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门(北京)军民融合发展恳谈会昨日在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仁和,原空军装备部部长袁强,国防大学军民融合研究中心主任姜鲁鸣,原二炮装备部副部长李建国,原总政治部副秘书长田伟,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战略委员会秘书长吴志坚等领导和专家应邀出席会议。海门市委书记陈勇致辞,海门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郭晓敏作主题推介,张仁和、姜鲁鸣、吴志坚分别发言,海门市领导葛志娟、邵茂华、祁中伟、闫勇出席恳谈会,海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万平主持恳谈会。
陈勇代表海门市委、市政府,向莅临恳谈会的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各位长期以来对海门经济社会发展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陈勇说,我们举行江苏海门(北京)军民融合发展恳谈会,主要目的是聚焦军民融合发展主题,进一步寻找和拓展海门在军民融合领域的发展空间和合作机会。
陈勇说,海门与上海隔江相望,拥有58公里江岸线和25公里海岸线,是名副其实的“江海之门”。海门是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的故里,是全国著名的“科技之乡”“教育之乡”“纺织之乡”“建筑之乡”“平安之乡”和“生态之城”。近年来,海门抓住接轨上海的新机遇,围绕“建设上海‘北大门’”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海门在区位交通、综合实力、产业基础、生态人文等方面的优势,加快与上海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到目前为止,海门已经与上海的黄浦区、闵行区、宝山区、徐汇区建立了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
陈勇指出,海门实施军民融合战略,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经过多年的努力,海门已经形成了以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和现代建筑、现代家纺、电子信息三大优势产业为代表的,具有自身特色、一定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近年来,通光集团、中兴能源装备、高科物流等12家龙头企业与海军装备技术研究所、中航科工、核工业集团、沈飞集团、成飞集团等军工单位都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年实现产值近100亿元、利税10亿元。南通三建、中南集团、龙信集团等特级资质建筑企业也与军方进行了紧密合作,近三年承建的军方项目总投资超过50亿元。全市有30多家企业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现代建筑、现代农业等领域形成了军民融合的梯队优势。
陈勇说,海门一直以来,并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和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作为革命老区,海门素有拥军爱军的优良传统,双拥工作已经成为海门一块靓丽品牌,先后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爱心献功臣行动先进市”等荣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海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把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意见》,成立了军民融合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产业与国防事业对接、基础设施军民兼容、军地联合应急体系建设等七大重点工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陈勇表示,当前,军民融合发展正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的战略关键期。我们将把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作为县一级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政治责任,作为创造新动能、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积极推动军民双方、军地之间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地融合发展。我们将按照“真诚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坚持以更完善的机制、更务实的举措、更优质的服务,全方位、全领域深化军地对接,促进军民融合向纵深、良性发展,全力推动军民融合在海门结出更多丰硕成果。我们热忱期盼和真心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能以前瞻视野、专业眼光、高点站位,为海门的军民融合发展多提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为海门企业对接军工企业、科研机构等高端资源,以及引进高端技术和人才牵线搭桥。
郭晓敏从双拥工作海门全国闻名;海门区位优势日益彰显;海门产业基础比较扎实;创新资源加速集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等方面重点介绍了海门军民融合工作的基本情况和海门将对接一批重点领域、落地一批重大项目、培育一批骨干企业等下一步军民融合工作具体设想。郭晓敏强调,我们将以更加完善的机制、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优势的服务,全力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在海门开花结果。希望广大企业积极参与对接,加速推动成熟军工技术的民用化、市场化进程,为海门转型升级注入更多新的更大的动能。
恳谈会上,江苏通光信息有限公司、海门市沪海有色金属铸造有限公司分别发言。燃气储存及供应、海工装备制造、特种机器人等8个项目集中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