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江高镇新楼村的梁氏宗祠。
梁氏宗祠的砖雕分别为山墙两侧的墀头砖雕,头门前廊山墙墙沿的砖雕及头门后廊门宫位的砖雕。
在白云区江高镇东北角,有一个从“古”到“新”的村子——新楼村,村名虽变“新”,但古韵犹存。村里有一座至今保存完好的祠堂——梁氏宗祠,其历经百年风霜,曾一度破败不已,几度修葺后容颜得以常驻。
记者走访发现,这座祠堂门前堂后藏着一处特别的风景——作为非建筑承重构件的砖雕经历百年岁月,依旧保存完好。白云区非遗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百年砖雕留下来的是艺术,更见证梁氏的文脉,在白云区众多祠堂中,极为罕见,由此显得更加珍贵。
新楼村以前叫古楼场,由于清朝时村中有一青砖高楼,故取名为古楼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古”改为“新”,成了如今的新楼村。
说起新楼村的梁氏,对村史有所了解的村民梁焯流称,最早要追溯到南雄珠玑巷南迁,梁氏族人最先落在江高镇蓼江村,短暂停留双岗村后迁往新楼村。在迁往新楼村繁衍到一定的人数之后,为了纪念先祖艰苦创业,荫及子孙,于是建造宗祠。
梁氏宗祠确切的始建年代已无从考究,但相关史料记载,宗祠曾在清光绪年间及2006年进行了重修。宗祠是典型的岭南广府祠堂,两路两进格局,砖木石结构,素瓦屋面,平脊。整体由头门、天井、祖堂组成,左侧建有衬祠作为喜庆筵席的厨房所用。
新楼村党支部书记梁玉云说,最近的一次修缮出现在12年前,由于百余年的风吹雨打、自然侵蚀、人为破坏、虫蚁损害等,青砖墙体脱落,梁、檩、桁条断裂,木雕、砖雕残缺。于是,当时新楼村重修梁氏宗祠。
祠前立有一对状元旗杆夹,立于1871年,刻有“同治十年辛未科梁耀枢立”。梁焯流称,梁耀枢是顺德光华村人,是广东的末代状元,当年梁耀枢途经新楼村而立旗杆夹,意在表达教育后人。
梁氏宗祠整体规模并非宏伟壮观,而是较为普通的两路两进,占地面积不足500平方米。这座祠堂在装饰艺术方面却是下了一定功夫,主要体现在木雕、砖雕、石雕等方面。
百年砖雕:人物表情、戏剧场景栩栩如生
记者看到,在梁氏宗祠大门门槛处就藏着砖雕。梁氏宗祠砖雕笔墨最重的地方,也是在门前。
据白云区文遗办冼永成介绍,梁氏宗祠的砖雕出现在三处,分别是山墙两侧的墀头砖雕,头门前廊山墙墙沿的砖雕及头门后廊门宫位的砖雕。
墀头砖雕位于梁氏宗祠门前承重墙的前端,两侧分别有一块。雕刻的图案是古代的戏剧人物,采用浮雕工艺,最深处有5厘米之多,人物表情、戏剧场景栩栩如生。
在大门“梁氏宗祠”石额的上方则是墙沿砖雕。宗祠前墙楣施有大面积的砖雕,从墀头起一直绕到另一侧的墀头,宽约60厘米,长约13米。冼永成介绍,砖雕整体采用浮雕工艺,图案以花鸟为主,底纹刻有凸起的菱形网格作为衬托。这么大面积的砖雕,现存的屈指可数,白云区内冼永成发现的有南岗村的潜圃周大夫祠、金沙街的仲山招大夫祠。
位于祠堂后廊右侧山墙的是门宫砖雕,面积不大,镶嵌在内,是放置香炉的地方,砖雕则出现在边上,特别是在神龛的上方,包边上,图案则以“回”字形浮雕,神龛的上方则以花鸟图案为主。
(广报全媒体记者肖桂来 通讯员陈淑娴)
我市加快实施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
金牛街·金牛人——古镇麟爪
建议在横江桥头君莱酒店路口增加一条斑马线
男子在北仑一菜场用假币被当场识破 A4纸打印的……
《近代报刊中的沈家门》出版 记录百年渔港世态风貌
百年老祠堂 砖雕艺术存
国家统计局三明调查队“严字当头”全力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兰州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系列宣传之质量提升行动政策解读七---质量提升关键要加快标准提档升级
老人要不要活成子女要求的模样?
郴州“七大分队进基层、七进七讲聚人心”宣讲活动启动
市住房公积金管委会四届一次会议召开
中小学暑假严禁上课补课 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举报电话
延寿县委巡察组巡察部分党委情况反馈会议召开
李志伟到扶贫联系点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中国纪检监察报:坚决铲除“村霸”滋生土壤
日照市林业局扎实推进“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
贵州做好“减法”深化“放管服”改革 减轻社会负担
苏宁董事长张近东考察汉口北 点赞“卓尔造”飞机
25日交通早高峰提前 交警全员上路保通
冬季火灾高发的特点及具体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