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收官之际,大石桥市新农村建设再传捷报——虎庄镇高山村被评选为“全国文明村”。高山村成为大石桥市新农村建设的标杆,同时,也成为全村246户百姓心中的骄傲。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乡村建设承载着亿万农民的“中国梦”,也是最直接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大石桥市美丽乡村建设步子迈得大,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上下了很大功夫。令人欣喜的是,经过“美丽”打磨后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虎庄镇高山村厚积薄发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样板,率先跻身“全国文明村”行列。
真抓实干 用经济锁定“新发展”
高山村地处大石桥市北部重镇虎庄镇的北部,离镇区较远,没有交通区位优势,加之没有工业企业的支撑,导致该村经济基础一直处于比较薄弱状态。但高山村“两委”班子带领百姓谋发展、求致富的信念和行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村里借助多年来村民养殖蛋鸭、蛋鹅的基础,成立了专业养殖服务社,整合资源,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高山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震说:“养鸭子一直是我们村的一个传统产业,我们全村的村民可以说个个是养鸭能手。同时,养鸭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致富道。多年来,我们村的群众已经形成了养鸭致富的观念。因为村里的环境具备饲养鸭子的必要条件,再加上鸭子的抗病能力强,经过村民代表及村领导多次商议后选择了金锭鸭这个品种,我们村的集体经济服务社还因此得到国家200万元的贷款呢。于是我们说干就干,经过两个多月起早贪黑地赶工期、抢进度,终于在今年8月建成了8栋大规模的鸭舍,引进3.5万只金锭鸭。目前已有1万多只的金锭鸭开始下蛋,初步见到了成效。”
村集体经济不仅让全村百姓有了固定收入,村民们还依托临近西柳市场的便利条件,将服装加工业打造成了村里的主导产业。目前,全村共有服装厂6家,解决劳动力就业400余人,村人均收入达2万元。在高山村高峰服装加工厂的车间里,缝纫机声不绝于耳,笔者在现场看到不少的男工人正在做服装加工。其中一位名叫王勇的员工说,他今年29岁了,起初到服装厂打工,后来自己的村子也建起了服装厂,他就回到了村子里上班,并在这里结识了现在的妻子,现在两人早都结婚生子了。说到这时,王勇满是骄傲。“现在的收入多少?”面对笔者的提问,王勇说,他一个月的工资四五千元,他的妻子和他差不多,两个人加起来能有近1万元的收入。
在高山村,像王勇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无论是依托传统养殖还是靠打工,都有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这也为高山村打牢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丰富活动 以文明塑造“新标杆”
几年来,高山村按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逐步完善村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民主化管理程序,实行村务公开制度,以此密切干群、党群关系,进而增强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头作用。
去年,高山村投入10万余元绘制文化墙2100多平方米,主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孝老爱亲”“自然风光”“新农村生产生活”“村规民约”等。一墙一画,一画一景,洋溢着浓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风貌。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高山村还成立了宣传文化队伍,即志愿服务队,村妇女主任尹秀春兼任队长,成员有35人,由本村乐于助人、多才多艺的人员组成。志愿服务队主要开展好习惯、好风气等精神文明宣传活动,主要职责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传播文明精神,参加村容村貌整治,入户帮扶贫困户,劝导不文明习俗等。
高山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震介绍,在开展“两学一做”和精准扶贫活动期间,为了节省建房花销,村支部号召党员带领村民义务出工,为村里贫困户王以哲建房,节省工钱3000多元。经过两个月加班加点的辛苦施工,今年10月,老两口搬进了新家,安享晚年。同时,服务队队长尹秀春带领成员定期为本村贫困户打扫卫生、清洗衣物、捐款捐物,充分发扬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典型人物的模范带头下,全村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文明的新风气。今年4月,高山村建卡立档贫困户王俊萍突然昏迷,被沈阳医大确诊为败血症,而且家中父亲病故,母亲瘫痪在床,巨额的医疗费让她家生活雪上加霜。为了帮助王俊萍解决困难,高山村积极向民政、慈善总会等部门求助。同时,全村群众自发为王俊萍捐款,短短两天时间捐款达2.4万多元,并及时把钱送到医院,让她继续治疗,使王俊萍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如今,在高山村这种善行义举经常发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红白喜事”也开始讲排场、比阔气。为了防止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高山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引导监督全村百姓从简办红白喜事。这样村民可以节省很多费用,缓解经济压力,把更多资金用来发展生产,进而提高生活水平。同时,村里每年农闲时节都会举办一些宣传新风尚的群众性文艺演出,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老旧思想。
改善环境 凭实惠共建“新农村”
如今,走进高山村,漆黑的柏油路整齐平坦,极具现代感的农舍错落有致,初冬的寒气并未让人感到清冷。
几年来,高山村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要求,切实改善了全村环境。王震介绍说:“我们村以党员为骨干,成立了一支环境卫生整治服务队,每年在春秋两季举行两次环境义务清扫活动,参加人员最多达100多人。今年开春,村里百余名村民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增绿添彩,共栽植银杏、松柏、金叶榆、红娘子等7个优质观赏品种3600多棵苗木,栽花草1万余株。”
同时,为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有效防止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高山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联合鸿鑫福达牛业有限公司以50元每亩的价格收购全村1630亩秸秆,全部加工成饲料,用于肉牛饲养,解决了全村秸秆处理难题。
为了丰富乡亲们的业余文化生活,高山村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争取资金和政策,建1400平方米的村部,2015年修村内水泥路面4.5公里,2016年修村内水泥路面1.7公里,新建文化广场1200平方米,建生活垃圾堆放点20余个、垃圾中转站1个,修建边沟3200米,墙体美化2000多平方米,修建群众休息回廊120平方米,安装路灯140盏,安装篮球架、健身器材等体育设施……近年来,高山村通过绿化、净化、硬化、美化、亮化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完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人居环境。
面对未来的发展,王震表示:“我们村要创新方式方法,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紧密结合,精心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尽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大力倡导崇德向善之风、勤俭节俭之风、文明健康之风,努力打造一个文化气息浓郁、文体活动丰富健康,百姓安居乐业的大美‘高山’。”
乐山师院教师陈练荣获中欧(西班牙)国际声乐比赛教师组一等奖
梳理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柳州发展的“五大干货”
内江经开区富乐德二期项目:打造成渝地区最大的洗净企业
“地龙”破壁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记身边好党员王晓彬的“风雨”人生
大美“高山”绽光彩
市国土资源局人教处特来我分局
济南战役纪念馆再响“集结号” 8位老兵军礼致敬祖国和历史
镇江4名社工获评省首届“最美社工”
娄底市全面推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
工行泰安分行精心部署小额补偿管理检查工作
我市991名新一轮第一书记到岗
高新区整治拆除“散乱污”企业违建
去年人才招聘供求报告发布 营销类缺口大管理类供大于求
“妙盛动力”解决电动汽车快充世界难题
抚州农商行连续五年荣膺“全市综治考评优胜单位”
日照召开工程建设材料价格风险专家论证会
市工商局召开2017年11月工作例会
八旬老人刚从银行取出6500元 坐地铁回家发现"钱袋子"丢了
射洪县委召开十三届70次常委会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