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珍:磁湖边的歌者

  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江雪
青年女诗人刘素珍与她位于皇姑岭的素园,早已成为黄石磁湖畔的一道人文风景,一个诗意的城市文化符号。她是一个敢爱敢恨、有情有爱的女子,也是一位恣情于山水与文字之间的女子,这样的女子在不经意之间变成一位女诗人,一定是诗歌女神的眷顾与期翼。很多外地诗人来黄石的活动,大都是在她的素园接待的。
  近些年来,刘素珍通过自己的努力,相继在《诗刊》《长江文艺》《星星诗刊》《中国诗歌》《诗选刊》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大量诗歌作品,引起省内外诗评家的关注,并已成为黄石代表诗人,乃至成为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女诗人之一。
黄金山上的茅草遭遇大风来袭
  他们没有理由不抱团取暖
  残酷的风,还是将它们打倒在地
这半山坡上,金黄的一片茅草
  多像天赐的温床
  在阳光下,一根根茅草一根根闪亮
他们抖落身上厚重的雾霾
  敞亮出久违的笑容
  披上太阳投下的金丝围巾
一根茅草把另一根茅草搂在怀里
  一根茅草恨不能燃烧自己
  给另一根茅草以贴身的温度
  ——《贴身的温度》
刘素珍的诗集映入眼帘的第一首诗,即是与诗集同题诗《贴身的温度》。这种蓄意的安排,可以看出女诗人对此诗的钟爱。事实上,这首诗的确也是刘素珍的爱情诗重要代表作,它集中呈现了刘素珍爱情诗的特征:喻情于物,寓理于情,物语见性,感性十足。每次见到她,总是笑容可掬、温柔有加,对待每一位朋友都很和善,这种性格在黄石同城女性诗人中是不多见的,可以读出她内心的谦卑与美德。同样,她的诗歌写作方式,在黄石女性诗人中也是不多见的,人生激情与语言激情并存,通过她的诗句我们往往可以读出她对生命、爱情、亲情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珍爱与向往,这种诗歌写作的征象与旨向,仿佛暗含着她的名字——“素珍”。刘素珍写诗的时间大约有十多个年头了,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她的诗越写越好,诗意的表达与构建也愈加自由、畅快,比如这首《你是扎进我体内的刺》:
  你是多年前扎进我体内的刺
  留给我的也许是一生模糊的痛
  我在挣扎中与你拥抱
  试图追忘却那隐隐的痛
如果有人能伸出神奇之手
  将你悄悄地拔除掉
  那痛感消失了,我的生命也快消失了
虽然你是多年前扎进我体内的刺
  但你却让我活得真切,痛并快乐着
  眷恋你留给我生命里诸多的真
  如果你不在,我把蚀骨的心跳留给谁
如今,你这颗多年前扎进我体内的刺
  已长成为我灵魂上的支柱
  如果没有你,我会浑身无力前行
此诗让我想起古希腊女诗人萨福。古希腊传说中的祭司文艺女神有九位,哲学家柏拉图称萨福为第十位文艺女神。萨福的诗基本上只抒发个人的情怀,而很少触及当时的政治与时事,她的诗情深意挚,朴素而自然,但是几千年过去了,人们依然热爱着这位伟大的抒情诗人。从诗歌的抒情特质而言,刘素珍的大量诗歌与萨福诗歌的抒情特质有着相似之处,刘素珍在诗歌中表达出的爱情意象,像萨福一样炽热而大胆,执着而深情,这仿佛是一个重要的个体诗歌征象。事实上,诗学修辞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变化与升华之后,直到今天,我们依然热爱朴素的抒情诗学方式,甚至我们认为朴素的抒情是古今诗学的一个永恒定律。从刘素珍目前个人的创作背景与写作向度来看,尚未完全形成具有较强辨识度的个人写诗风格,因此我建议和希望刘素珍可以在像萨福、狄金森、普拉斯等一批具有纯粹诗学风格的女诗人的诗歌中找到彼此的精神共鸣,找到她未来的诗学方向。刘素珍的诗歌具有以上纯诗潜质,无疑是一个好的诗学征兆,这既是我的一个发现,同时也是我对她写作的严肃期待。当然,刘素珍当下的写作尽管与这些诗歌大师的诗歌作品还有着较长的一段距离,但是我相信只要她不断地思考和实践“纯诗的现代性”,大量阅读古今中外重要诗作和诗学之外的文本与学养,真正做到博古通今,她的诗歌写作一定会有着广阔的前景;那么,这个距离会不断地缩短,相信刘素珍会持守这种自信与努力——正如萨福当年自信地说:“未来的人们是不会忘记我的”。刘素珍的一首《虚拟的暮色》,更是让我进一步确认在她的抒写中,可以寻觅到萨福式的“抒情基因”:
  一个人在虚拟的暮色中
  作别西天的云彩
  抱紧手臂仿佛就能抱紧命运
  盯住云团仿佛就能看清方向
暮色中草木飘香
  暮色中涌现巫术与魔法
  把昨天、今天打乱
  最好把今生也统统打乱
一个声音在黑暗中呼喊
  路漫漫不要轻意远离
  纵使是换一个人间
  远离得了土地,远离不了风雨
天空开始染一身暮色
  伸出手,我不停祷告
  无数的星光照耀我
  也照耀人世间最黑暗的部分
