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40年改革共识的凝聚与创造活力的激发
康永超
凝聚改革共识、激发创造活力,是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的重要依托。
自改革初期开始,常州就注重通过解放思想凝聚各方改革共识,推动形成改革合力。
早在被确定为全国改革试点城市之前的1980年,常州就按照江苏省委确定先在常州搞改革试点的要求,组织党政代表团前往率先在全国搞改革试点的四川省学习考察。自此之后的多年里,常州几乎每年都要组织由市委书记、市长带队的党政代表团,前往外地学习考察,其间尤为关注浙江推行市场化改革的经验以及广东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经验。
在推进重要领域的改革中,常州市委、市政府注重通过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如,上世纪90年代初,曾经快速发展的乡镇企业,出现了退化态势,亏损企业增多,亟需启动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但当时在产权制度改革上思想阻力很大。当时人们支持对亏损企业进行产权改革,对效益好的企业则主张保持原有运行机制,甚至质疑好的企业为什么要改制。而客观形势是,有的地方出现了对经营业绩好的厂长随意撤换的现象,以至亏损企业的厂长位置坐得牢、经营业绩好的厂长位置反倒坐不稳。时间久了,好企业也会变成差企业。为了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改革合力,市委、市政府先后在1993年和1994年召开由各辖市区领导参加的乡镇企业改制工作座谈会以及由部分企业家参加的改制工作研讨会,并组织到山东潍坊、诸城学习经验,加上在随后的实践中逐渐尝到了先改制企业的甜头和晚改制企业的苦头,思想认识得以统一。
总结以往经验,深化改革要以凝聚改革共识为基础。在当下以攻坚为特征的改革中,存在着基层干群关心不够、参与热情不足的现象。推进深化改革,需要激发改革热情,必须像上世纪一样,以平常心态和“空杯”精神,组织各层面考察团到外地学习考察,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推动形成改革主体参与机制,调动基层改革积极性,实现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
在改革过程中,常州通过不断松绑放权,逐步激发了三个方面的创造活力。
(1)激发农村创造活力。集中表现在乡镇企业借助政策松绑异军突起。改革开放初期,常州备受瞩目并吸引各地纷纷前来考察取经,除去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这一亮点,另一亮点是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常州的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前已经萌生并有了一定基础,但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改革开放后,政策的松绑,使得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到1990年,农民收入80%以上来自乡镇工业,乡、村两级工业产值占到全市工业产值的54.6%,成了名副其实的全市工业经济半壁江山。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一步发展到四分天下有其三。一些外地前来考察的同志经常问,为什么在同样的中央政策阳光照耀下,常州的乡镇企业能够获得如此迅猛的发展?这来源于对农村创造活力的保护和激发。为了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常州从1987年开始,每两年以市政府名义评选和命名表彰一次明星企业和乡镇企业家,并召开由市四套班子领导参加的隆重的表彰大会,报纸套红整版刊登表彰名单;此外,还在全市开展争创亿元工业乡镇、亿元村活动,出台激励和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的文件及相应的优惠政策。在当时社会上出现抵制和怀疑乡镇企业的巨大舆论压力面前(如渲染乡镇企业产品劣质,指责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争原料争能源争市场等),这些举措有力保护了农村干群发展乡镇企业的积极性。20世纪90年代,又通过适时引导乡镇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再次激发乡镇企业的创造活力,推动了乡镇集群产业的崛起。
(2)激发城市创造活力。40年来常州城市企业的发展壮大伴随着简政放权。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初期,常州抓住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机遇,积极探索搞活国有企业;到了90年代之后,抓住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全国推进市场取向改革以及常州被列为全国第二轮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的机遇,进一步落实和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一批国有企业焕发了生机。相比农村,常州对城市创造活力的激发起步较早,但形成显著效应的时间较晚。随着上世纪延陵大街的建成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城市建设的加快推进和城市功能的完善提升,常州在城市方面的创造活力被真正激发出来,最终超越了农村。
(3)激发政府创造活力。尤其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常州做到了每个辖市区均有1个以上省级以上开发区,并较早地按照产城融合的思路激励各个辖市区推进建设各自的新城。如,上世纪90年代的钟楼区,商贸经济发达,但工业一直是短腿,年工业经济总量不足6亿元,症结在于没有办工业所需要的土地,全区上下发展工业的热情受到很大压抑。2002年通过实施全市行政区划调整,钟楼区新增5个乡镇,面积由原来17平方公里的建成区扩大到72平方公里的管辖区。区划调整激发了政府创造活力,依据新的优势条件,钟楼区经过努力,当年便经批准挂牌成立了11.65平方公里的省级经济开发区——钟楼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钟楼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立足环境建区,荣获全省首个“生态工业园”称号。
总结以往经验,深化改革要以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为根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部署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时,一再强调要激发各方面、各领域的活力,如企业活力、创新活力、文化创造活力、社会发展活力等,要求“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中共常州市委关于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的意见也将这一思想贯穿始终。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不断围绕激发各方创造活力做文章。
来源:常州日报
游客点赞三亚文明旅游服务精准便捷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提升居民安全感
市小贷中心“创业指导服务”走进永兴电商扶贫中心以销售实践开展创业指导服务
丁红都到源城区调研,寄语源城区发挥先导性战略性作用
当好拉动全市发展的“火车头”
慈利龙潭河镇举行“7.11”世界人口日宣传活动
康永超:常州40年改革共识的凝聚与创造活力的激发
胥口召开作风效能建设 暨综合表彰大会
湖里实验小学入学式 校长用“爱的抱抱”欢迎新同学
印台区:“公调对接”工作室推动印台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再升级
4岁男孩竟拿单管猎枪拍视频 枪支还不在济南
我省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900亿元
鲁毅主持召开十二届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强调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吴磊高考之后带新片回成都 大秀四川话
“农产品上行”成为大庆两次会议的高频词汇
中原区举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文艺汇演
长沙文明斑马线手势礼、排队礼让花传播活动启动 徐宏源出席
渝水区打响脱贫攻坚战
新丰多部门联合开展危化品车辆交通事故应急处置演练
夏日约场球 40支队伍齐聚北碚上演“小世界杯”
天津开启疫苗冷链智能化管理 保证疫苗质量和预防接种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