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民“清”风润江城


在2017年春节刚过时,省市“三抓”大会先后召开,吹响了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号角,全市上下迅速形成“抓环境、抓项目、抓落实”的生动局面。一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要求,凝心聚力打造一流的亲商、富商、安商营商环境,在江城大地奏响振兴主旋律,开启发展新征程。
  抓改革激活一池春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那么,“亲”从何来?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要有鱼和水的关系,政府要从高高在上变身为人民公仆,即转变政府的职能,强化政府作为市场服务者的角色;“清”从何来?过去困扰政商环境的无非是政府所拥有的权力,权力所滋生的腐败,一度让百姓深恶痛绝。“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唯有“放、管、服”三者相结合,才有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源头活水。
  首先要在“放”上下更大功夫,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又要在创新政府管理上破难题,善于做加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改革后,我市行政许可由原来的745项减少到316项,精简约58%。同时,借鉴海南、广州、南宁等地项目审批经验,研究建立了具有我市特色的项目建设并联容缺承诺审批新机制,有效解决了各个部门审批要件互为前置的问题。项目审批时限比原来缩短了126个工作日,实现了审批流程再造。对已经取消和下放的事项,组织开展“回头看”,着力查处和解决明放暗不放、放权不配套和基层接不住等问题。推出“一窗受理、一站服务”等便民举措,取消、简化一批不必要的证明和繁琐手续,减少了企业奔波之苦。
  在我市做了12年房产中介的马春丽说:“现在的一窗受理,前后30分钟,完成二手房不动产交易过程登记,过去真是不敢想啊!”
  加快推进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对工商登记前后涉及的信息采集、记载公示和管理备查类的各种“证”,能整合的尽量整合、能简化的尽量简化,消除各种阻碍民营经济公平参与竞争的壁垒,在全市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省政府发文,总结推广吉林市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试点工作经验。
  市供销亿家城乡流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濮新华说:“原来办这些证照要跑一个多月,现在32证合一,仅仅3个工作日,在工商部门一个窗口就办好了。‘多证合一’就是好!”
  为了让“企业不跑、网上流程跑”,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网上政府”和“智慧吉林市”建设,构建吉林市政务云平台,大力推行“四张清单”“一张网”,变企业与审批部门“面对面”为“键对键”,大大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积极变化,特别是民营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全市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08亿元,同比增长7.5%,全市民营企业户数同比增长7.2%,发展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抓诚信筑就“亲”“清”基石
  市委、市政府深入落实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加快推进“诚信吉林”建设,着重做好政府诚信、社会诚信与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基石。
  在政府诚信建设上,全市各级政府率先垂范,重点强化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有效解决政府相关部门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承诺不兑现问题,确保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市软环境办负责人说:“按照市领导要求,今年上半年,我办对全地区涉及到的4个县(市)区、4个市直单位共31件政府机构失信问题进行跟踪督办,督促8个涉事单位迅速处理结案。目前,全地区政府失信单位从法院失信被执行人中全部清除。”
  在社会诚信建设上,重点推动信用数据的深化应用及行业的分级分类监管,开发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在个人征信方面,吸收国内外个人征信的成功经验,着力构建一套既符合国际标准又符合本地市情的个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完善让失信主体“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实现社会诚信建设的长效治理。
  在企业诚信建设上,着力加强企业诚信教育,组织开展“诚信经营倡议”和“吉林市百家诚信企业评选”活动,通过推出100户诚实守信的企业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正面引导和示范作用,展示企业良好形象,推进“信用吉林”建设。
  市工商联负责人说:“百家诚信企业”评选,为企业树立了诚信企业的标杆,提高了企业诚信意识,弘扬了企业的诚信文化,得到了全市企业踊跃参与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抓法治奉法者强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市委、市政府站在全面依法治市的战略高度,坚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始终坚持将法治观念、法治素养等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将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全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坚持维护职业操守、法治信仰,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市政府法治办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我市一手抓配套法律的改革,一手抓红头文件的清理,从制度上确保政府权力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已成为市政府各部门的一条铁律。”
