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广武
农民朋友最担心买到假化肥,今天特为大家整理了各种可能上当的情形,希望大家在购买农资时,能避免这样一些陷阱。
1、“游商”坑农。一些不法商贩打着“最高科技产品”的旗号,走村串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出售肥料、玉米种子、小麦种子、菜种等,三五个人一个车,去村里“忽悠”一阵子,收钱卖货或者赊货秋后算账。卖货势头下降,急忙收拾摊子离开。如此“游商”,其实只要农民朋友细心观察,不难看出其中的“猫腻”。
2、“低价”骗农。有一些不法商贩“挂羊头卖狗肉”,以“低廉”的价格销售同一个品种,其中有肥料、也有种子。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其实他们低价销出的产品要么是“短斤少两”,要么是“含量不足”,再或者就可能是“假冒伪劣”。建议农民慎重购买,以免得不偿失。
3、“专家”忽悠。近几年来,有一些人口密集的大村,经常来一些“专家”讲课,打着“某某农科院”、“某某研究所”的名义,带着农资现场推广、销售。而他们推介的农资产品并不一定给农民朋友带来好的收益,也有部分“专家”讲的是“一家之谈”,并没有权威性。农民朋友在这种场合购买农资时,也需慎重。
4、“赠奖”设套。有一些地方经销商,把多年积存滞销的肥料、种子,进行“改头换面”,利用农民“贪便宜”的心理,采取“以赠奖促销”的办法,其实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因此,出现这种情况,农民朋友掏钱一定要谨慎。
5、“托儿”演双簧。近几年来,也有一些不法分子组团“骗钱”,发挥“托儿”的作用现身说事,或现场购买。当有一些农民购买农资后,这个团伙马上逃走分赃。
6、“村干部”推销。一些农资厂商利用村干部的威信,在村里推销肥料、种子或农药,其实有些厂家给了村干部好处,借村干部的影响销售产品。
提醒农民朋友,购买农资时千万不要贪图小便宜。而要看是否有正规的营业执照,并索要供货发票。
蒋志刚组织召开市国土系统应对冰雪天气暨安全生产工作座谈会
林幼芝:坚守教育梦想 不忘育人初心
镇长约请人大代表座谈
儿时过年
市沿湖风光带管理中心除积雪保安全
【三农服务站】购买化肥时谨防中“骗招”
扬州科技馆人气爆棚"‘醉’美扬" 实验秀首上演
线路施工影响部分列车临时停运
曹妃甸携手阿里巴巴打造电商新平台
强化服务 提升效能让公共资源在阳光下交易
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25日开幕 我市省人大代表报到
马洪办新时代传习所精彩开讲
高考成绩22日晚公布
"僵尸车",你被交警一大队盯上了
2018年8月29日宁德市区部分药品价比多家信息
王英超常英敏看望慰问一线扶贫干部
中央省级媒体聚焦我市“拆三房建三园”工作
江苏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制度
配置更加高大上 中心城区下月再添80辆新能源公交
韶山市:举行水库防汛应急及山洪地质灾害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