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教学点还会长期存在的情况下,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如何确保其教学质量,让村校“小而美”,力争使每一位孩子都能获得身心健康发展。在桐乡,有这样一所所小班化的学校,它们分布在农村,学校规模不大,班额30人左右……岁月更迭,曾几何时破旧、低矮的校舍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 村小变了模样,早已今非昔比。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宽敞明亮的教室、设备完善的功能房以及标准的塑胶跑道……一所所农村小学已成为农村的标志性建筑。
乡村振兴一路高歌猛进,教育作为其中的一环,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小变美变精致了。同时,这些学校的课程建设、校本研修、教学变革、教学评价、师资建设等发展,也在加速度前进中。
屠甸镇完全小学晏城校区在传统文化中浸润
屠甸镇完全小学晏城校区,同样是一所农村小学。不过,它的名气不小,都把校园新闻刊登到了浙江教育报上。
从上个学期开始,这里的10多名老师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用诗句签到打卡。老师诗句打卡,学生们互相切磋,诗词文化就这样在学校里蔓延开来。
这几年,晏城校区的变化,家住周边的村民看在眼里。2014年下学期,晏城校区一幢崭新的教学楼建了起来。改扩建工程让学校重新焕发了光彩,校园更美丽了,硬件设施更齐全了。
之后,二期工程马不停蹄地进行,2018年上学期也正式投入使用。而今的校园,一片生机勃勃。“周围的村民看到新的学校建起来,也纷纷将孩子送到了这里入学。”屠甸镇完全小学校长吕勤说。
内外兼修,方能体现气质。这几年,晏城校区在打造师资队伍上下了不少功夫,注入年轻的师资力量、技能教师走校区上课、“走出去”经验交流……激活一池“春水”,学校不遗余力。
“90后”姑娘郎家雨至今对上海市宝山区中环实验小学的一节语文观摩课念念不忘,她还憧憬着将看到的先进教学模式融入自己的课堂。郎家雨说,这样走出去的学习很接地气,也让她和同事充满了干劲。
老师们有干劲,学校就有活力。新学期还未开学,晏城校区的负责人何燕芳已经在策划新学期的活动了。老师的诗句签到打卡如何延伸到学生群体中,何燕芳说,他们想到了学生品读诗句写个人感悟,在课堂上开设“五分钟诗句分享”,结合美术将诗句中的场景跃入画中。“从老师延伸到课堂,这样的开发可以更多元化。”
如何将乡土特色、名人文化融入课堂,这也是晏城校区一直在探索的事。这几年,晏城校区借助屠甸完全小学的特色教育,开设了剪纸、篆刻等拓展课程,将传统文化根植学生的内心。同时结合乡土课程,开展扫于谦墓、走康馨文化园,一步一景中感受乡土的韵味。
高桥实验学校亭桥校区感知实践中的美好
在桐乡市高桥实验学校亭桥校区老师沈春如的记忆里,亭桥校区最初的教学楼是一幢平房。在上世纪90年代,亭桥校区迎来了春天,老平房被推倒重建。20多年过去了,亭桥校区经历了三次建设……这次也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模样。
教学楼是常见的暖色系,三层高的教学楼,涵盖了教室、一体机、多功能室、计算机室、图书馆等,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用高桥实验学校副校长吴忠明的话来说,硬件条件不逊市区学校。
不仅如此,这里的师资水平也很不错,13名教师中有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校级骨干教师……他们与其他老师抱团发展,共同助推着全校的教科研大步迈进。
在亭桥校区上学的学生,每年四五月份,在校园,总能看到学生们挖藕、分藕、植莲的场景,每名学生成了荷花的“养护小能手”。每天看着荷花从无到有,这份惊喜不亚于完成了自己的一件作品。
荷花怒放的时节,一个个荷花缸串联起了校园最美的景色。学生们在楼下赏荷花、画荷花、写科学小论文……这些和荷花有关的事,都成了孩子们的拓展课。
吴忠明告诉记者,从2012年就开始,亭桥校区就与高桥实验学校(原高桥中心小学)同步,开设了学校科学拓展课程《碗莲种植与荷文化》,以荷花为主轴,贯穿整个年级。比如一二年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三四年级撰写科学小论文,五六年级开展小课题研究。
如今,《碗莲种植与荷文化》已成为了亭桥校区一张特色教育名片。学校还倡导学生学习荷花“高洁、正直、优雅”的品质,积极引导他们争做“荷美少年”。
拾级而上,随处可见陶泥作品作为装饰物点缀校园,原来陶泥也是这里的特色教育。吴忠明说,学校的办学特色锁定在了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上,希望种荷花、捏陶泥能让他们体验实践的乐趣,在玩乐中感知学习的奥秘。
