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永安守着三百多年祖屋开饭店 传统手艺做东江菜

  从西湖边的百花洲公交车站下车,进入五一路,穿过熙熙攘攘的菜市场,拐进北门街就能找到乌记饭店。这家隐藏在小巷里、开在百年祖屋的饭店,近年来成为“网红”,几乎天天爆满,老惠州爱来,小年轻也常来,甚至外地游客也循着导航摸上门来。
作为饭店的老板,苗永安对此倒是淡定得很,无论店里的客人如何催促,他也依然坚守传统工序,确保菜肴品质,用美味抵消等待的怨气。从10来岁进入饮食行业,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苗永安一直如此坚守,守着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祖屋,守着东江菜式的传统手艺,守着一个厨师的本心。
乌记饭店隐藏在一条小巷中。
  开在百年祖屋的“乌记”
  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只有9张桌子3间包房的乌记饭店,每到饭点,就挤满了人,几乎每张桌子都翻台两三次,有的客人甚至为此等了一个多小时。饭店的老板苗永安和老板娘翟国秀带着6个工人忙得人仰马翻,苗永安的女儿苗璐也放弃休息,赶回娘家帮忙。尽管如此,还是不能满足全部客人的需求,有的客人等不及离开了。
  苗永安今年68岁,他和家人及员工已经尽力了。7天的连轴转之后,10月8日,店里闭门休息了一天,这又让一些慕名而来的客人失望了。但乌记就是有点小任性,不管生意有多红火,每个月总会有两三天闭门休息,享受难得清静的生活。
  每天早上八九点,是店里最安静的时候,员工还没来上班,住在祖屋里的苗永安夫妇也刚起来不久。苗永安泡了壶茶,坐在苗屋“慎新堂”下悠闲喝着茶。
  “慎新堂”两侧的墙面上挂着苗家祖屋的“荣耀”,有族人写的祖宅记事,有家族杰出人物介绍,还有知名画家画的《古屋芳容》和苗屋后花园《宜园秀色》,通过这些文图,可以初步了解这个有着300年历史的苗家祖屋的故事。
  根据族谱记载,惠州苗家氏族苗英(又名苗之英,祖籍陕西)在清康熙元年(1662年),从江苏无锡因朝廷派遣来到惠州驻守,任中营守备府左营参将游击(三品武官),此时起,今北门街25号就起建了一所中营守备署。苗英因家眷较多,就在中营守备署对面买地建房屋定居(称老苗屋,今北门街28号),而其子孙也大多从军为清廷服务。到了清朝末期,苗家人丁兴旺,老苗屋不够住,惠州苗氏第六代苗穗良于清末民初购置了新苗屋,即中营守备府旧址,并定堂号“慎新堂”。而在清朝灭亡之后,苗穗良认为“实业富国 科教兴国”也是一条救国救民复兴之路,因此致力培养后代。苗穗良的儿子苗致信更是以“兴教为责,持教为乐”的教育情怀影响后代,开启了苗家四代50多人从教的历史,成为苗家教育世家的奠基人。1989年,苗氏家庭被评为全国首届“优秀教育世家”,苗家是当时全省惟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家族。
  先是做早餐而后做宵夜
  生于1950年的苗永安,从小在苗家祖屋里长大,顶着“教育世家”的光环,却没有走上从教之路。不是他不想,而是没办法。因为父亲早逝,10多岁的苗永安早早就到茶楼里做学徒,从此就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至今。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苗永安先后在当时惠州有名的东兴饭店、金星饭店、四季春饭店工作过,学得一手制作中西糕点和东江菜的手艺。苗永安说,那时候厨房的老师傅脾气大得很,师傅说一,学徒们不敢说二,为了学好手艺,他干了不少厨房的脏活累活。“自己不愿意吃吃亏,哪里学得来真本事。”苗永安如是说。苗永安的儿子苗邦回忆,这也是父亲在教育他和姐姐时最常说的一句话。
  改革开放后,苗永安也曾带着这些手艺到深圳去谋生,无奈当时由于胃疾严重,只得回到惠州治疗。病治好后,工作却两头没着落。为了谋生,1983年,苗永安在祖屋沿街的位置开了个早餐档,专卖中西糕点,包括蛋糕面包和各种包子。其中苗永安做的蛋挞和叉烧包最受街坊欢迎,有时甚至要排队才能买得到。
  也正是在做早点的那几年,苗永安成家了,娶的是小他12岁的翟国秀,夫妻两人齐心协力,把早餐档做成了饭店。既是饭店,就得起个名字。“我小时候长得黑,大家都叫我乌仔,我们做的也是街坊生意,就起名叫 ‘乌记饭店’了。”苗永安笑言。
  北门街历史悠久,是惠州府城“九街十八巷”之一,明清时期,这里已发展成为传统居住区。解放后至上个世纪90年代,这条长300米宽4米的大街一直热闹得很。趁着这份热闹,乌记饭店改做宵夜。一到夜晚,街坊们都喜欢到乌记饭店里点上一份炒粉,一碟炒蚬,天南地北地聊着。
乌记饭店的工作人员全家福,坐着的是老板苗永安,中间身着黑色西裤的为大徒弟25岁的温少林。
  生意惨淡选择坚守
  经营饭店虽然忙碌,但也给苗永安一家四口带来了安稳的生活。可这安稳的忙碌,在2003年前后被打破了。