《虚拟的暮色》是一首成功之作,也是刘素珍的重要代表作。此诗,熟稔而轻盈地融合了诗歌的现代性与新古典性。“虚拟的表达”、“作别西天的云彩”、“最黑暗的部分”等诗句是现代性的表达,而“暮色”、“草木”、“路漫漫”、“人间”、“人世”、“星光”、“照耀”等词句则暗涵着汉语的“新古典性”,刘素珍潜意识中将两种写诗的方式融于一诗,生发出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读来让人产生愉悦与亲切,身临其境,完全无恍然隔世之感,这正是此诗的高明之处。同样,因为这首诗,让我联想到萨福的《在春天的薄暮》:“在春天的薄暮/在满月盈盈的光辉下/女孩子们聚集在一起/好像环绕着祭坛”。这两首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有着共同的诗歌意象:暮色、星光、女性和祈祷。萨福还写过一首《暮色》,更是让人心旷神怡:“晚星带回了/曙光散布出去的一切,/带回了绵羊,带回了山羊,/带回了牧童到母亲的身边”,如此优美的诗歌意境不禁让人想起诗人刘素珍“诗意栖居”(海德格尔语)的皇姑岭,暮色苍茫的磁湖,而我们的诗人仿佛也在穿越古今,成了萨福式诗歌中的那个“黄昏的牧人”,正如诗人自己在诗中所写的那样,“不回首,只在磁湖的一隅/沏茶、举盏,与草木共舞”:
梦境曾如此辽阔
  因为你,我爱那些人生最暗淡的时光
  也爱这火烧火燎的沉重火热
  天边空明,金色的黄昏闪耀着梦的光芒
  ——摘自《从明天起》
透过刘素珍的诗作,我们可以阅读出一个女诗人情感记忆与细腻内心:一块石头、一对天鹅、一场美梦、一个车站、一只橘子、一场雨、一匹野马、一方立石、一个夜晚,都能激动诗人的灵感与爱的涟漪;这也足以表明她的人生苦痛与朴素的情感美德造就诗人的想象力,在她的世界里,她可以天马行空,万物皆可以成为她诗歌中的元素与爱情素园的风景。从这个角度而言,诗人是有福的,当她张开诗意想象力的翅膀,遨游于磁湖星空中,诗人因此在一种诗意的美妙的抵达中,在贴身的温度里,历练为不会迷失自我的精神女王。
  刘素珍的诗集中有大量诗作写到了“雨水”、“湖水”和“江水”,比如《冬至之诗》《宁静的湖畔》《被雨淋湿的日子》《情人节的雨》《雨水》《磁湖水》《千古江流》《水葬》《我无法入睡》《离歌》等,这是一种诗人写作的精神征象。这个精神征象我们决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女人是水做的”这样一个思维惯性的世情认知,我们试图介入诗人的精神世界与灵魂深处来分析这种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水”是世界形成的四大元素之一,万物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情感之源,因此人死之后,应归其源;亦如人们常言,“我们从哪里来,再回到哪里去”。刘素珍长期生活在她的素园,素园就在湖边,她对“水”的习性与感悟超越了常人,她在诗歌中赋予“水”以“思想之光”、“柔情之身”、“忧伤之蜜”,以及“敬畏之心”。带着这种想象与诠释,再去阅读刘素珍写“湖水”、“江水”和“雨水”的诗,你会意识到诗人的心灵,时而炽热滚烫、时而冷峻沉吟、时而忧郁抒怀、时而登高眺远,在整个诗意的抒情与营造中,诗人将自己的人生记忆、爱情亲情,悲喜与历练,全部沉入“水”中,风生而水起,然后在诗歌中又派生出另一组灵动之词:“心水”、“雾水”和“泪水”。因而我们可以想象诗人内心呈现的“水葬”意识,诗人逆时光而行,个体的生命意志与情感在表象世界里的果敢,与决断后的重生:
阳光如雪,如瀑,如弦
  长歌,短歌,如轻如重
  一百年以离我而去的脚步
  逆着时光行走,物我两忘
  ——摘自《逆着时光行走》

王店:打造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省级样板
陕西省三年内将建20所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吉林市体育局领导班子到运动学校调研指导工作
[猇亭]持续开展“打畅顺”违法建设专项整治行动
经开区实施就业扶贫 助力脱贫攻坚
刘素珍:磁湖边的歌者
九原区编办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
安全校园行 开福区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校园
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已正式出炉
开封市供水总公司组织观看 大型爱国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
裴伟东强调:千方百计保证全市安全度汛
鹤峰利川候选 “2018百佳深呼吸小城”
贵阳市住建局专项治理假冒特种作业证行为
龙岩市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局际联席会议召开
省人大代表退钱记
云南省公安机关派出所信息化应用专题擂台赛落幕
旅客丢包两站都遇“活雷锋”
郴州税务坚持落实“一户一表”制度
浙江海盐:一岁男童发病 儿科医生紧急救援
巧用“加减乘除”化解陈疴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