  为增强行政执法计划性,减少检查频次,市政府全面推行随机抽查和联合检查,以往那种随意检查、交叉检查、多头检查现象大为减少。市软环境办开展涉企“四乱”专项整治,与市纪委联合开展涉软问题专项整治,重点解决执法主体不明、职责不清、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效率低下、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市职转办负责人说:“市直各部门自觉清理整顿不合理检查条文规定,加强日常监管问责,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减少了到企业检查的频次,企业满意度不断提升。”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司法体制、司法职权配置和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检察机关“大部制”改革、法院系统“电子法院”建设、公安部门“大业务”“大数据”双平台建设等创新举措取得明显成效,树立了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形象。
  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负责人说:“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极大地调动了全院干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推进解决‘执行难’工作上,我院探索了五化工作模式,执行积案结案率占全省30%以上,有效解决了困扰企业发展多年的难题。”
  抓落实开启新航程
  工作做到哪里,督察就要跟到哪里。建立新型“亲”“清”政商关系,务必要加大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市委、市政府制定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将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作为重要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从去年12月到今年3月初,市及各县(市、区)、开发区全部成立了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软环境建设办公室,初步建立健全了一套软环境建设组织领导、工作制度和监督体系,为建立“亲”“清”政商关系、推动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促进吉林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充分发挥省软环境投诉举报电话和智能管理平台、软环境监测点、软环境监督员作用,实行软环境建设民主评议部门制度和软环境重点岗位负责人评议制度,及时收集汇总涉软问题,对企业反映的问题“有诉必接、有接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曝”,从严整治软环境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今年以来,全地区共接待来信、来电、来访542件次,受理涉软投诉举报147件,已办结141件,办结率达96%。对需要问责的案件及时移交纪委处理,严肃追究责任。
  认真落实省委提出的“软环境办公室要围绕项目建设中的涉软问题,主动出击、联动发力、明察暗访”要求,紧抓项目建设不放松,狠抓项目审批庸、散、懒、拖以及承诺不兑现等问题整改,为保证“三早”项目开工落地投产提供支撑。
  吉林康乃尔集团公司宋治平说:我们总投资超过40亿的项目从建设到投产,按预期整整提前了一年,建设速度之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经开区“抓环境、抓项目、抓落实”行动的推进。
  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在简政放权、依法行政、优化服务等方面,相继出台了意见、办法等120余项。在各级行政执法部门组织开展学习业务、强化政务、优化服务活动,有效提升了行政审批执法效能,初步形成了“人人都是软环境,人人关心建设软环境”的良好局面。
  潮平两岸阔,风正好扬帆。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力促进了吉林市“6411”产业发展,形成了大抓项目、大干项目、大上项目的浓厚氛围,掀起吉林市新一轮振兴发展的热潮。到10月末,全市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553项,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85亿元。
  亲民清风润江城。“亲”“清”政商关系的建立,已经成为拉动吉林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吉祥天佑、林碧水秀”——焕发出新生机、新活力的北国江城吉林市,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新起点、新征程中,必将成为投资者的福地、经营者的胜地、开拓者的宝地。

4万多元钱物忘在出租车上 袁州的哥主动归还失主
个别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垃圾堆积现象仍较严重
市金融办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湘潭:智慧互动体验活动丰富儿童暑期生活
内江市就业民生工作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亲”民“清”风润江城
方伟会见中澳研究中心理事长顾祖儿
“蛙稻田”生态农业“钱”景好
威家镇精准扶贫放大招 精准发力见实效
市北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幕 百人太极扇舞获好评
冬闲“点菜”学技
端午节|诗词中的端午风物
铁路部门增开多趟临客 加开普速临客2对高铁6对
北国“天然画卷”杜尔伯特
我市食药部门现场检查高考供餐食堂
专访茂名市发展与改革局局长吴海强
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潍坊市坊子区中医药进学校试点工作顺利启动
2018年广东省“扫黄打非“培训会在清远市举行
因滥伐林木 隆林一男子被公诉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