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黄河路中银广场,晨读近10的黄申溪领着大家诵读。
郾城区城关镇桐刘村,左海静家门口的晨读点吸引不少晨读者。
这里没有学堂,没有教室,没有空调,没有桌椅板凳,有的是河流、草地、绿树和鲜花,在这里以晨曦为明灯,以大地为板凳,以膝盖为桌椅,手捧一本书,迎着夏日清晨的微风,或高声诵读,或低声慢吟。
这里是漯河的早晨。进入暑期以来,我市公益晨读活动再掀高潮,在河堤旁、广场上、小巷里……37处公益晨读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早起来,读书去”的口号,在朋友圈里走红,成了市民口中的热词。
我市公益晨读活动发轫于10年前,这些年来,我市将书香城市建设作为加强文化建设、开展百城提质和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着力打造“幸福漯河书香城”,正所谓,有一种坚持,是早起晨读;有一种幸福,叫书声琅琅;有一种风尚,处处闻书香。
新的一天 从晨读开始
7月2日早上六点半,市区黄山路与淞江路交叉口附近的街头游园,还未走近,就听到琅琅书声。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君子不器……”走近一看,在这个街头的游园里,有100多名少年,在朝阳下,正端坐在一个个小马扎或者凳子上,手捧书本,在一位领读者的带领下,认真读诵《论语》。少年们声音洪亮、语调抑扬顿挫,沉醉在读书的世界里。不少过往行人也被此吸引,或在一旁认真观看听读,或直接加入到了读书少年的行列中,跟着领读者一起大声读经典。
家住市区海河路塞纳春天小区的市民黄素文和女儿也在其中认真读诵。黄素文告诉记者,女儿今年7岁,上小学一年级。她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市区多个地方都有晨读点,认为这种形式有益于孩子的成长,于是,从女儿放暑假开始就带女儿早上到离家最近的这个点参加晨读。
“读的都是些传统文化经典,这对孩子的成长特别有好处。而且,孩子参加晨读,杜绝了她睡懒觉。”黄素文说,她住的小区里有好多孩子都一起来了,孩子们在一起晨读,很有学习的气氛,孩子也愿意参与。
晨读多年 习惯变自然
人文日新,从青年起!青年日新,从晨读起!
黄申溪是一名高中生,坚持晨读近10年,今年暑假,他来到市区黄河路中银广场的晨读点,当了一名领读志愿者。
每天清晨5点多,他骑自行车来到广场里,自己先拿出一本书,小声诵读温习功课。这个时候,附近的一些家长带着孩子,搬着小凳子陆陆续续赶来,人到齐后,小黄就开始带着孩子们读。
“我们先从《论语》读起,每天早上读10篇。”小黄说,在他的领读下,跟读的孩子们也很积极,整个过程很少有人捣乱,大家都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之中。
在市区黄河广场的晨读点,市民徐真真推着儿童车也来到现场,车里躺着两个多月大的小儿子。
“让孩子也是来感受感受读书氛围。”徐真真说,她的大儿子4岁的时候,就开始参加晨读,当时漯河的晨读之风刚刚兴起,现在大儿子已经14岁,坚持晨读已经10年。
“这10年来,孩子古诗词背了不少,文字功底还可以,最关键的是孩子通过晨读,培养了读书的兴趣,喜欢阅读。”徐真真说。
市民赵文霞的儿子今年4岁半,她告诉记者,她带儿子参与晨读开始于2016年夏天。每天早上5点半到7点,她都会带儿子到晨读点读经典,现在儿子已经会背《论语》的一到十二,而且儿子比之前也变得更有定力了,也喜欢读书了。
“没事他自己在家爱翻书看了,也挺安静的。因为经典里也很多传统文化,孩子能学到一些知识和为人处事的规矩,孩子比之前懂事很多。”赵文霞说。
小巷深处 书声伴成长
在郾城区城关镇桐刘村有一条小巷,小巷窄窄,庭院深深。
左海静的家就在这条巷子里,门前有一棵大核桃树,绿荫遮阳。树下摆了7张小桌,还有若干小板凳,几十个孩子正跟着左海静学习古诗句,书声琅琅。
左海静不是老师,做的工作也和教育八竿子打不着,那她怎么想起来在家门口设一个晨读点呢?
