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来好日子 贫困群众开心笑——来自韶关精准扶贫工作的现场报道

为喜迎市“两会”召开,本报记者在会议期间分别深入我市重点工作、工程一线,开展基层一线蹲点报道,聚焦韶关2017年工作亮点,倾听基层干群心声,感受百姓对美好未来的期许,聆听振兴发展脉搏,共同展望韶关振兴发展美好未来。敬请关注。
日子好过了,未来有盼头了,人生充满希望了,脸上该有笑容了吧?
55岁的南雄澜河镇葛坪村村民沈家桂回答:当然有,必须得有!
1月10日午后,冬阳高照,融融的阳光铺洒大地,温暖如春。站在自家的新房前,沈家桂笑迎记者的到来。身材瘦小的他尽管身患重病,行步艰难,但却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自与记者相见时起,他脸上的笑容就一直灿烂绽放。
他何以如此快乐着呢?皆因他住上了新房啊!
沈家桂早年父母双亡,加之从小患有哮喘,无法进行体力劳作,日子过得就一个“苦”字,是村里的贫困户之一。去年在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他一分钱没花就住进了新房,告别了蜗居几十年的摇摇欲坠之泥土瓦房。用他的话来说是:能住上新房,做梦都没想到,感觉上了天堂,不想笑都不行。
人逢喜事精神爽,难怪他脸上的笑容“稳如泰山,岿然不动”了。
新房有了,好日子来了,沈家桂的“青春梦”点燃了。“想找个媳妇成个家。”单身了几十年的他有些腼腆地对记者说。
身旁的一群村民闻之大笑,不约而同为他的“青春梦”鼓掌喝彩。
“我做扶贫工作以来,感到最欣慰的不是贫困户家里多挣了多少钱,而是看到他们观念上有转变,看到他们脸上有笑容、生活有信心。”与记者同行的省食药监局驻南雄市澜河镇葛坪村第一书记谢云峰有感而发。
阳光雨露,泽被万物。
自我市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过上了好日子,燃起了新希望,有了新梦想的又何止沈家桂一个呢?
事实为证:2017年12月,我市预脱贫为1.06万户3.36万人,成为全省唯一获得新华社半月谈“2017中国扶贫榜样、政府创新奖——“十佳精准扶贫创新城市”候选提名市。
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开花结硕果,贫困群众扔掉“穷帽”过上了好日子,他们当然要乐滋滋笑哈哈了!
发展特色产业为贫困群众铺筑“黄金大道”
贫困群众想致富,做梦都想掘出一条“黄金路”。
澜河镇葛坪村村民邓群红以前一直在做这个梦。
“以前我和丈夫一起种田,勉强够一家四口吃穿。自从2015年他查出胃癌之后,光手术、治疗家里就欠了四五万的债,那日子是真不好过……”往事不堪回首。当邓群红向记者说起过去的艰辛日子时,唏嘘感叹不已。
然而一聊到现在,邓群红的脸马上“多云转晴”,阳光灿烂起来。“好过了,很好过了。”她乐不可支地连连说道。  邓群红一家何以能挥手告别愁云惨雾的苦日子呢?
这是因为扶贫工作队为他们家开辟了一条“黄金大道”。
这条“黄金大道”就是发展特色产业。
“扶贫工作队来到后,在村里推广仙草种植。我见种植仙草不需要太多体力,又不用担心销路、技术等问题,就加入了种植队伍。”邓群红告诉记者,去年,她家种植了11亩仙草,除去成本,外加政府的种养奖补一共赚了近3万元。
3万元,对于邓群红一家来说,不单是一个天文数字,更是“幸福从天降”,从此,她家拨开乌云见天日,难怪她情不自禁眉开眼笑了。
谢云峰告诉记者,工作队在去年2月通过引进广药集团,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搭建起仙草种植、技术指导、成品收购一体化的扶贫产业链,一步解决产业发展存在的技术、价格、销售难题。实现35户、126名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的产业全覆盖,单项产业贫困户人均年增收约9000元。
显然,仙草种植已成为葛坪村群众的一条致富“黄金大道”。
葛坪村的仙草种植只是全市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市扶贫办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去年,全市共发动了380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了一大批产业帮扶项目。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市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880.16元,排在全省前列。
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纵横交错分布在粤北大地,成为贫困群众奔向幸福生活的“黄金大道”。
大兴危房改造  贫困群众幸福指数大升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呐喊与理想追求。这也是贫困群众的期盼。
当精准扶贫的号角在粤北大地劲吹后,贫困群众的这份期盼已然成为现实。
翁源县翁城镇黄塘村的五保户们就是这个“现实”的经历者。去年,他们全部住上了免费的新房。
“自己一把年纪了还能住上这么宽敞明亮的新房子,是上辈子积了德哟。”和记者说话的老人名叫黄伟雄。去年年底,他和村里另外两户五保户一起住进了黄塘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成为该站的第一批住户。
“在这里住着可舒心了,什么都不用管,椅子、衣柜、床等所有家具都由村里配齐了,还有统一的热水供应,这样的大好事,咱们遇上了,再不愁晚年没好日子过了,咱能不感谢党和政府吗?”老人家笑得合不拢嘴,满脸就写着一个字:“喜”!
