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丨与时代壮阔同行 雨湖区经济社会发展写就辉煌


千里湘江第一湾。(方阳 摄)
湘潭新闻网10月25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曾晓蓉 通讯员 刘思玲 谭谦)雨湖区是湘潭的城市发祥地,曾积攒万千碧雨汇集水滴成湖,赚下“小南京”的金字招牌;雨湖区是湖湘文化钟灵毓秀的源泉,曾积攒千年风流人物成就古今传奇,激励世人谱写新的辉煌。大浪淘沙,沧海桑田。改革开放40年来,雨湖人民又以无比坚定的意志,投身改革开放的浪潮,经过40年的艰辛耕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综合实力变强了,基础设施更完善了,城乡面貌更美了……随着与时代的一路壮阔前行,这座屹立湘江之滨的千年古城正闪耀着新时代的美丽光芒。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40年来,雨湖区经历了多次区划调整。其中,1992年6月,经调整由原雨湖区、湘江区和郊区河西部分,合并成为新雨湖。2009年-2010年,又两次成建制地从湘潭县划入三个乡镇。
合区26年来,雨湖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区域面积从1992年时的78平方公里,到现在已经增加到了451平方公里,增长近5倍。随着区域面积的增加,人口也从30万增加到了60万,人口红利不断释放。
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增长。其中,地区生产总值从1992年的4.3亿元增加到2017年659亿元,增长15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7.2亿元增长到307亿元,增长42倍;固定资产投资从0.3亿元增长到325亿元,翻了十番。规模以上企业由8家发展至127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达21家。财政收入从1992年时不到0.34亿元,到2017年已经达到19.3亿元,增长56倍。产业结构也实现不断优化升级,由1992年的18.9:60.4:20.7调整到2017年的2.5:51.8:45.7。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全国先进文化城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工作单位、全面小康达标县(市)区……各类荣誉纷至沓来。而在这一串串数字、一项项荣誉背后,凝聚的是雨湖人民拼搏奋斗的智慧和心血,充分展现了雨湖人民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和豪迈气概。
产业经济全面振兴
40年来,雨湖区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经济实现全面振兴。
园区经济实现蓬勃发展。雨湖区园区曾历经多次变革。2012年,该区在湘潭锰矿地区着手建设雨湖工业集中区。经过艰辛创业,园内生态得到修复,环境逐步改善,并成功引进企业85家,园区总产值从初期的不足亿元,增长到63亿元。特别是2017年与华夏幸福成功签约雨湖产业新城ppp项目,全面开启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发运营的新篇章。
第三产业实现持续繁荣。目前,千里湘江第一湾雏形初现,万楼景区、九华湖景区、齐白石纪念馆成功跻身国家3a级旅游景区,窑湾文化旅游街区盛大开街,仙女山生态旅游小镇、姜畲现代农业示范园、湘锰国家矿山公园逐渐成型,全域旅游方兴未艾。全区各类商业网点达6150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连续8年排名全市第一。
金融通讯、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型业态蓬勃兴起,先锋鹏博互联网产业园引进企业45家,步步高商业连锁集团成为中国西南部零售业的领军者。
农业经济实现提档提质。2017年,雨湖区实现农业化总产值29.5亿元,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4家。先后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78家、家庭农场45家、种养大户332户,打造了一批现代农业生力军。姜畲现代农业示范园因势聚力,发展成为全市最大的“菜篮子”生产基地,被评为国家级创新创业园。
古城旧貌焕发新颜
40年来,雨湖区坚持城乡一体发展,城乡建管、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宜居宜游的新雨湖绽放出独特魅力。
交通路网日益健全,城市承载功能全面提升。雨湖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雨湖区仅有107国道、320国道,建设北路、韶山路、一大桥等几条主干道路,现在京珠高速、上瑞高速、长韶娄高速三路在这里交汇,沪昆高铁、湘黔铁路、长株潭城铁在这里穿境而过。河西湘江风光带全线拉通,三大桥、莲城大桥跨江而立,杨梅洲大桥即将修通,全面形成了一个成环成带、内联外延的综合交通网络。农村公路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同时,公交、供水供电、天然气、路灯、水利等设施逐步完善,邮政通信、互联网等事业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更加便捷。
旧城改造在持续推进。截至目前,共提质改造小街小巷725条,改造老旧小区320个,建设小游园30余个,实施棚改项目60余个,3.5万户居民喜迁新居。新景家园、白石古莲城等高档住宅拔地而起,万楼新城、窑湾古街重现昔日繁华。建设美丽屋场16个,打造美丽乡村12个,民居美化208栋,森林覆盖率37%,城镇化率达到85.5%,城乡面貌实现精彩蝶变。
与此同时,雨湖区还全力抓好了大气、水、土壤污染攻坚,持续开展了市容环境和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餐饮住宿、农贸市场逐步规范,街巷管理、卫生保洁步入常态,“河长制”创新推行,涟水河网箱养鱼全线退出,湘江、涟水河沿线非法采砂场全部取缔,涉环企业逐步退出,生态环境再现山青水绿、天朗气清。
民生福祉大幅改善
40年来,在大力发展经济,加快城乡建设步伐的同时,雨湖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近5年,雨湖区民生事业资金投入54亿元,每年财政支出占比均为70%以上,完成民生实事201项。投入扶贫专项资金700万元,助推全区7000多名贫困群众全面脱贫。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2年2564元、1222元分别提高到35176元、28208元,分别增长13倍、22倍。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等制度逐渐实施,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社会救济、救助政策全面落实,成功创建省“五化”民政示范区。
社会事业实现全面发展。公共文体设施覆盖全区,拥有文化馆、图书馆、农家书屋等各类文化活动场所191处,白石广场、雨湖公园、和平公园等场所人流如织,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全民健身等群众活动广受赞誉。教育优势愈发强劲,全面改薄和校园安全建设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现有各类学校160余所,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常年居于全市前列,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医卫事业日臻完善,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增加到443家,所有村(社区)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此外,随着平安雨湖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公安、消防、食品药品等安全密网全面织牢,安全生产闭环管理模式全面推行,应急管理、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等处置能力显著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覆盖城乡,社会大局更加和谐、更加安定,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经开区去年棚改和征收安置工作超额完成
河南老人孤岛养鸡替儿还债:为谢绝爱心捐款 谎称欠账已还完
市环境监察支队开展迎“八一”廉政警示教育活动
乐山师院在第六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上斩获佳绩
助推民企发展 市工商联举办“新戎商”大讲坛
改革开放40年丨与时代壮阔同行 雨湖区经济社会发展写就辉煌
刘子阳主持召开国开区综评指标调度会
衡大高速大名省界收费站:货车漏油存隐患 热心善举保安全
榆中县和平镇开展“小手拉大手共育好家风”活动
汤阴县:惠民政策送到创业孵化园区
公路沿线农户家中被盗 民警巧计抓获“过路贼”
我市组织收看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宣讲报告会
云霄343户群众节前有望搬入造福新居
南通市区首次引进大型垃圾破碎设备,几分钟席梦思便碎成颗粒
我市全面完成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任务
南京是唯一可复原六朝以来城市轮廓的城市
将信访矛盾化解在基层 我市实行县(区)领导每日定点接访制度
我市24条公交线路临时改道
“金秋助学”送来党和政府温暖系列活动助力寒门学子扬起希望风帆
网络代购车票有风险专家给您来支招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