原来,她在2014年的时候,开始带着上五年级的大女儿到辽河花园小区门口的晨读点,跟着老师读诗书。
这几年下来,大女儿不仅背会了四书五经,还诵读了不少唐诗宋词,古文功底大增,给孩子的学习也带来诸多益处。前年,二宝出生了,尝到甜头的她希望二宝能更早地接触阅读,和家人商量后,去年决定在家门口设一个晨读点。
“我的想法有点自私,就是希望邻居们的孩子,或者家门口附近的孩子,都来俺家门口读书,给二宝创造一个读书氛围。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有这些孩子们来相伴,二宝将来一定能找到读书的快乐。”左海静说,为了更孩子们晨读创造更好的读书环境,她找到一个书画班,把人家废弃的小桌子运回家,洗了洗、刷了刷,晾干。在暑假的两个月时间里,每天早晨6点准时摆在家门口。
小巷里,绿荫下,时光无声,微风轻抚,书声回响,生活在这里增添了几分诗意。
志愿领读 建书香漯河
早上7点,市区黄山路与淞江路交叉口处的经典诵读结束,领读志愿者王亚亚带领孩子们一起做诵读的结束仪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孩子的齐声朗诵声振聋发聩,振奋人心。
参与诵读的孩子们刚一散去,王亚亚的丈夫胡传杰立刻将一岁多的儿子递过来,孩子哭着闹着要吃奶。王亚亚擦擦头上的汗,坐在路边开始喂孩子。
王亚亚在我市一家单位上班,2015年开始参与经典晨读的领读。最开始是她大儿子喜欢读经典,她就带着儿子在家附近的公园在早上一起诵读,后来有市民看到加入,她就带着一起读。时间长了,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从几个到100多个,她也就一直担任着领读者的角色。
据了解,王亚亚的大儿子在小学毕业后进入北京一所学堂专门学习经典诵读,目前已经能够通读背诵30万字的中外经典。而王亚亚也习惯了做领读志愿者,去年她生了二宝,短暂休整后又投入到每天早上领读的行列中。
“孩子爸爸也支持,每天早上我领读时他抱着孩子在一边,也让孩子听着我们读书,读完后我再喂孩子,之后我们再去上班。”王亚亚告诉记者,她做领读者没有任何报酬,但她看到了经典在大儿子身上起的良好作用,就想将这项工作坚持下去。
像王亚亚这样的志愿者,在各个晨读点还有很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各个晨读点的组织者都志愿服务,有的是在校老师,有的是文学爱好者,有的是坚持晨读多年的学生,还有一些社会组织的人员和一些热心家长。
晨读也一直坚持公益性,有条件的组织者提供一些桌椅板凳,但大多数都是晨读者从家中自带板凳。晨读者多数是学生,也有家长陪同跟读,他们阅读的书籍大多数也是自带,晨读时间一般是从早上6点到7点。
“推广公益晨读活动,目的就是使越来越多的人在每天的晨读中诵读经典、感悟经典,陶冶性情、继承传统文化精髓,不断扩大阅读面和阅读量,进一步倡导全民阅读,弘扬文化,为构建书香社会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参与的志愿者们说。
市司法局与市、区检察院联合开展社区矫正专项检查
丰南区黄各庄镇用实际工作检验整顿作风成果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六次会议
全科医学教育发展国际论坛在温召开 温商捐赠五百万助力
绕创建省级道路交通平安县 华容2018年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要这样做
我市公益晨读活动暑期再掀高潮 琅琅晨读声 幸福书香城
荥经县工商质监局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专项大检查
探寻深圳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密码”
营造社会宣传氛围 打好创文“攻坚战
新港镇多措并举 推进文明创建移风易俗
住博会昨天开幕 液晶智能玻璃等住宅新品成亮点
十字路口货车冲向长途客车 司机被困10多名乘客救人
顺德打造基层治理铁军 助力乡村振兴
兰溪用警醒预防激发责任担当
爱吃水果的小伙伴有口服了!地产蜜梨抢“鲜”上市
五个主题、五种色调 就在1号线
冯韶慧在全市当前重点工作调度会议上强调切实提高政治站位 着力保稳定促和谐 加快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走在前列
清洁工400米高空变身“蜘蛛侠” 炎炎盛夏中擦亮广州塔
金华公交车让座蔚然成风
市教育局召开全市教育系统办公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