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自2006年成立以来,已资助近1800名创业者。最新数据显示,27%左右的人还在自己创办的企业工作。为什么73%的创业者选择放弃?他们在创业中遇到了什么困境?
2017全球创业周期间,“创心之路”第三季《创业管理之创业困境篇》研究报告发布。从2015年起,上海创业力评鉴中心研究了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近10年来资助的创业者,通过深度访谈和数据分析,发现了多种有普遍性的创业困境。上海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紫竹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了这项研究。
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周照介绍,创业过程的常见困境主要来自团队、产品或服务、财务、市场4个方面。其中,最常见也最致命的“坑”来自团队和财务方面,如缺少招聘渠道、员工流动率高、找不到创业伙伴、缺少融资渠道、无法获得持续性融资、资金到账时间不明。
从产业角度来看,传统产业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最多,因为传统产业对渠道的依赖性很强,创业门槛高,资本也不青睐。在“困境排行榜”上,紧随其后的是金融、TMT(互联网技术、媒体和通信)、文化娱乐、医疗健康产业。
从创新模式来看,从事技术创新的创业者普遍认为,进入市场时机、员工能力、与投资人关系方面的问题会导致困境。由于技术创新门槛较高,企业创始人会担心投资人无法提供资金以外的增值服务,还担心融资带来的投资人过度干预问题。投身模式创新的创业者则普遍认为,市场对产品或服务的认可、与投资人沟通方面的问题比较严重,他们担心投资人无法理解并认同他们构想的业务模式。
从企业发展阶段来看,技术创新企业的创业起步阶段,最突出的困境通常是团队方面的问题。随着企业发展,融资问题才会越来越突出,缺少融资渠道、无法获得持续性融资、资金到账时间不明等成为技术创新企业持续的“痛”。而模式创新企业刚好相反,创业起步阶段最大的困境通常是融资;产品上市后,老员工的能力逐渐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新老员工对峙造成员工流动率高,成为主要困境。
“三心二意”的企业会遇到更多困难吗?研究报告课题组认为,技术创新企业没有将主要精力和资源用于研发活动,模式创新企业将主要精力和资源用于研发活动,都属于“三心二意”。研究发现,当创新类型与资源分配不匹配的情况越明显,企业遇到的困难真的会越多。跨界创业也会面临更多困境,如投身技术创新的创业者如果先前没有产品开发经历,而只擅长技术研发,就不太适合做企业首席执行官。
研究还发现,花精力社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创业困境。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模式创新,创业者与政府组织、同行保持频繁的交往,有助于减少创业问题。这一现象,对模式创新企业更为明显。
电影走向市场 金马剧院曾一战成名
《鹤岗晚报》陪伴旅客走向远方
临沂综保区一季度注册公司421家 成功签约项目30个
石门六完小举行“开学第一课”主题教育
贺丰年庆盛世 传承农耕文化
“创心之路”第三季《创业管理之创业困境篇》研究报告发布
未央区区委书记杨建强至辖区检查沣三干渠水域治理工作
井研森林公安参加“大学习 大讨论 大调研”动员部署会
鹿城出台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新规 9月8日施行
地面标志会发光 海沧三条健康步道和三个健康主题公园通过验收
王毅应约会见英国外交大臣亨特
驾校教练酒后驾车受重罚
闽清渡口村7旬夫妻组建一支移风易俗小乐队
鼎城一中召开学生干部大会
炎夏,小心“人造风寒”偷袭
高考遭遇突发状况怎么办? 这份“锦囊”为你支招
福州85万亩湿地实行最严保护
省农资打假巡访督查组对我市进行督导检查
弘一大师遗照捐赠仪式在上虞普净寺举行
义诊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