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功申报设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站),区财政给予一次性扶持经费30万元;区内职业培训学校,一年内培训技能人才并取得国家资格证书超过300人的,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创办补贴……
南海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集聚了不少机器人产业相关技能人才。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近日,南海区印发《佛山市南海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暂行办法》(南府〔2018〕44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对实施了4年的原文件进行修订完善,通过降低部分申请条件、扩大奖励补贴范围、提高奖励补贴金额等具体措施,在引进、培养、评价、激励等四大体系上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政策和财政支持。
本次修订案,是南海区加强人才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南海区技能人才三年提升工程”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技能人才培养与引进“两条腿”走路的重要举措。按照《暂行办法》的规划,到2020年,全区技能人才总量将达2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7.5万人,占总量的比例达30%以上。
现状
技能人才总量与经济发展不相称
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南海区围绕“传承品质、成就品牌”工作主线,大力推进“人才立区”战略,坚持基础性人才与高层次人才并重、存量人才与增量人才并重的原则,不断加大人才扶持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吸引了一大批人才到南海创新创业,为南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强的智力支撑。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南海区技能人才队伍总量达22.3万人(含初级工10万人、中级工6.1万人、高级工4.3万人、技师1.5万人、高级技师0.4万人),占全市技能人才74.3万人的30%,总量居五区之首。其中,高技能人才(高级工及以上)合计6.2万人,占全市高技能人才的32.5%。
南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能科科长李昶文分析,南海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数27.8%,虽然高于全市25.7%的比率,但与国内先进城市一般超过30%的比例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从客观上说,南海区的技能人才总量,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数量与区内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太相称。近年来南海区一直加快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但当前社会重视技能人才的机制尚未形成,技能人才的成长途径还相对狭窄,良性发展的技能人才机制还有待完善。
另外,南海区虽为探索技能人才标准的先行区,但自2013年以来,国务院分7批审议取消了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434项,被取消职业资格工种不允许颁发技能证书,玉器雕刻、日用玻璃、内衣、有色金属等工种受到一定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区内特色产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进度。
对策
出台系列新政补足人才队伍短板
为补足技能人才队伍短板,更好地服务南海的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围绕“定标准、提品质、创品牌”目标,近年南海从顶层设计、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激励等多个方面着手,完善技能人才良性发展机制。
其中,2016年至2017年,区人社局先后提出实施“南海区高技能人才晋升加速计划”及其2.0升级版,依托南海技师学院省级公共实训基地,重点开展汽车制造、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等与南海产业紧密相连、纳入培训任务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每年培训高技能人才超过3000人次。
而针对技能人才整体素质偏低的状况,2017年初,区人社局联合区安监局,制订并实施了《南海区百万产业工人技能培训提升行动方案》,重点开展符合南海区产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提升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品质。截至目前,全区参加技能人才培训的工人已超过10万人次。
今年,南海区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力度空前的人才新政,创新开展人才分类认定,将人才认定标准交给市场和企业。其中,《佛山市南海区人才分类认定暂行办法》(南府〔2018〕3号)等顶层设计文件单列了专业技能领域人才的分类认定标准,对取得各级各类荣誉的技能人才进行了全面的考量。比如,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者可认定为三类人才。
“此前,关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执行《佛山市南海区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暂行办法》(南府〔2014〕65号),该文件于2014年印发,共设置了11项激励措施,但部分申请条件设置过高、补贴标准也未及时提高,导致影响了申报对象的积极性,奖励的激励效果不明显。”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南海发展实际,为充分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培养一支数量充足、技艺精湛、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今年4月起,区人社局着手对上述文件进行修改和完善,并于近日推出了2.0版本。
政策解读
降门槛 放宽部分申请条件
《暂行办法》修订案通过降低部分申请条件、扩大奖励补贴范围、提高奖励补贴金额等措施,在引进、培养、评价、激励等四大体系上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政策和财政支持。
首先是对原文件设置的申请条件过高的措施进行了修正。比如,第九条关于培育发展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的奖励申请条件,将“职业中介和高端猎头”修改为“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将原机构“成功引进高技能人才50人以上”的要求,改为“引进技能人才30人以上”,“区财政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标准不变,但增加了“每家机构每年只能申请一次”的要求。
另外,第二十六条中关于鼓励和扶持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在职员工技能晋升的申请条件也作了调整。该条目增加了“每年培养在职员工且取得高技能职业资格证书达50人,区财政给予5万元培养补贴”的低档位申请条件,而由于原文“每年培养在职员工且取得高技能职业资格证书达300人”的档次条件过高,新文件中已删减。
