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多了很多“夜跑族”


晚8点,月朗星稀,清风拂面,19岁的汪铭彦穿上运动鞋、运动裤,带上手机,往浙大紫金港校区东操场跑去。刚到操场,他就看到一支生机勃勃的“跑步大军”,两三千人围着田径场,声势浩大!和汪铭彦一样,他们基本都是大一新生。
  9月开学时,浙大对2018级起的本科生体育课程教学实行大刀阔斧改革,强调课外体育锻炼,其中浙大体艺部特别推出app跑距锻炼,并纳入体育课评分标准。
三个可选时段中 选择夜跑的人数最多
  “我以前也锻炼,不过没规律,也不会跑这么长距离。”一位大一新生坦言,刚开始她跑完2.5公里,满头大汗、喘得要吐了。几次跑下来,她慢慢能坚持了。
  浙大体艺部自主研发的“跑距”app,堪称一位监督“能手”,比原来的“打卡”更有效,它能准确记录学生何时、何地跑了多久。更厉害的是,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跑完2.5公里后,还要上传现拍的自拍照,否则无法通过考核。
  原本喜欢宅在寝室里的“90后”们,现在都在忙着找同学一起跑步。考虑到同一时间操场容量负荷过大,学校设置了三个跑步时段:6:00-7:30、15:30-18:00、19:30-22:30。一段时间下来学校发现,学生们更倾向于夜跑,晚上时段人数最多。
  学校在评分标准中还规定,想要拿到浙大体艺app跑距锻炼满分的同学,必须在有效锻炼时间段内完成有效跑步距离和有效时间。从公里数上看,每次有效距离,男生大于等于3.5公里,女生大于等于2.5公里;每学期男生要跑满168公里,女生要跑到120公里,才能拿到项目满分。
让自觉锻炼成为大学生生活的方式
  作为浙大本科体育教育教学课程的一部分,改革后的课程不仅让学生动起来,也更具体细化,由课内体育、课外体育二部分构成。课内体育包括:专项教学课,专项辅导课,专项训练课;课外体育包括:课外阳光体育锻炼与活动,校园体育品牌与文化,国际国内竞赛与交流。
  专项教学课分长学期专项教学课与短学期专项教学课。前者为一、二年级学生必修课,目前共开设篮球、排球等36个专项,初级、中级、高级60个课程;专项辅导课为一、二年级学生必修课,拟设8个以上运动俱乐部,拟开设30个以上专项课程。
  与此相应的,学生体育成绩也有了调整:课内专项技术占40%,身体素质、体育理论、学习过程分占25%、10%、10%,课外体育锻炼占15%。
  有相关调研显示,现在的大学生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大约只有10%。浙大公共体育与艺术部主任吴叶海是此次改革的倡导者,他认为,提高学生体育身体素质,不仅仅是增强体质和掌握技能,还要通过体育锻炼、体育竞赛培育精神与品格。(本站编辑 贾晓芸摘编)

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召开
岳阳楼公安分局人口与出入境服务推行“办证只需跑一次”工作纪实
东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 15万多个免费名额待领
【庆七一】慈利龙潭河镇千名党员庆七一
市金融局深入西青区帮扶企业调研推动服务工作
浙大多了很多“夜跑族”
深茂铁路将令茂名全面进入珠三角2小时经济生活圈
黄山市爱心企业向市特殊教育学校捐赠校服和安全书包
“错时停车”怎样更好推广?人大代表抛锦囊
六亩塘镇开展“地毯式”平安创建宣传活动
高明领导班子向一线医师致以节日问候
义县民俗文化节暨奉国寺腊八节盛大启幕
淄川区孝妇河防洪预案桌面推演工作会议召开
2017年防城海关入库税收首破100亿元
无人商店 智能购物
城区举行中学生演讲比赛
月月有戏剧•周周有展演 宜宾文广局惠民办实事
石家庄市开展“携手共建暑期安全活动”
黄州区命名8家“人大代表创业示范基地”
家门口颐享新生活——党建惠民新余探索之“颐养之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