马上要开学了,琅琅书声将入耳来。等学生们上学了,每天早上160多人一起打太极拳的场景也着实壮观……亭桥校区作为桐乡市太极推广示范教学点,这里的孩子们熟悉每一招每一式。
石门镇中心小学安兴校区家门口资源成了特色教育
“走了五省,经过大小百数十个码头,才知道我的故乡石门湾,真是一个好地方。”这是一代漫画大师丰子恺发出的感叹。位于石门北段的石门镇中心小学安兴校区,在运河文化、古镇文化的衬托下,愈发散着小而精、小而优的灵性。
2012年,安兴校区新教学楼投入使用,学校设备更全了,教学条件更好了。蓝天白云下,在塑胶跑道、绿茵场地上,孩子们或奔跑、嬉戏,或打乒乓球、跳绳,追逐梦想。
这几年,安兴校区随着设施不断完善,同步甚至优于本部设施的配备与更新,成为了一所掩映于稻田果香之中却不乏现代教育气息的农村小学。石门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徐宏杰告诉记者,作为石门镇中心小学的分校区,分校不分家,一直努力让两个校区同频共振、共创新未来。
近年来,石门镇中心小学以课程建设推动学校整体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作为分校,不仅参与学校课程改革,还把校本课程“琴秋小课堂”辐射到每个班级每个学生,家乡的名人文化入脑入心,自爱家乡的种子播撒心田。
麦秆画,作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几年前,已经走进了安兴校区的课堂。学生们在美术课上,拿着农村里最常见的麦秆,对其割、漂、刮、碾、烫,慢慢地,再运用图画、版画、剪纸、烙画、浮雕等手法,或剪裁或粘贴,不知不觉中一幅作品就出炉了。
学校还将麦秆画与丰子恺漫画结合,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如今,这里的大部分学生都能简单地做上一些书签、画作。麦秆画,也成了学校的一大特色教育。
不管是亭桥校区、晏城校区,还是安兴校区,这些都是桐乡大力发展农村小学的缩影。据桐乡市教育局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设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合计106所。其中镇村义务教育阶段39所(其中小学19所、初中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镇村学前教育公办幼儿园11所,民办公益性幼儿园2所,民办非公益幼儿园10所,镇村等级幼儿园数量合计20所,占比86.96%。
近年来,桐乡坚持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不断深化镇村教育服务功能,提升镇村教育品质,区域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展望新未来,桐乡教育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投身于乡村教育振兴的时代洪流,办好必要的小规模学校和农村教学点;致力于优质均衡发展的桐乡实践,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半径的扩展;服务于人民满意教育的改革诉求,勇立潮头再谋教育新篇。
哈市交警部门设立专岗严查车辆违停占道
马边强力推进“挂图作战”项目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让孩子们上好学
明辨气功、伪气功与邪教
省妇联表彰了洪江区的这支“红色娘子军”
菊乡的农村娃儿在家门口有了好的学校——桐乡市大力发展农村小学
台当局拟墓地设置太阳能“让鬼发电” 网友:用爱发电落伍了
郭永航姚奕生部署台风“百里嘉”“山竹”防御工作 举全市之力做好防灾抗灾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我市2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经开区邀企业纳良策
温州 “大水缸”拒绝垂钓客 多部门联手管理确保珊溪水库饮用水源安全
一车起火殃及“邻居”,两车烧成灰烬
娄星区领导到杉山镇木山村进行现场调研
工地发现数枚炸弹 警方妥善安置待销毁
小车开进绿化带 民警调查发现背后另有隐情
永州市首家纪检监察信访举报中心在宁远挂牌运行
弘扬“商丘好人”精神 擦亮“商丘好人”品牌电影《李学生》即将开拍
高校食堂面向我市贫困地区采购农产品对接会召开
“中国网事·感动2018”二季度网络感动人物评选启动
将小卖部开成“爱心驿站” 张广娣荣登9月“中国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