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出晚归实地写生,徒步走遍浑南区的大街小巷,用了1年半的时间,68岁的邱恩祥用碳素笔绘就了13米长卷,展现浑河南岸的美丽风景。“手握了一辈子画笔,总有个心愿想把家乡的美景画下来,这个心愿终于实现了!”邱恩祥说。
用时1年半绘就13米长卷
邱恩祥退休前是一名美术老师,酷爱绘画的他即便离开三尺讲台,也没放下画笔。“我从新中国成立前就住在白塔堡,亲眼见证了浑南区从尘土飞扬的土路平房变成了如今高楼林立的样子,所以就萌生了想把家乡画在纸上的想法。”
2015年,邱恩祥开始用碳素笔作画,工笔细描是很辛苦的。“画中都是浑南区最有特色的建筑,很多都是我去实地采风写生,实在去不了的就照着照片画。”邱恩祥告诉记者,每张纸1米长,他整整画了13张纸,最终把13张纸粘在一起,连成了13米长卷。从开始创作到最终完工,其间几经修改,邱恩祥整整用时1年半,用掉了近50支画笔才完成画作。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看到,在邱恩祥的画卷中,21世纪大厦、奥体中心、桃仙机场、沈阳南站、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科技馆等近40个浑南地标性建筑都囊括其中,10辆有轨电车、8架飞机、200多辆汽车跃然纸上,画中还有1000多个形形色色的人物,虽然构图元素多,但整张画卷浑然一体,现代化浑南区仿佛就在眼前一样。
用风俗画绘家乡美景
为家乡变化而骄傲
邱恩祥告诉记者,他从十多岁开始学习画画,曾为白塔地区的商铺画过牌匾,还画过很多街边广告,为了留作纪念,他都把作品拍成照片留下来。“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每次翻看这些老照片,都感慨家乡的变化太大了!”
邱恩祥坦言,是这些老照片激发了他创作13米长卷的灵感。因为常年住在浑河南岸,亲眼见证浑河南岸的巨大变化,所以邱恩祥用自己擅长的风俗画形式作画,绘就心目中的家乡。“虽然整幅画的线条都是黑色的,但留心观察的话,会看到细节的变化,这就是风俗画生动形象的奥秘。”
邱恩祥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他已经出版了四本书画作品集,有反映新中国成立后沈阳城市风貌变化的作品,也有白塔地区的民俗风情作品。“我退休前一直在白塔中学教美术,对白塔中学有着很深的感情,所以还特意画了反映白塔中学校园风貌变化的作品。”邱恩祥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沈阳人,我为沈阳改革开放4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感到骄傲,路变宽了,楼变高了,咱老百姓的心里也越来越敞亮了!”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唐心萌
实习生宁玥摄影记者聂焱鑫
洪江市黔城镇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代表在行动
捡到手机归还失主 为好心市民苏家元点个赞
东莞积分入学学位补贴开始申领
破解体制机制障碍 从多方面保障消费
望城麻石之乡丁湾表彰一批“实在人” 雷锋精神开出“实在”之花
浑 河南岸多变迁 南 部高楼多林立 美 轮美奂他喜爱 景 致之美记心间 十 三米画逾一载 三 尺讲台新成就 卷 轴展沈新风范
龙城镇“三全面”着力保障校园食品安全
“游戏成瘾”被正式列入精神疾病 得这样治
冀南新区管委会调研员王平一行到曲周县考察干线绿化等工作
省护理学会在我市开展志愿帮扶活动
2018.01.23晚间天气预报
石首:加速打造华中地区首席体育产业园区
侨区加强交通安全管理
2018年度“国考”计划招录2.8万余人
国有“僵尸企业”处置明年上半年基本完成
[成华区]成华区 “市民驿站”建设获赞誉
产业项目建设年丨锂电池产业 聚齐“正负极”
麻城干部主体班创新培训方式
黄少文会见芬兰驻华大使肃海岚,开拓东莞与芬兰更大的合作空间
高温预警!三明最高温超过38℃!接下来的天气不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