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新一届市委班子听民意、顺民心、解民忧、带民富,坚持“党建惠民”理念,在“党建+民生”领域不断探索,先后推出颐养之家、晓康诊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传习所)(简称“一家一所一中心”)建设。党得民心、民得实惠。近两年来,广大群众尽享家门口的幸福,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为聚焦我市“一家一所一中心”建设,探寻其发展之路,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的目标,市委组织专题采访调研组,深入一县三区乡村社区访民问情,掌握第一手资料。今日起,本报开辟“党建惠民新余探索‘一家一所一中心’”栏目,推出《家门口颐享新生活——党建惠民新余探索之“颐养之家”篇》《小诊所护驾大健康——党建惠民新余探索之“晓康诊所”篇》《新阵地传播新思想——党建惠民新余探索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篇》《“一家一所一中心”:家门口的幸福——看党建惠民新余探索的生动实践》一组4篇报道。敬请关注。
仙女湖区观巢镇观巢村老寿星傅清英老人今年102岁了。记者看到,老人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眼不花耳不聋,走起路来稳稳当当。自从村颐养之家办起来后,已五代同堂的傅清英老人就加入进来了,老人大儿媳昌连秀今年也已78岁,也陪着老人一道“入家”。只见来颐养之家吃饭的路上,婆媳俩说说笑笑,婆媳间几十年亲密的关系和两人硬朗的身体让人羡慕不已。
颐养之家的条件越来越好,一日三餐,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村里的晓康诊所也建在一起。不仅如此,每天吃完饭,婆媳俩和“入家”的老人们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还时常到一旁的新时代传习所里看看镇里的省级非遗项目“十样景”“推车灯”等文艺节目。傅清英老人逢人就夸:“现在党和政府真关心我们这些老人,我们老人家的晚年生活真幸福!”
这是我市736个颐养之家里9135名“入家”老人生活的生动写照。
开创新模式:
从留守独居到老有善养
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及城镇化加速,农村青壮劳动力普遍进城或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农村留守老人、独居老人日益增多,农村养老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煮一顿饭管两天,炒一碗菜吃几餐。”“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这两句话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农村留守老人既缺少物质生活上的照料和关怀,又缺乏精神生活上的陪伴和慰藉。
“目前乡镇公办敬老院规模有限,只能基本满足五保老人的需求,无力集中供养其他人员;商业养老机构费用较高,大部分农村老人经济上承担不起、观念上接受不了;而传统的家庭养老靠子女赡养功能弱化,大部分老人子女忙于生计,无暇顾及老人,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了被人忽略的空白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简桂生这样分析。
“留守老人”“独居老人”成为在外打拼儿女的隐忧和隐痛。
如何让农村留守老人、独居老人老有所养、老有善养?2016年底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住农村养老这个基层群众最大的“痛点”,在全国首创“党建+颐养之家”农村居家养老模式,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进行有益探索,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善养。
市委书记蒋斌强调,全市各级党组织要以“党建惠民”为目标,按照市县指导、乡镇领导、村级主导、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总体思路,建设颐养之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丰富农村老人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为农村留守老人创造相互关照、相互帮助、消除孤独、快乐生活的环境,真正实现老人开心、子女安心、各级组织放心。
“党建+颐养之家”工作,将党建工作融入民生事业,颐养之家由组织管理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保护、自我教育转变。市委组织部基层组织科科长欧阳小清介绍,经过一年多的苦干实干,我市初步构建起了具有新余特色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市413个行政村中已建成736个颐养之家,惠及老人9135名,已基本实现符合条件有需求老人的全覆盖。