“原条件设置要求过高,以往符合补贴申请的企业相当少,而且仅限于大型企业才有条件申报,所以结合实际做了相应的调整。”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二十六条还增加了“本项补贴与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奖励不能同时申领”,以杜绝与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评价重复申请的漏洞。
提标准
奖励扶持力度加大
除了降低部分申请的门槛,《暂行办法》还适当提高了相关的补贴标准。比如第二十一条,考虑到原文件对新取得考评员、质量督导员证书的个人补贴每人500元偏低,补贴金额的吸引力不大,新文件已将补贴金额修改为每人每次1000元。
另外,《暂行办法》还根据实际情况,新提出“南海区大城工匠工作室”“首席技师工作室”等建立多层次技师工作站表述,同时适当提高了获批设立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扶持标准。对成功申报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区财政一次性在原扶持标准的基础上各增加10万元,分别为国家级奖励30万元、省级奖励20万元。
重培养
鼓励企业等创办职业培训学校
技能人才是南海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人才培养补贴奖励,《暂行办法》对多个申请条目进行了修定,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技能人才培养。
其中,第十二条在鼓励企业、商会或行业协会创办职业学校基础上,增加了“对区内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一年内培训技能人才并取得国家资格证书超过300人的,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创办补贴”,鼓励新设立的职业培训学校积极开展技能培训业务。
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校企合作和订单式引才越来越受到各地重视。在鼓励区外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技工学校为南海输送高技能应届毕业生方面,《暂行办法》增加了“对与我区人社部门签订校企合作或订单式引才协议”的要求,以增加学校输送人才的计划性。此外,对于为南海区输送技能人才的院校也放宽了奖励申请条件,奖励标准有所提高,比如,一次性输送50名以上初级工的,区财政分别按初级工每人300元给予奖励。
值得注意的是,《暂行办法》还新提出,要推动企业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并将对经正式评定为首席技师的技能人才,经镇(街道)和区人社部门审核后,纳入南海区人才分类认定体系。新提出“探索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符合申报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可参加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和认定,调动各领域人才培养、晋升的积极性。
行动
“南海区高技能突出人才”评选启动
记者从区人社局获悉,为更好地促进高技能人才成长,贯彻落实《暂行办法》的精神,南海区组织开展优秀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此次将投20万元奖励30名高技能人才,其中前10名每人可获得1万元奖励。值得注意的是,具有民间传统工艺绝技、绝活,热心传授技艺,社会公认的能工巧匠也可以申报。目前,评选工作正在进行中,申报截止时间为10月15日。
本次活动将在全区范围内评选产生,申报人需具备持有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及以上证书、在南海区各类企事业单位生产一线技术岗位工作、遵纪守法、敬业爱岗、在南海区就业(缴纳社保费)满6个月以上的基本条件。
另外,还要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在企业技术改造、引进高新技术设备的消化、吸收、使用中,掌握关键技术,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在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在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中有突出贡献,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同行中有较大影响的高技能人才;在培养技能人才、传授技艺方面成效突出,在全区甚至更大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高技能人才;具有民间传统工艺绝技、绝活,热心传授技艺,社会公认的能工巧匠等。
申报结束后,将由区评选工作委员会对候选人名单进行评审,报给南海区人社局。经核准确定的当选人员名单,在南海区人民政府网公示5个工作日。
排名第1至第10位者,由区人社局授予“南海区高技能突出人才”荣誉称号,并给予每人1万元的奖励;排名第11至第60位者,授予“南海区岗位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并给予每人5000元的奖励。
数读南海技能人才
成效
截至2017年12月底,南海区技能人才队伍总量达22.3万人(含初级工10万人、中级工6.1万人、高级工4.3万人、技师1.5万人、高级技师0.4万人),占全市技能人才74.3万人的30%,总量居五区之首。其中高技能人才(高级工及以上)合计6.2万人,占全市高技能人才的32.5%。
从2014年6月起,南海区在全市率先实施技能晋升补贴“直补个人”政策,调动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积极性。近3年来,平均每年发放技能晋升补贴超7000人次,涉及补贴资金超1200万元。
截至2017年,南海区已连续举办了13届校企合作洽谈会,与省内外超过500所高校、高职、中职和技工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目标
到2020年,全区技能人才总量达2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7.5万人,占总量的比例达30%以上。
创建大城工匠工作室不少于60家,创建广东省技师工作站不少于5家、创建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不少于1家。
文/珠江时报记者柯凌娜 通讯员刘虎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佛山新闻网无关。其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平江起义90周年纪念活动暨2018年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动员大会召开
海口椰海大道农业示范园一仓库发生火灾 目前暂无人员伤亡消息
未来公交创新研发中心揭牌
西安市公安局关于“低慢小”飞行器飞行管制的通告
咸宁市领导一线检查交通治安
南海推出技能人才奖励补贴新政
开展司乘人员消防安全培训及应急演练
知名相声演员方清平来湄洲朝拜妈祖
我市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未成年人司法项目巡回展在昆明重工中学举行
国网湘西信通公司多举措确保迎峰度夏“不掉电”
新道滘大桥明天通车!颜值爆表!
印台区:党员帮扶见真情
勇挑重担 不辞辛劳 争做合格城管人
高安健康扶贫暖人心
市经信委领导赴中航国际船舶发展(中国)有限公司调研
《长治市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解读
市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 聂瑞平主持 郭建英领学
1200余人抢修复电
深挖美食资源助力旅游发展市政协督办调研提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