沉、两提升”医改政策,经过三年多的积极探索,该院“x+1+x”医联体模式已趋于成熟和规范化,走出了一条妇幼健康服务的“触底”之路。
向上对接资源解老百姓的“燃眉之急”,向下层层热传导,让优质医疗资源进村入户。村民感受到的不仅是“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便利,还能在县级甚至村级享受高品质的医疗服务,让医患双方更有获得感。
上下医联体打开就医“绿色通道”
“自从检查报告出来后,镇卫生院的医生三天两头催我去做复检,临海市妇保院的医生帮我对接好了名医做手术,真是比我自己还上心。”临海大田街道的金彩梅感慨。
她在“两癌”筛查中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经过乡镇卫生院、临海妇幼保健院以及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周坚红教授团队的“接力”,现在已经康复。
“从筛查到宫颈疾病治疗结束,在我们医院‘一站式’解决。做到大病看得起,老百姓对省级专家需求也‘托得起’。”临海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朱赛华说。
这是临海市妇幼保健院探索“x+1+x”医联体模式的一个缩影。
以“1”——临海市妇幼保健院为核心,前一个“x”指的是引进省内外知名优质医疗资源,后一个“x”则是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级乡村医师、妇联、计生队伍等作为补充。通过上级医联体提升妇保院人才、学科、科研、管理水平,通过下级医联体,培训对接带教覆盖全市,由此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医疗服务模式。
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得上名医”,临海市妇保院在发展中积极和省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对接,成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协作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结成联盟医院,是民革浙江省委会医卫服务团 “博爱·牵手”医疗服务基地,也是上海新华医院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台州唯一指定筛查点。
优质的医疗资源通过层层“热传导”,让医患双方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临海妇幼保健院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点,有227名患儿通过筛查对接介入和手术治疗,为106名家庭贫困患儿争取200多万元的资金救助,不少患者通过“绿色通道”入院上海新华医院。
省内外的专家定期“下沉”到临海妇保院进行坐诊、查房、教学、手术演示等,进行“传帮带”,不断提升临海妇幼保健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形成了九个二级专科中心,其中宫颈诊疗、小儿筛查等专科中心的技术力量达到省内同级医院的先进水平。
去年,临海市妇幼保健院获得“全国流产后关爱(pac)优质服务医院”称号。
据统计,2017年宫颈疾病和妇科内分泌等相关疾病在临海县域就诊率同比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上。
每个村都有妇幼“健康管理员”
“最近有免费‘两癌’筛查工作的讲座么?我想去听一听再给村民宣传下,提高她们参检的积极性。”
“我们村很多妇女坐月子还留着老观念,有没有专家可以普及下孕产相关知识?”
一封封“邀请函”在一个叫花样年华工作群里得到回应,这个群由临海妇幼保健院的医生、病人以及临海市妇联、各个乡镇街道妇联主席等组成。
基层妇幼健康服务需求很旺盛,妇女疾病大多需要后期的跟踪随访,但“僧多粥少”成为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头号难题。
临海下辖19个镇、街道,共有105万农村人口,而临海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层妇产科、儿科医生只有86人。每天到临海市妇保院就诊的妇女、儿童,有70%以上来自各个乡镇。
这种情况下,妇幼健康服务如何实现进村入户?
朱赛华想了个法子:“临海有992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有妇联主席、副主席,再加上乡村医生、计生员,这2000多人不就是现成的乡村妇女儿童‘健康管理员’吗?”
以镇、街道为单位的19个巾帼健康服务队组建而成,包含市妇联、市妇幼保健院、市各级单位妇女工委、各镇街道妇联主席、部分村级妇联主席,各镇街道卫生院妇幼健康工作者。周坚红教授团队为队伍顾问。
村级妇联主席成了深入农村的触角,在妇女病检查、两癌筛查、婚检、孕前检测等宣传组织发动中提供“触底”服务。乡镇卫生院妇、儿保医生为每一位妇女儿童建立健康档案。
全员培训成了常态,上周刚参加了一场技能培训的临海江南街道上江村妇联主席钱保萍笑着告诉记者,经过一次次的培训,自己都快成为妇幼保健领域半个专家了。
村里的妇女也组建了个微信群,谁家宝宝要体检了,哪家孕妇快到预产期了……都成了钱保萍的心事。她还要负责把村民的需求对接给临海市妇幼保健院的专家,邀请专家“进村”。
提升“最后一公里”妇幼健康服务水平
近日,临海市河头村的低保妇女享受了一次免费“两癌”筛查vip待遇。
河头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村民分散。为了提高她们参检积极性,临海市妇幼保健院组织专家团开着健康直通车到了河头卫生院,就地进行免费“两癌”筛查。
像这样的健康直通车已经在临海山间地头跑了23852公里,服务125268人次。他们进乡村、学校、企业、社区,开展妇女儿童健康普查、“两癌”免费筛查、免费孕检、健康科普讲座,同时也是一个流动的孕妇学校、家长学校、轻型门诊。
临海市妇幼保健院对下级医联体也借鉴了上级医联体的“传帮带”模式,对乡镇和村级医疗团队给予行政管理、医疗技术、护理服务等全力帮扶。
一批优秀的医生去上级医院接受培训,再由他们对基层人员采用分批轮训、适宜技术推广,将触觉延伸到村级,打通末梢妇幼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去年,临海针对基层妇幼健康的培训就开展了上百场,其中为全市托幼机构400多名老师举行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开展月嫂育婴师培训830名。
镇里卫生院的医疗水平提高了,普通的妇女儿童疾病在乡镇卫生院就可以得到有效诊疗。
如今,临海妇幼“健康服务百千万”三年行动提升计划也提上了日程,将对百名妇儿健康服务基层医务人员、千名村级妇联主席和原计生服务员、万名志愿者(包括月嫂、育婴人员)展开系统性培训和适宜技术推广,用三年时间跑遍临海的村村落落。
大埔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12次会议
我市“亩均论英雄”大数据平台上线
张学民出席全市教育工作会
这一天将会到来!桂林市民将足不出户拿起手机动动手指就能享受各种服务
石岐区工商联创新解决企业融资难金融服务中心通过验收
打通“最后一公里”临海妇幼:打造健康中国县级服务样板
绍兴第二医院医共体推行居家护理服务
平和县乒乓球协会举行第四次会员大会
记津南区葛沽镇党委副书记朱凤起:群众满意心方安
犍为县:学习好干部精神 推动犍为跨越崛起
京港澳高速明起迎节前高峰
从农村向景区转变 跟上乡村振兴步伐
全市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集中攻坚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召开
全程佩戴口罩作案盗窃宾馆住客财物
区领导张宝才、杨爱民、高丽敏调度督导生态环境整治工作
《岳阳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出台
市安委办组织召开安责险工作推进会
省农业厅督导组来我市检查指导
洪梅:2017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迎接市考评
市委召开书记专题会议听取巡察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