打造升级版:
从建点覆盖到服务提升
在渝水区珠珊镇花田村颐养之家,彭兰英、刘兰芳、刘兰英、林加英4位八旬老人搬出4把竹椅,坐在过道上悠闲地聊着天。彭兰英说:“以前楼上楼下走,不方便,现在这里很方便,每天牛奶鸡蛋、热菜热饭,还有老姐妹说说话,很开心,感觉真是‘日子香甜、天天过年’。”
此时,刚从外面帮人摘毛豆回来的85岁老人胡开英接过话茬:“现今的花田比城里还好。”记者问:“为什么这么说呢?”几位老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原来,前几年,胡开英5个儿子把她接到城里生活,轮流照顾。虽然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可老人总觉得住在城里不自在,没伴,情绪低落,3年间生病住院4次,花费十几万元。去年,村里建起了颐养之家,她向儿子们提出回老家生活。当年9月,回到村里,她住在小儿子的老房子里,一日三餐到颐养之家吃。回村近一年,胡开英老人心情好了、身体好了,用了多年的拐杖也不用了,连感冒都没有,还经常去帮邻居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在老家自由自在,吃饭有颐养之家,看病有晓康诊所,没事在村里转转,还有老姐妹聊天解闷,还可以看看剧团送来的戏。”说起回乡后的感受,胡开英老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对于新余农村老人来说,在颐养之家,老人的幸福已不仅限于一日三餐吃饱吃好、自娱自乐、相互交流了。
今年5月,我市出台《提升“颐养之家”管理和服务办法十条》,实施颐养之家精细化管理和温馨化服务提升工程。“在管理方面,建立由2~3名‘入家’老人组成的理事会,引导老人互助管理,同时引导尚未‘入家’的老党员、老干部参与志愿管理,逐步实现由组织全权负责向‘老人自我管理、村级监督指导’转变;增设一套碗筷柜,供老人存放餐具、水杯等个人物品,每格柜子进行编号管理或张贴老人照片;提供一块小型菜园,供老人活动筋骨,并能让老人吃上新鲜无公害的时令蔬菜等。”简桂生告诉记者,在服务方面,颐养之家建立了“亲情微信群”,安装了“亲情千里眼”,设立“亲情聊天室”,让老人能够与远在他乡的子女随时“面对面”聊天。同时,积极组织有文艺特长的村民以及志愿者、剧团到颐养之家开展文艺表演等志愿服务。
他说,服务提升甚至细化到——“为方便听觉、视觉不好的老人听戏、看电视,可以适当添置一些轻便的小凳子或竹靠椅。”“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给老人提供一些花生、瓜子等零食,方便老人聚在一起唠嗑。”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赖国根6月在分宜县分宜镇、凤阳镇等地调研指导“党建+颐养之家”工作时要求,要把着力点从建点覆盖转向管理、服务提升上来。要进一步巩固完善提升,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要注重管理细节,推动管理精细化、标准化、品质化,持续用心、用情、用力抓好服务,努力将颐养之家打造成为本村最具人气的活动场所和文化阵地。要拓展服务内容,在满足日间照料的同时,突出精神慰藉,真心真情关心关爱老人。
各地、各部门纷纷行动,把颐养之家建设不断推向深入。
分宜县委围绕提升颐养之家管理、服务,出台了《分宜县农村“党建+颐养之家”升级版二十条》。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军平说,分宜县认真落实基层党建“五化”要求,从完善基础设施、改进生活照料、强化规范管理、注重精神关爱、引导老有所为五方面着手,从满足日常照料向提供精神慰籍上拓展,致力打造“党建+颐养之家”升级版,让老百姓打心眼里说“共产党好”。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叶小平进一步介绍,分宜颐养之家“路平灯亮”,“家”里干净整洁、无异味,各乡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颐养之家设置路灯126盏、开垦菜园97个、增设家具家电361件。同时,乡村干部定期与“入家”老人陪用餐、拉家常,组织农村党员与“入家”老人结对帮扶;积极搭建老有所为平台,组织引导老人参与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带头移风易俗、弘扬正能量,争做矛盾纠纷调解员、乡愁文化传习员、政策精神宣传员、乡村振兴助力员、关心下一代成长的守卫员。
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各自职能,为颐养之家开展各具特色的服务活动。市卫计委为老人开展建立一个健康档案、每年提供一次免费体检、举办一场健康知识讲座、免费签约一个家庭医生、提供一次精神慰藉、举办一场护理急救现场演示等“六个一”活动,全市160所晓康诊所与颐养之家相邻或相近;市委组织部春节前开展贴一副春联、送一份年货、开展一次走访、组织一次调研等“四个一”活动;市红十字会组织开展送健康、送快乐、送技能、送温暖、送理念的“五送”活动……
实现可持续:
从党建引领到社会参与
颐养之家建起来了,运行起来了,管理和服务逐步升级。这项老人受益、百姓夸赞的党建惠民工程如何才能可持续运行、越办越好?如何确保良好运行的后续资金源源不断?
