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海建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今年9月全国12358价格监管报告,多地整顿出租车、网约车市场效果初显,网约车举报受理量稳中有降。9月,平台共受理出租车、网约车举报2713件,其中出租车类2539件,同比上升38.2%,环比上升2.1%,网约车类174件,同比上升255%,环比下降16.3%。
这是一组叫人略感尴尬而值得深省的数据。出租车、网约车举报总量均在上升,但是,各自的占比和增速却有天壤之别。这个差别,叫人联想起中秋节前,最高法在官网发布的网约车与出租车犯罪情况统计,数据显示,传统出租车司机万人案发率为0.627,而网约车的万人案发率仅为0.048,出租车犯罪率是网约车的13倍左右。当然,凭借抽象数据妄言谁比谁安全,注定要被个案所打脸;不过,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这组最新数据,提醒一个常识:“美好出行”,别偷换概念成网约车一家的事情,社会共治才是构建良性竞争生态的前提。
换个不太文艺而更直白点的说法:即便是杀死网约车,也完成不了传统出租车沉疴与积弊的救赎。
网约车凶案之后,反思的维度有很多。尤其是大家经历了一个没有顺风车的小长假,一部分义愤填膺的声音,已经从最初的“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到后来的“小拳拳捶你胸口”,再到黯然呼唤的“老铁归来”——大反转的民意在舆情中发酵并发声。只是,快刀斩乱麻的合规监管已经让滴滴等网约车企业“瑟瑟发抖”。这里有两个基本逻辑:第一,安全出行,人命关天,对互联网企业进行规矩与纪律的考量,是契合企业社会责任的大势所趋,放水养鱼之后,谁也不能永远继续野蛮生长;第二,安全责任,当有边界。这个边界,适用于出租车和网约车等一切交通出行方式。不能说发生在车上的一切事件,就是车主的身份问题、职业问题、公司问题、时代问题,刑事案件与企业责任需要厘清各自的“地盘”。
出租车不是天使,网约车也不是坏蛋。服务于公共出行的交通方式,只要在市场与监管的眼皮子底下守法守规,就不该因为“主人”的归属而区别对待。滴滴升级了一键报警等功能、安全监管顾问委员会等亦在作为,而更多的网约车企业,也在监管与自省中进化到安全管理2.0的时代。这些变化,或许是投诉举报量“稳中有降”的因由,也是市场对行业规制的进步。长远而言,谁来执掌网约车行业的“大印”不重要,监管部门偏好哪种出行方式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不能让消费者刚刚获得用脚投票的权利,又再被“没收回去”。
专骗老年人的“骗老团”夏津落网
宁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125号建议的答复
生态环境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中西部城市“人才争夺战”升级背后
马边:大力推广良种良法 促贫困户增收脱贫
出租车投诉率骤增值得深省
居民住宅不得作为培训机构场所 艺体培训机构不得辅导文化课程
蹇彪:扎实做好乡村干部选派工作
国地税深入企业落实十项便民办税举措
30条跨省长途线 票价大幅度下浮
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七次会议
随州市救助管理站用“五心”做好冬春救助
姜堰高新区双“115”目标靶向打造百亿级园区
百万庄社区开展“共创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活动
宿州市工商局开展房地产(建筑)行业市场专项整治
深港两地厨艺大咖中英街同台比拼 寻味“小时候的味道”
重阳节的饺子(王婷婷)
2018最新最全十堰价格表!人手一份,一定用得上!赶紧收藏!
东山县河长制办公室与检察联络室揭牌
上海书展100家分会场暨“迎进博会窗口优质服务”动员大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