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清镇新联村:种红茄“种出”一个富裕村


种了近30年茄子的陈庆友,正在大棚里摘茄子。
4月底的一个清晨,车子驶进位于路桥区金清镇新联村。
村边道路两侧是一片片白色的大棚,身着薄衫、头戴草帽的农户们,正挑着箩筐进进出出。
此时,正是红茄收获的季节。大棚内,一株株饱满的茄子在碧绿繁茂的枝叶映衬下透着亮光。
家家户户种红茄
新联村地处路桥东部农业主导产业园区中心,全村有535户人家,约500户从事大棚蔬菜种植。而红茄作为村里最主要的农产品,在30余年时间里,带动家家户户走上致富路。
“这批红茄去年8月份播种育苗,11月左右开始采收,每隔两天采一次,可以一直采到今年五六月。”村民陈庆友和妻子刚采摘完上百斤茄子,回到了自家小洋房。
两口子从事蔬果种植近30年,每天起早摸黑和红茄亲密接触,这也成了他们的乐趣所在。
“年轻的时候村里还没有集中的产业,大家的条件普遍不好,为了赚钱,我开过岩,捕过鱼,也替别人打过工。36岁那年回到老家,一心一意想好好干农业。”20世纪80年代末,在杨仁岳、杨礼池等村民的带领下,新联村“搞农业”的氛围日渐浓郁,陈庆友也因此成为村里较早涉农种植红茄的农民。
松土、育苗、浇灌、施肥、驱虫……往后30年光阴里,他和妻子日复一日地从事着这些工作,一步步扩张着他们的“蔬果天地”。
“红茄季节过后,我们也种植萝卜、黄瓜、芹菜、水稻等其他农作物,通过水旱轮作调节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每年,陈庆友都会参加金清镇农办举办的农技培训,学习如何科学、高效地进行农业种植。在他看来,做农业不仅要吃苦耐劳,还需要技术力量的支撑,农业知识是学无止境的。
凭借着几十年辛苦付出,两口子的种植经验愈加丰富,种植面积已扩张到十几亩,家里的生活蒸蒸日上。
“一年收入20来万元,前两年家里盖了新房子,还给儿子买了车。”回想起这些年来夜以继日的忙碌生活,陈庆友不禁感慨:“当初的选择是对的,一切辛苦都值得。”
在新联村,和陈庆友夫妇一样的“夫妻档”种植户不在少数,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在广袤土地上创造出自己的价值。
深耕红茄产业
2011年3月,新联村被省农科院授予“新联蔬菜基地”称号。目前,村里已有4家家庭农场和1家农产品合作社。
“按照红茄平均每斤2.5元的单价计算,年亩毛收入2万至3万元。”新联村村委会主任陶仙邦介绍,去年村里人均收入达1.3万元,依靠土地出租,村集体收入达到近17万元。
此后,以新联村为中心,红茄种植已辐射至金清镇6000多亩田地。1998年,位于新联村的金清蔬菜批发市场进入运营,村民们每天将从田间采收的红茄、蒲瓜、胡萝卜等蔬菜直接运到市场里,经过人工分拣,打包后集中运往杭州、宁波等地,供应当地菜市场。如今,市场每日红茄成交量20万斤,其中70%都产自新联村。
“依托于村里的农业基础,不少村民尝试拓宽增收渠道。近几年,我们村先后成立了两家食品加工公司,专为当地学校和企业食堂提供生鲜蔬菜包装配送业务,一年收入都有三四十万元,还解决了一部分村民的就业。”陶仙邦说。

充分准备 高度重视 确保游客安全出行 天全县喇叭河景区开展汛期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望牛墩:社区医院5种疫苗缺货 新苗预计5月14日送到
锦州市教育局部署春节期间党风廉政建设和安全稳定工作
南明区教育系统|举办专题培训班,推动区(市、县)交叉巡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
双十一订新车变"旧"车 临沂顾客不满欲退定金遭拒
金清镇新联村:种红茄“种出”一个富裕村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九次会议
重庆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局部将达40℃
三年将新建或提升70家 打造百里楠溪特色民宿带
南部快速通道上半年建成通车 6月底前完成52条黑臭水体整治
这个欢乐年!为2018宝鸡“四市建设”敲响了开场锣鼓!
市住建局开展“6.14信用记录关爱日”宣传活动
丘孝东主持召开兴宁市政府常务会议
新时代背景下区域农业科技发展论坛暨宿迁农科所科技论证会在宿迁召开
第六十四期云浮市“书香大西关读书讲坛”开讲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奋力谱写新时代文明云浮新篇章
汕尾部分市民喜欢开车戴耳机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贵港商标受理窗口正式启动
北京市扶持创业三年带动近十万人就业
市政协“大课题带小课题”调研“平安鸡冠”建设情况
市政府关于印发泰州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