新余答案是:从党建引领到社会参与。采取“政府补助、村级配套、老人自缴、自我发展”相结合的建设和运行模式,并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简桂生介绍,市里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经费方面,以财政投入为主。按照每个行政村一次性投入10万元标准,由市、县、乡三级财政按4:4:2比例分担。运行经费方面,以老人“自养”为主,按照每人每月350元标准,老人自缴200元,市、县两级财政各补贴50元,乡、村两级自筹50元。对生活困难的老人,实行免费入家。在此基础上,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奉献爱心捐款捐物。
在高新区马洪办事处山南村颐养之家,记者看到,晓康诊所与颐养之家同处一个院内,房顶上都安装了一块块光伏发电板。村委书记廖小春告诉记者,光伏发电每年发电50千瓦,每年约有5万元收益,用于颐养之家和精准扶贫。近年来,村颐养之家收到社会各界捐款11万元,还有大米、食用油等物资。捐款主要用于颐养之家的公共设施,今年花了1万元买空调、风扇等,结余的10万元作为备用金。村委与颐养之家理事会一起实行运行成本核算,人均成本在280元/月左右。“村小组给颐养之家免费提供2亩多地,给老人们种植蔬菜之用,既让老人们活动筋骨,又缩减开支。”廖小春说:“我们将老人们自缴资金的结余部分每人每月67元以红包形式返还给他们。”
“据不完全统计,在党组织的引领下,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全市各级机关干部捐款450余万元,以乡镇商会为主体的本土民营企业家共计捐款2000余万元,党员干部、民间组织等组织的志愿者到颐养之家开展自愿服务达3000余次,还有许多村民捐出自家富余房屋作为颐养之家场所,许多村民自发捐赠鸡蛋、蔬菜、大米等等。”简桂生认为,这些好人好事通过媒体大力宣传报道和口口相传,广大群众得到了感染和教育,汇聚了一股“新余有爱”的强大正能量。
“一方面各级财政承担得起,老人缴费又无压力,养老不离家的居家养老理念,老人乐于接受;另一方面,颐养之家覆盖面广、社会参与面广,可持续,可复制。”赖国根说,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市逐步建立健全一整套涵盖资金、管理、服务、医疗、保险等各方面的制度机制,初步构建起具有新余特色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党建+颐养之家”工作一定会行稳致远。
无人商店 智能购物
城区举行中学生演讲比赛
月月有戏剧•周周有展演 宜宾文广局惠民办实事
石家庄市开展“携手共建暑期安全活动”
黄州区命名8家“人大代表创业示范基地”
家门口颐享新生活——党建惠民新余探索之“颐养之家”篇
济宁市创新推动社会工作发展
降雨暂停 救援不停 全力营救被困群众
中药饮片质量集中整治启动
我市召开第二次重点项目推进调度会
催泪感人!江东门纪念馆清明祭用音乐纪念逝者
中国经济“亮”在哪?国家统计局五个司长告诉你
贵阳首届乡村学校少年宫艺术节展示展演活动侧记
召开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对接会
潍坊发展大会嘉宾建言献策 集智助力产业强市
突出重点 强化考试安全关键环节
广元市创新劳务派遣方式保障企业用工
东海“党员医疗大篷车”常驻百姓家门口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举行马列经典诵读活动
晋源区农委组织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