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沟湿地公园。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指南,以“为民、惠民、靠民”为理念,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城市空间绿色化、产业发展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在生态脆弱、欠发达地区走出了一条整体实现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初夏的西宁,花开艳丽,草木欣然,山水交融,绿冠全省。
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王晓说,西宁市提出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部署,是在生态敏感地区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扎实推进“四个转变”的必然路径,是建设幸福西宁、服务全省人民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宁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指南,以“为民、惠民、靠民”为理念,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城市空间绿色化、产业发展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在生态脆弱、欠发达地区走出了一条整体实现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绿色发展,幸福西宁。如今,绿为底色,幸福西宁正阔步走来……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更全面。
绿色循环创新是产业西宁的精确写实
绿色,不只是色彩,更是发展的基因,城市绿色发展,须绿色产业来支撑。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是“幸福西宁”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围绕这一路线图,西宁市坚持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产业路径,传统产业进一步改造升级,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一区四园”的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和低碳示范试点走在全国前列。
把生态优势化为经济优势,在这份坚定与齐心之下,西宁大地上的绿色发展实践也全面升温。
稳定工业增长,加快推进重大工业项目早日落地,加快企业扩能改造,释放现有企业产能;加快推进比亚迪、大美煤业等重大项目进度;加快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坚定不移打造铝镁合金等新材料产业集群。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园区向特色优势型、循环经济型、创新驱动型和园区带动型转变,集中精力把具有青海特色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培育成支撑西宁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探索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路径,在经济生态化上,立足西宁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光伏全产业链体系基本形成,重大锂电产业项目建成投产。
“绿色崛起”,这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西宁走得铿锵有力。
蓝天绿水青山是生态西宁的诗意写真
城如人,贵有品。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用心呵护好西宁好山好水好风光。”这是西宁市民共同的心声,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如今,西宁城市发展更有温度、市民生活更有质感,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正越来越赢得省内外人士的广泛认同,越来越凝聚起广大干部群众的向心力,越来越激发起全市人民的蓬勃干劲。绿色是城市发展的生命。
去年,西宁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四个转变”的新思路,扎实推进“四个扎扎实实”落地生根。
以建设幸福西宁为总目标,积极推进“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建设行动,着力打造高原绿色发展之城。
积极推进“高原绿”建设行动,围绕构建“一芯二屏三廊道”城市新型生态格局,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提供坚实的绿色本底和生态保障。
拨动绿色琴弦,城市大街小巷跳动着绿色的音符。
西宁市深入开展“高原绿”行动,以城市道路绿化、公园绿化、河道绿化等为抓手,致力提升城市绿化品质品位,提高市民生活满意度和舒适度。
如今,漫步在大街小巷上,绿树成荫的城市道路为行人带来丝丝清凉,绿植环绕的生态河道成为人们纳凉休闲的好地方。
同时,西宁市注重人的需求,立足人文理念,不断提高园林绿化水平,打造层次丰富、特色鲜明的城市立体绿化景观效果,突出显山、露水、透绿的特色。
打造“西宁蓝”亮丽名片,持续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空气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前5个月,西宁市总有效监测天数为151天,优良天数为129天,空气优良率达85.4%。
河道既是重要的水利设施,又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宁市在过去的几年里,奏响水韵乐章,让河湖生态廊道呈现绝好风光。
以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为依托,高标准推进“河湖清”建设行动,实施重点河道防洪、小流域生态修复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河流环境承载力,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治理目标……
一步一个脚印,西宁生态环境建设广受赞誉。
就在去年底,西宁市通过国家水利部行政验收,成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探索出了一条青藏高原地区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西宁模式”。
生态幸福绿色是宜居西宁的生动写照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西宁市自觉将绿色发展理念植根心中,加快打造生态西宁,使绿色成为高原古城的底色、发展主色和鲜明特色!
如今,绿色发展底色日益亮丽——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美丽西宁的绿色底色,一天天愈发清新养眼。
一系列惠民措施,遵循着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期待,彰显出执政担当。
——去年以来,西宁市工业系统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工业领域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各方协同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产业逐步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并不断构建绿色经济发展体系。
——脱贫攻坚是头号民生工程。让贫困群众增加自我致富的本领,不断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西宁市按照“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总体部署,坚持“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2017年全市实现100个贫困村退出、2.39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底的7%下降到2.7%。
——2017年,西宁坚持将80%以上的财力用于改善民生,精准扶贫、畅通西宁、环境保护等十大类40件民生实事全面落实。
在此过程中,西宁市不断深化社会民生领域改革,推动民生保障重心从抓硬件、补短板向优配置、提质量转变。在教育上,2016年起,西宁市整合城乡教育资源,组建城乡跨界教育集团,开启了城乡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
在卫生方面,建立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逐年加大卫生计生事业投入力度,实施医疗集团医保打包付费方式改革,探索家庭医生“3+1+n”团队、健康签约“承包”服务新模式,实施“先住院后结算”等便民惠民措施,医养结合试点开创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的医改之路。
此外,在养老、农业农村、社区治理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探索,都让老百姓成为最大受益者。
人民利益大如天,一枝一叶总关情。西宁市不断完善覆盖民生体系,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完善配套政策,规范和约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行为,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有效、约束有力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西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本质内涵,从这些战略举措中依稀可见: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标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相信今后,高原古城——西宁能继续探索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用绿色诠释现代幸福城市之美,让绿色成为百姓生活方式,把绿色融入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青海日报)
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来绵阳机场调研
绍兴市国家税务局2017年度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名单汇总公布
激扬青春筑梦航空——记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然
抓紧抓实确保完成全年脱贫任务——立足新时代彰显新气象之一
告别保本保息 净值型唱主角
幸福西宁阔步走来……
湘潭环保协会专家顾问团成立
龙山县食药工质局打“亲情牌”助力半南村脱贫攻坚
合浦县禁毒办正式揭牌
北海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转发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颁布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的通知
浙江绿城今晚死磕上海申鑫 忘掉德比输球 争取主场三连胜
村容村貌整体改造
与家人发生矛盾 跳入引渭渠......
平安公园将于国庆节前重新开放 改造提升后,景观将更加优美设施更加完善
顺德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偃师市110联动办:顶烈日斗酷暑只为百姓送清凉
文明路口你我共创 路口文明你我共享
共同推动厦门基金投资业发展
24小时便利店井喷式发展 市民夜间购物无忧
台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执法支队到我区实地踏勘用海报批项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