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俗称“僵尸”企业)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记者前天获悉,秦淮区市场监管局已调查终结2442家“僵尸”企业,拟全部吊销营业执照。
这2442家“僵尸”企业主要包括三大类:非公司企业法人、个人独资企业、公司制企业。其中,非公司企业法人56家,个人独资企业79家,公司制企业2307家,经营范围涉及生活服务、生产制造、文化传播、建筑装修等各个方面,比如,南京市白下区服务总公司、南京敏洁洗涤用品厂、南京海高玻璃装饰实业有限公司幕墙门窗分公司等。
秦淮区市场监管局相关人士介绍,经调查,这些企业均未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江苏)”报送并公示年度报告,并擅自变更住所。该局今年5月4日就发布过《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提示公告》,但公告期届满,这些企业仍未履行法定义务。通俗地说,就是这些企业现在既找不到其经营场所,也联系不到当事人。
根据《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个人独资企业法》《公司法》等相关规定,企业法人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满6个月尚未开展经营活动,或者停止经营活动满1年的,视同歇业,不按照规定办理注销登记的,可吊销营业执照;个人独资企业、公司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6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6个月以上的,也可吊销营业执照。
市工商局相关人士介绍,通过大数据系统进行分析统计,全市共有约1.8万户企业2014—2015连续两个年度未进行年报。经进一步与税务部门进行初步数据比对,全市约7500家企业被列入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拟清理吊销名单中。
根据原国家工商总局、省工商局的工作部署,从今年初开始,市工商局和各区市场监管局以及江北新区市场监管局,对拟清理吊销的“僵尸”企业逐户开展上门实地核查取证。目前,清理工作正在全面有序推进。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法收集、固定证据,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处理,以达到“唤醒一批、规范一批、吊销一批”的清理目标。
“‘僵尸’企业的存在,虚增了市场主体基数,同时影响了政府资源的配置和流向,影响了政府的科学决策,也客观上会增加市场的经营风险。”市工商局相关人士表示,清理“僵尸”企业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举措之一,建立“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机制,可以维护良好市场秩序,让政策红利和资源流向实际运行良好的企业。(记者 邹伟 通讯员 侯小伟 江晓峻)
贾汪区召开河长制工作推进会暨河湖“三乱”主要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动员会
市公交366路站点增设通告
电影票“退改签”离我们还有多远?
张敬华调研市规划局
搭乘“赏月航班”近距离赏月成新潮方式
建立市场主体退市机 2442家“僵尸”企业被销户
市旅游局:2018南阳首届旅游小姐大奖赛唐河分赛区成功举办海选赛
有市民无视禁行标志逆行骑进车道 存在安全隐患
九三学社启动“三师行”
重庆市公安局民警入户采集这些信息请您配合
赵明君调研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吴蟒成到临渭区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餐饮场所燃气使用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初见成效
我市开展春节前慰问烈属及现役军人家属活动
贵医大附院职工子女 体验“白衣生涯”
幸福泡泡唯我独皂 清水河社区开展长者手工增能活动
《普陀区古树名木调查报告》出炉 现存195株古树将挂上身份牌
海外侨商走进浙江自贸区 寻觅“自贸区机遇”
晋源区第四实验小学凝聚文明正能量
【两会】安徽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 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