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生态区以多样产业模式推进脱贫攻坚

育才生态区以多样产业模式推进脱贫攻坚,重点发展林下经济,让农民腰包更鼓
山中自有“黄金屋” 林下经济助脱贫
核心提示
育才生态区共有贫困户1029户4690人,是全市抓好脱贫巩固提升工作的重要区域。今年以来,育才生态区始终坚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脱贫户建立稳定的产业带动关系,采取“龙头企业+脱贫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脱贫户”的模式,重点发展林下经济、绿色有机畜禽产品、食用菌种植等特色产业,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我们从4月中旬开始陆续采摘上市,以每斤6—12元不等的价格卖出了8000多斤,5户贫困户目前已得到分红收益3万多元。”6月16日上午,在鲜果挂满枝头的育才生态区那受村百香果种植基地,那受村巩固提升户苏就能谈到自家种的百香果时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做好产业扶持,促进巩固提升户持续稳定增收
三亚日报记者了解到,按照今年扶贫攻坚的工作目标,育才生态区坚持动态管理工作常态化,分类施策,多措并举,不断提高贫困户收入;全面提升建档立卡的精准度,不断创新、大胆探索,以多样产业模式推动扶贫工作有新突破,达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目标。
根据《育才生态区2017年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工作实施方案》对发展产业的要求,育才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摒弃传统的“撒胡椒面”、“大水漫灌”等扶贫方式,坚持扶贫方式转变和鼓励发展产业有机统一结合,做好产业扶持,促进巩固提升户持续稳定增收。三亚日报记者了解到,该区帮扶模式主要有扶贫资金入股企业分红、奖励帮扶、产业补贴和光伏发电四类。
那受村委会位于育才生态区东部山区,全村耕地面积相对较少,主要种植芒果、槟榔、冬季瓜菜等,村民积极性较高。该村阳光充沛,土层深厚,非常适合百香果种植。根据这些特点,三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作为帮扶单位,以产业扶贫为试点,与村里5户贫困户进行合作,建设那受百香果种植推广示范基地,并提供生产资金和技术,以农户提供土地,实行利润分成的方式,促进村民增收致富。经过8个多月的养护,20亩百香果已卖出去8000多斤。
“区里给的产业补贴减轻了我不少经济负担,让我们得到很好的发展。”在那受百香果种植推广示范基地,那受村巩固提升户苏其文正在给百香果修剪枝叶。作为村里的巩固提升户,自去年底加入区里扶持的百香果种植产业项目后,苏其文的收入增多了,小日子也越过越好。
坚持生态保护,林下经济成为脱贫攻坚“助力器”
三亚日报记者了解到,育才生态区去年以来通过贫困户自愿安装、财政补贴、统一上网的方式,鼓励贫困户安装光伏发电设施,产生的电量由南方电网统一收购。2017年共扶持169户,补贴433.914万元。1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已完成光伏发电安装并投入使用,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除了发展百香果种植、光伏发电等帮扶模式外,育才还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助力村民增收。”育才生态区工委书记陈向奋告诉三亚日报记者,育才坚持生态保护理念,积极引导农户改变破坏森林资源的生产观念和方式,采取“资金扶持到户、项目覆盖到户、人员帮困到户、技术服务到户”的办法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山区的森林资源优势,在确保橡胶、槟榔、南药、冬季瓜菜等传统农业种植的同时,积极扶持、引导农民种植平菇、茶树菇、木耳和竹荪菇等食用菌,养殖山鸡、本地鹅、山羊、五脚猪,种植兰花、玫塊花等,让农民通过发展林下生态经济脱贫致富。
村民王清利用自家后院的半亩槟榔地,尝试林下种植食用菌。他向区政府申请6000多袋秀珍菇苗,从进菇入棚到开始采摘只需不到10天时间,秀珍菇的供不应求让他乐开了花,每斤售价3.5元至5元不等。董小明是育才生态区马脚村的巩固提升户,在政府的帮扶和自己的努力下,通过在槟榔树下养鹅改善了生活条件,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
(记者黄世烽)

我是一片树叶
周建在晋中分会场出席全国、全省禁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市政协调研“推进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
衡阳市代表团举行代表团会议 周农主持
转票信息真伪难辨求票心切易“踩雷”
育才生态区以多样产业模式推进脱贫攻坚
城管战高温,创文不“降温”
【精准扶贫 圆梦小康】厚孟村:巩固荔枝丰产成果 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六盘山下听雨声
上思县举行庆祝建党97周年文艺晚会
六旬老人捐献遗体留爱人间
“三覆盖”全面清理审计整改情况
嘉兴经开区启动三年行动计划,吹响“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冲锋号
台州市交通运输局督查杭绍台高速公路台州段“品质工程”建设情况
人勤春更早 实干赢未来
天津市河东区中山门街道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专题培训
省科协调研组到我市调研 助力揭阳乡村振兴
依托人才“三大工程”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张劲松实地督查防汛工作
“建窑建盏”研究基地落户武夷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