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过年

罗光辉
说起过年,就想起小时候家乡的那份热闹。
快过年了,地里的农活没有了,但乡村里那个忙啊,那可真忙,忙吃的,忙喝的,忙玩的。
在我们赣中地区,农村的土产品非常丰富。荞麦干、薄丸子(用糯米做成的,和糖、芝麻拌在一起)、红薯片、米花糖、花生糖、芝麻糖等等,这些吃的,就是现在我过年时回到乡下,七大姑八大姨也会大包小包送我不少。
这些东西好吃,也麻烦。先说地瓜干吧,头天下午开始刨,刨得手酸腰疼还得刨。第二天天不亮,就扛着晒垫来到晒谷场上。这时,家人只要能动的都会行动起来。有的在家里煮薯片,煮好后用竹篮子提到晒谷场上,倒在晒垫内,晒垫里的人便一块一块把它们摊开来。晒薯片其实也会晒出好多幸福。村里的人都会赶在晴天的日子一起晒,边晒边说着故事和笑话,晒干后收回去装进坛坛罐罐,想吃时便拿出来或炒或炸,硬是把一个年关炒炸得香喷喷甜脆脆的。
春节的菜肴,农村里十分讲究,得提前思索,提前设计。除夕晚上一家人团团圆圆坐在一起,按照辈分高低、年龄长幼围着桌子依次落座,满满一桌菜,荤素齐全。家乡的鸡鸭,是用铁罐子文火慢慢焖的,吃起来特别香,还特别有营养。
儿时过年,趣事也多。最有趣的,是燃放鞭炮。我们喜欢闻空气中浓浓的火药味。
童年的记忆里,年这个东西,好像就是鞭炮炸开来的,“噼里啪啦”鞭炮一响,小孩子便会欢呼雀跃:要过年了!乡村岁月,一年到头,那时村民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一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买不少鞭炮,从农历大年三十一直燃放到正月十五,村民们也在鞭炮声中眉开眼笑。热闹的鞭炮声把年味响活了,响浓了,响嗨了。
那时候,我们村里鞭炮的品种也没那么多,大致是千响的和声音没节奏感的两种。千响的那种是每一段小爆中有一个大爆,响起来是“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轰!”特别有节奏,听着特别来劲,特别兴奋。
为了图个吉利,图个称心,家家都会提前买回鞭炮,然后拆开在太阳底下曝晒,晒干了的鞭炮响声特脆、特响。鞭炮一打开,放鞭炮的地方就拴着孩子们的心。我们都不约而同地当过“家贼”,反正已经打开了,每段摘下几个小鞭炮也不会露什么痕迹,就像一篇文章删掉几个字也看不出来一样。
放大鞭炮是在农历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大年夜关门、初一早晨开门、正月十五等时间段,这个时候,孩子们的神经绷得特紧,哪里有爆声就往哪里跑,在缭绕烟雾中搜索没有炸开的爆竹。也有抢的,也有“坏孩子”用脚去踩灭的,也有抢鞭炮时炸黑了手,炸得哭爹喊娘的。等着各家各户都放得差不多的时候,孩子们的“战利品”就显山露水了,这会儿谁的鞭炮又多又响,谁就会成为风头出尽的“孩子王”。元宵过后,孩子们仍这里“砰”一下,那里“啪”一下,硬是将乡村的年味延续得轰轰烈烈,渲染得红红火火。
当然,恶作剧的事也是有的,比如,有烂泥的地方,我们把爆竹插进去,大人经过时,爆竹一响,我们抱头鼠窜,大人莫名其妙,待到身上溅得一身泥时会笑骂一句。还有好玩的,看到有晒在外面的腊猪头,小孩子们把鞭炮插在猪头的鼻孔里,几声响后,“猪八戒”被炸得龇牙咧嘴,我们笑得春光灿烂。
岁月悠悠,如今我早已从小孩堆里淘汰下来了,快成老小孩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乡村过年时的那道风景,那些味道,那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民建会员调研“乡村振兴战略”
海陵环保查处两家混凝土加工企业
蒋志刚组织召开市国土系统应对冰雪天气暨安全生产工作座谈会
林幼芝:坚守教育梦想 不忘育人初心
镇长约请人大代表座谈
儿时过年
市沿湖风光带管理中心除积雪保安全
【三农服务站】购买化肥时谨防中“骗招”
扬州科技馆人气爆棚"‘醉’美扬" 实验秀首上演
线路施工影响部分列车临时停运
出租车后备箱被发现一包现金 的姐捡4万元寻失主归还
我市运动员付静霞获省运会赛艇比赛
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25日开幕 我市省人大代表报到
马洪办新时代传习所精彩开讲
高考成绩22日晚公布
"僵尸车",你被交警一大队盯上了
2018年8月29日宁德市区部分药品价比多家信息
王英超常英敏看望慰问一线扶贫干部
中央省级媒体聚焦我市“拆三房建三园”工作
江苏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