  2002年5月,为改善市容市貌,争创省和全国文明城市,市政府对市区桥西北门直街区域进行了改造。北门直街改造后,临近朝京门1.4万平方米范围之内的房屋都被拆迁。
  “房屋被拆,许多老街坊搬走了,拆迁的地方被建起了酒店,北门直街成了死胡同。”苗永安说,本来就靠街坊帮衬的宵夜档人气少了,再加上2003年非典的影响,乌记的生意一度变得惨淡。也是这一段时期,家里争吵不断,饭店何去何从,是关门出外务工,还是困境坚持,成为了家人心中一块难以放下的石头。”
  最终苗永安和妻子选择了坚守。虽然客人少了,但朋友常在,趁着难得的清闲,苗永安常为朋友露一手,做一些此前学的东江菜,偶尔也对此前的菜式进行改良,这别具一格的味道,赢得了朋友的一致好评,也让苗永安看到了新的希望。
  美味+文化成网红店
  在坚守中,苗永安也做出了改变——— 从做宵夜转为做私房菜。
  可做私房菜也并不容易。那时乌记饭店位于小巷子里,店面又小,只能摆下四张桌子,除了附近街坊,外人一般不会走进来觅食。苗永安心里也没底,
  可他知道,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把菜做好吃了,自然会有人找上门。
  苗永安精选好料,闷头做菜,老街坊老朋友也时常来帮衬,渐渐地乌记的菜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尤其是咕噜肉、腊鸭香芋煲、生粉肠排骨煲、杂锦煲、鲫鱼荷包蛋汤、杂酱面等成为食客必点的菜式。还有些工序繁琐的东江特色菜,如烧肝花、八珍扒鸭、东江酥丸等,则需提前预定。
  到2013年时,乌记私房菜已经颇有名气,每天临近饭点,四张桌子早早就坐满了人,有的食客等不及,主动提出在门口摆张小桌,就为早点吃上乌记的饭菜,喂饱肚子,填满心灵。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小巷里的乌记,开始了解北门直街的历史,主动倾听苗屋的故事……东江菜式+文化街区+苗家祖屋,当传统美食与浓厚的文化底蕴叠加,极大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和心之所向,就这样,乌记火了。
  客多店小,苗永安“被迫”想办法拓展。他不想离开北门街,不想离开苗家祖屋,怎么办?他看着一墙之隔的祖屋,他冒出了一个想法。2014年,他去找了族人,谈了那5个房间的租赁,想用于做包房。苗永安小心翼翼,族人倒非常爽快:租给外人还不如租给自己人。
  苗永安把其中3个房间收拾了一下,安置上座椅,很快这3个包房日日被抢订而空。开在祖屋的乌记更火了,客人每天有增无减。趁着清明祭祖,苗家族人都回到祖屋,苗永安尝试着提了提租用祖屋大厅事宜。“没想到大家都挺支持的,大家商议后也同意租给我,租金则用于祖屋的维护。”苗永安说。
  族人的支持不仅停留在口头上,他们还倾力让这祖屋充满文化韵味。他们整理了中营守备署的资料,让人了解苗家祖屋的前世今生;他们整理了苗家杰出人物的简介,让人知道这是一个“教育世家”,人才辈出;他们请知名画家描绘了祖屋原来的规模,让人对苗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海淀区部署2018年安全生产工作
雁塔区食安委办对食品安全示范学校创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海淀群租地下室变身智能储物间
小区清理“僵尸自行车” 贴公告:逾期不认领将变卖
【工作动态】2018年春节前社区矫正人员集中法制教育会议
苗永安守着三百多年祖屋开饭店 传统手艺做东江菜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南京与长江,相依更相生
十堰集中通报11起典型案例 19名党员干部分别受处分
我国服务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
气温渐暖 换薄被春装前先晾一晾晒一晒
蓝山:组织收听收看全市森林防火紧急电视电话会
环保酵素推广活动走进磨店社区
西安航空基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帮办+最多跑一次”服务模式获群众“点赞”
筑梦常州 “引凤工程”已吸引90多名海归人才
多元化特色观光农业走俏 牟坪镇实现发展腾飞
通山抓项目促发展优化环境促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市发展改革委传达贯彻市政府系统办公室主任会议精神
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相关资金458亿元文化场馆更有温度
市打击传销工作联席会召开
使长得以扬让短得以补古交找准项目发展特色农业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