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丘县累计完成农村改厕4.1万座

改厕,“改”出农民新生活
记者 李开 通讯员 石晓鹏
“以前的露天连茅圈,又脏又臭,一到夏天更是苍蝇成团、臭味儿熏天;现在改了这双瓮漏斗式卫生厕所,地下存便、化便,地上瓷砖贴面,干净、卫生……”在内丘县柳林镇乔交台村,乔勤海家中厕所的小变化,给全家人带来了大便利。这是该县坚持推行农村“厕所革命”的一个缩影。
一直以来,传统旱厕是影响农村环境卫生的顽疾,前面如厕、后面养猪的连茅圈,不仅危害农民健康,而且占据大量土地。内丘县委、县政府将消灭农村露天土厕定为一项“必修课”,列入改造日程,掀起了一场破除千年旧俗的农村“厕所革命”。
内丘县成立改厕领导小组和改厕技术指导小组,县财政拨付配套资金800万元,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广农村厕所改造。仅扁鹊大道片区就有28个农村、2988户农民全部用上了双瓮漏斗式卫生厕所。
“改厕的关键,是改变群众的观念”。针对村民们在改厕过程中怕花钱、怕费力、怕费事的观念,内丘县利用多种宣传方式,积极宣传改厕卫生等知识,并确定30个改厕示范村,发挥典型带动作用,组织群众实地参观,加强群众对卫生厕所的直观认识,实现了群众从“要我改厕”到“我要改厕”的思想转变。
在内丘县南赛乡孙家坡村,卫生厕所的墙上都有一个“国家改厕项目”编号牌。据了解,农村改厕项目是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之一,每个卫生厕所地下部分的修建由国家各级财政发放专项补助来完成,地上厕房修建则由群众自己承担。
为了激发群众改厕积极性,村委会为各家各户出了施工费,每户实际只需承担地上部分的砖、沙和水泥费用。“一个造价1000元的卫生厕所,我们拿了不到200元就能建好。”南赛乡孙家坡村村民孙瑞坤说。
“改厕工作是党和政府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体现。这既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内丘县委副书记、县改厕领导小组组长王俊国说,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完成改厕4.1万座,占全县309个行政村总户数的85%,基本实现“平原农村全覆盖,山区、丘陵农村能改尽改”的目标。
随着内丘县改厕工作的推进,拆除连茅圈腾出的空地,变成了农户门前院角的小花园、小菜园,在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的同时,还提高了农民生活的环境质量。据统计,全县拆除4.1万座户外厕所后,新增村民绿地面积32万平方米,拓宽村庄道路300余公里,建设街头公园276个,彻底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局面。
据内丘县爱卫办对完成全村改厕的30个村前后两年调查数据显示,在以往消化道传染疾病高发的7、8、9三个月份,群众发病率相比改造前同期下降56%以上。新型卫生厕所不仅破除了连茅圈厕所的种种弊端,还有效控制了肠道传染疾病的传播,保障了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如今,在内丘县广大农村,新式卫生厕所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品质,“讲卫生、改陋习”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
蚌埠市审计机关六项举措提升网络安全工作水平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一个“小商业”家庭的改革开放40年
“光明行动”让我市400多名农村贫困患者重见光明
湘潭安全生产事故同比下降四成
内丘县累计完成农村改厕4.1万座
苍溪县开通城际列车暨全民健身跑跨年
外国语实验小学参加浔阳区“我安全我幸福”演讲比赛喜获佳绩
地上车位收租金是否合理 临沂物价局:只能收管理费
我市与陕西省宝鸡、汉中两市成功签订粮食产销合作协议
“中法时尚之约”杭州站揭幕一次时尚与艺术的碰撞
望城警方成功捣毁3个吸毒窝点 抓获吸毒人员10余名
中澳现代产业园(舟山)项目配套码头开建
西湖区“内外兼修”加强清廉文化建设
谷城县运用“大数据”助推电商产业发展
市政府召开第六次常务会议
“过大年回老家”郑州分会场活动在新郑千稼集景区启动
《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市群众艺术馆举办建馆70周年纪念活动
赵克志在《人民日报》撰文谈新时代禁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