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织就的“便民网”,正在将市民包裹其中。在桂林,只要一部手机,实现乘公交、医院挂号、停车缴费等“无现金”支付已成为市民生活的常态。
除了这些基础功能,“大数据”正在为桂林人提供更多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同时成为我们的另一个“大脑”,为市民的日常生活,再到城市的运营管理提供解决方案,让更多共享共通的数据代替市民跑路。
1、便民窗口都搬到了线上
现在桂林的年轻人听到老一辈要起个大早去营业厅排队缴费,多少都会觉得惊讶。
“80后”市民李朵掏出自己的手机,展示了上个月水、电和下半年宽带的缴费记录。毫不夸张地说,李朵不用出门,窝在沙发上就在线完成了这些缴费。“即便开车出门,也在家里为绑定的加油卡充值,甚至洗车也能用app预约最近的洗车店。”可以说,李朵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线上便民服务。
市民石林也深感这两年数据便民服务的发展速度之快,“水、电、银行、停车场、医院,各行各业的支付窗口都已经从营业厅搬到了网上,这对于老百姓来说能少跑很多路。”
8月1日,桂林市自来水公司发布消息,对微信平台缴纳、查询水费等业务进行了全面升级,建立了手机微营业厅。进入桂林市自来水公司的微信公众号,点击“微营业厅”菜单,就可缴费。在此之前,另一个支付平台支付宝早已开通了线上缴纳水、电、固话、宽带等费用的线上渠道,像李朵和石林这样的年轻人用得很熟。“绑定自己的信息之后,大数据为你实时查询费用、到期日期,我不会再去排队缴费了。”李朵说。
缴费只是便民大数据时代的初级应用,桂林的很多窗口单位都在拥抱大数据,为市民提供便捷服务。以交管部门为例,刚刚在app平台上推出的服务是自助预选号牌,包括新能源车在内的号牌可以在线上实现预选,再打印车牌就可到车管所领取了,不再像以前一样要在车管所耗上半天。如今,市民常用的换领驾驶证、违法处理、缴纳罚款等功能都可以在12123交管平台上完成。
桂林工商部门也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号,提供包括工商登记预约和进度查询、业务咨询回复、企业信息查询、政策解读等服务。在磨盘山码头,游客自主下载手机app就可办理电子身份信息,不带身份证也可以登上游船,畅游漓江。在桂林,类似的智慧便民窗口在线上线下都随处可见。
2、政务数据将实现共享共通
在这些网络便民窗口的背后,不是以往的一台台电脑和一排排档案柜,而是涵盖社会保障各个层面的数据平台。
经过两年多不断的完善,桂林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员基础信息库已经在发挥作用。据了解,“智慧人社”信息系统对整个桂林市所有参保人进行了统一的汇总,使全民参保登记系统已经实现了每个桂林人的电子档案袋的统一建设,在整个的“智慧人社”方面做到了真正的信息共享。
“智慧人社”系统的开发运用,实现了全市社会保险业务、单位数据对接、网络通信、数据共享的需要。也就是说,“智慧人社”系统将原来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险种所有参保个人信息、缴费基数、缴费信息等业务进行整合,实现业务办理、用户查询、统计输出一体化。
除了社保,房子和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更是息息相关。冯小姐近期正在办理不动产证,在微信上查询了实时进度后,心里踏实多了。在不动产登记之外,市住建委更早建设了覆盖11县6城区的“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平台”。
但是,如果无法让各个部门的数据聚拢起来,实现互通共享,那就谈不上应用,更谈不上普惠民生。
据了解,目前桂林的政务大数据主要实施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地理信息共享平台、视频监控共享平台等重要支撑平台和智慧旅游、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慧人社等相关应用系统。在建项目还包括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数字城管、旅游天眼以及桂林云计算数据中心等项目。未来,桂林各委办局将不再独立建设ict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将统一迁移至基于统一数据中心的政务云平台中。
这个系统平台更像一个数据广场,使得数据迅速形成聚合效应,推动政府各部门业务流程变革,让数据多跑路,老百姓便能少跑路。
看电影前先看禁毒公益广告
公安县葡萄大棚膜相继破损农户苦不堪言
大埔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12次会议
我市“亩均论英雄”大数据平台上线
张学民出席全市教育工作会
这一天将会到来!桂林市民将足不出户拿起手机动动手指就能享受各种服务
石岐区工商联创新解决企业融资难金融服务中心通过验收
打通“最后一公里”临海妇幼:打造健康中国县级服务样板
绍兴第二医院医共体推行居家护理服务
平和县乒乓球协会举行第四次会员大会
县委宣传部党支部认真做好党费收缴工作
遇险者紧抱锚链,海事人员结70米缆绳水中救人
京港澳高速明起迎节前高峰
从农村向景区转变 跟上乡村振兴步伐
全市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集中攻坚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召开
全程佩戴口罩作案盗窃宾馆住客财物
区领导张宝才、杨爱民、高丽敏调度督导生态环境整治工作
《岳阳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出台
市安委办组织召开安责险工作推进会
省农业厅督导组来我市检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