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去西湖博物馆寻找清末民国时期的西湖
20世纪20年代西湖全景南图
西湖的印记,有两千年的文字版的,有一千年的绘画版,而影像版却只有两百年。
2月6日,春节前夕,杭州西湖博物馆为广大市民准备了一场西湖“影像版”的视觉盛宴——“风景旧曾谙——馆藏西湖老照片影像资料集萃”展览。
本次展览萃集了两百三十余张清末民国时期西湖老照片,其中部分还来自国外馆藏,这些影像直观地了解西湖的历史风貌,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5月20日。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西湖风采。
清代的断桥残雪
清代断桥、西泠桥有桥门
小门一关 市民是进不来的
在众多的老照片中,清代时期,有两座桥上有门,也叫桥门。
一座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断桥,另外一座是西泠桥,仔细看照片,在桥中间,有一扇门,看不见门板,但是能看到门墙。桥上为何按两扇小门?
杭州西湖博物馆文献资料部副主任卢俏强说,乾隆下江南,在杭州他就住在如今中山公园的位置,也是他的行宫。而这两扇门,有人猜测,可能为了皇帝而建,小门一关,普通老百姓就进不来了。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为了方便管理,晚上小门就关上了,老百姓就进不来了,至于到底是为什么而建,也没有找到确切的史料。
直到辛亥革命前后,这两扇桥门才废去。在民国,这两座桥都是有台阶的,断桥是在1921年改成平坡,1928年变成沥青路面,一直持续到现在。
有历史记载,西泠桥没有建之前,曾是一处渡口,古人诗画中有“西村唤渡处”的称谓。在民国三年(1914年)重修过,桥面变宽了,在1921年,筑环湖马路时,桥面改石级为平坡。
20世纪30年代断桥残雪御碑亭
六和塔最早的一张影像亮相
1899年前长得有点像雷峰塔
这么多张老照片中,最让卢俏强印象深刻的是一张六和塔的照片。
照片上只剩下六和塔的塔心,外形与20世纪10年代的雷峰塔有点神似。“这是一张跟大家印象中不太一样的六和塔。”他指着照片说。
据了解,这张照片是一位外国的传教士拍摄的,传教士是1861年来到杭州,而六和塔又在1899年进行了重建,“所以我们估计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应该是在1861年至1899之间。”
照片,找到了历史的痕迹。“六和塔在重建之前到底长什么样子,没有影像资料,而这张照片,就是最好的历史资料。”卢俏强说。
大冶北至黄山动车开行常态化
如东原参加新农合人员将纳入南通市统一管理
东营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峰现场督导防汛救灾工作
碾槽洼村与太行山清化二大道的缘份
延安市公安局曹林安副局长出席洛川县看守所“全国一级看守所”授牌仪式
清代断桥、西泠桥的桥门有什么用?1899年前的六和塔长啥样?
省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综合考核组来我市考核
贵溪市花园街道开展系列主题服务活动
市残联举办盲人定向行走培训班
我市3名违法船员一次性被记满15分
南海推出技能人才奖励补贴新政
开展司乘人员消防安全培训及应急演练
知名相声演员方清平来湄洲朝拜妈祖
我市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未成年人司法项目巡回展在昆明重工中学举行
尤溪:加大排查力度 打击黑恶势力
A股市场昨再现“吃药”行情 复星医药成为“人气王”获168家机构青睐
卫星通讯社列出2018年中俄将实施的重点项目
上海中致社区服务社开展”凝聚防范正能量,打造平安新社区“综治宣传活动
市经信委组织国防科工企业安全生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