老人们不花一分钱就能住进新房,和前面提到的沈家桂一样,无一例外都是得益于危房改造工程的深入推进。
在此次精准脱贫攻坚战中,经省政府确认,我市上报8577户农村危改对象,2017年先改造5600户,2018年2月底前全面完成竣工验收及补助发放。
也就是说,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中,全市将有数万人告别危房住新房。群众能不乐吗?用他们的话来说,这日子过得就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吃水不忘挖井人,今生今世能享受这等福气,不说句感谢党的话,咱良心上真过意不去。”沈家桂发自肺腑地说。
他的话,道出了所有贫困群众的心声。
党建威力大  扶贫路上有了领头雁
“黄支书,我家水管给修水渠的人挖爆了,你快去给我看看吧……”就在送记者离开黄塘村的路上,村支书黄启培遇到一位村民前来求助。
黄启培二话不说,与记者道声歉后,便急急忙忙地跟着村民前往其家中察看。
这不是“突发情况”,而是“新常态”。记者在黄塘村采访了一个上午,发现村民遇到问题都愿意找支书和党员,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翁源,党员引领贫困户,走上脱贫康庄路的也不仅仅只有黄塘村。龙仙镇的青云村,以“我是党员,我带头”为核心的党员结对帮扶行动已开展多时。据悉,该行动以双方自愿为原则,由村“两委”组织安排,每位党员种植户结对帮扶1~3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多亏有李大姐的指导和帮助,我去年的6亩扁豆才有了那么好的收成。”在离村委会不远的农田里,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着培育扁豆苗的贫困户陈月养。他对记者说,有了党员李大姐的指导和帮助,自己现在对种植扁豆充满了信心。
对于陈月养的夸赞,李永妹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大家都是一条村的,难道知道你有困难还能不管。”她笑着回答。
李永妹告诉记者,陈月养家一直都在种植扁豆,但他缺乏预防、治疗病虫害,应对天气变化等问题的专业知识,导致之前种植的扁豆收成一直不理想。
“他老婆得了病,生活无法自理,所以他根本抽不出时间去听农业站专家讲的课,只有等我学会了,回来再教他。其实他自己还是有些经验,很多问题,稍加点拨他就能懂。”说起自己这位帮扶对象,李永妹表示,自己有信心让他如期脱贫,这也是她作为一名党员的职责。
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青云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一村多品”特色村。目前,全村共种植红边扁豆1500多亩,鹰嘴桃1300多亩,柑桔800多亩。这些“特色产品”,将让青云村“财源滚滚”。
翁源县的党员干部是好样的,全市的党员干部决不含糊!在此轮脱贫攻坚战中,全市共派出1680名驻镇村干部,3.09万名帮扶责任人以“第一家长”身份结穷亲,帮扶3.49万贫困户。
毋容置疑,在脱贫攻坚战中,党员干部就是一面旗帜,他们责无旁贷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力度大!2000多平方米郑大一附院楼顶标识招牌开拆
品质上乘的南果梨网络销售卖上了好价钱
新《安全生产法》实施三周年 这些内容你要知道
越城区夯实“阵地建设”助力党建标准化
分宜县国地税党员便民服务暖人心
盼来好日子 贫困群众开心笑——来自韶关精准扶贫工作的现场报道
缅怀!2017年江苏19名公安民警因公牺牲
泰州供电公司2018年4月24-26日计划停电公告
【世界杯】H组:日本队胜哥伦比亚队
海南老教师“教无止境” 退休后重返讲台
南海突击检查施工工地
商丘市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工作全覆盖
我省首批新型智库名单出炉这22个智库凭什么入选
省社理事会副主任王义成一行来通调研
我市183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盘子
文春方深入三荷机场调研还水还路工程项目建设工作
今明两天“蒸桑拿” 预计今天最高温34℃
邢台经济开发区地税
第四届中国海事金融(东疆)国际论坛成功举办
李荐国会见新合作和供销大集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