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为“三农”保驾护航


人保财险农险部查勘员和农业专家在受灾麦田查勘小麦受损情况
□记者  田丹丹  文/图     从抗灾减灾到风险保障,从无人问津到全村联保,从优化农险供给到服务农业转型升级,从政策引导到产业撬动,近年,农业保险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其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治理功能,在稳定农业生产、维护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我市脱贫攻坚的关键期,农业保险在为全市农民提供农业生产保障和为产业扶贫项目提供农业贷款保证保险产品服务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逐渐成为重大农业灾害中农民恢复生产和新兴农业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农业+保险” 惠民效应初步显现
    “喂,中原农险吗?俺种的小麦已经到了收割期,麦子减产严重,你们什么时候过来定损?”夏收期间,中原农险公司热线电话一个接一个,该公司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地奔波在田间地头勘查灾情,为下一步的理赔做好准备工作。
    中原农险安阳服务组副组长代钢峰介绍,今年4月初,我市遭遇了倒春寒,加之安阳地区今年推广种植改革,强筋小麦种植比例较大,而强筋小麦最怕倒春寒,所以今年安阳地区的小麦受灾比较严重,许多地方出现了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麦收前夕,我市农业主管部门技术专家和中原农险各县支公司的勘查员几乎天天待在受灾田里,核实评估灾情。
    “今年的倒春寒让我400亩的小麦几乎绝收,幸亏政府给买了农业险,这几天保险公司和农业专家来地里看了看,赔付结果很快就会出来,估计能挽回不少损失呢,这对我们老百姓来说真是实实在在的好政策。”文峰区宝莲寺镇农民刘海军高兴地对记者说。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缓解农业灾害压力,根据我省统一安排,我市对区域内政策性小麦保险实施全覆盖。农民每亩地只需交5.4元钱,即可享受小麦保险,剩余所需保费由中央、省、市、县全额补贴。凡遇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对农民种植的小麦造成损失时,保险公司按照小麦生长不同时期、不同标准分类赔偿,最高赔偿447元/亩,农民花小钱就可以得到大保障。
    我市保险业协会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现在农业保险主要分为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主要以政策性保险为主,它与商业农业保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是否有财政补贴。在我国,农民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可获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补贴,自己只需承担较少保费就能获得一定保障。“2017年全年全市(含滑县)农业保险投保金额12391.08万元,赔付8061.46万元;今年截至5月底,全市(含滑县)农业保险投保金额已达到9005.79万元,赔付1872.54万元,可以说,农业保险让广大农民不再‘靠天吃饭’,为他们的农业生产撑起了一把保护伞。目前,仅政策性农业保险所承保农作物品种就200余个,基本覆盖农、林、牧、渔等各个领域。”该负责人对记者说。
    “融资+保险” 产业发展动能强劲
    2016年,安阳县韩陵镇东梁贡村养殖户邢玉宁以第三方中原农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农业贷款保证保险》作为担保,拿到了安阳珠江村镇银行发放的50万元贷款;2017年7月,内黄县华瑞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聂亚旗收到了国元农险提供的“保单贷”资金10万元;殷都区伦掌镇李炉村养殖户张俊峰通过人保财险的支农项目“政融保”拿到了50万元的融资款……在我市,像这些通过各种农业保险获得融资款,奔向致富路的例子还有很多。
    代钢峰介绍,中原农险自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国家“金融支农惠农”政策,通过开办农业贷款保证保险,增强农业类借款人自身资信,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放款意愿,保障金融机构资金安全,降低借款人融资成本,解决农业从业者“贷款难、贷款贵”问题,走出了一条“保险+银行+政府”的创新之路。同时,也解决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有效抵质押与担保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形成了致富带动效应,帮助了农村致富典型,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增加土地出租收益及工资性收入,发挥了很好的资金杠杆撬动效应。
    “我们国元农险自2015年7月入驻安阳以来,积极推广种植业、养殖业保险,截至目前,我们在示范区(安阳县)、内黄县、滑县、林州市、汤阴县都开设了保险机构,购买保险的农民已经达到几万人,理赔也在1000万元以上;在农业贷款方面,我们推出的‘保单贷’产品深受广大农民青睐,现在贷款金额也有几百万元,解了很多农民的燃眉之急。”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阳中心支公司农险部副经理姜蕾告诉记者。
    此外,中国人保财险还与我市各级政府部门签订了《保险助推脱贫攻坚战略合作协议》,采取“干部推荐+融资支农+保险保障”的模式,推广“政融保”和“牧融保”支农支小融资项目,为我市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发放低息融资贷款,有效解决了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截至去年年底,该公司已在我市达成“政融保”和“牧融保”项目共40个,累计发放支农融资资金740.5万元,带动136户贫困户有效脱贫,帮助普普通通的农民实现了创业致富的梦想。
    打开农业保险千把伞,撑起“三农”一片艳阳天。农业保险自全国试点以来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随着产品的逐渐丰富和功能的逐步完善,农业保险在服务“三农”、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上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评论:发挥保险优势 助力乡村振兴
□田丹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探索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保险业作为现代金融的重要支柱,需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长期以来,由于风险高、成本大、产品少等因素,保险在“三农”发展中的参与度不高。进入新时代,保险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保险供给与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保险需求之间的矛盾。保险的本源是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这既是保险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初心与使命,也是新时代赋予保险业的要求与期待。
    保险业姓“保”。直接参与到农业生产保险保障中,保障农民种粮食收益,是对保险助力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险发挥农业经济“减震器”和农村社会“稳定器”功能的重要表现。因此,结合实际,开发多层次、全覆盖的农业生产保险品种,通过保险分散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能够为农业的振兴和农民的增收提供坚固的保障。
    在金融行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保险不仅能够直接参与到服务的过程中,是金融行业服务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催化剂”和“助推器”。保险业要在农业融资方面,积极发挥风险担保功能,为农民增信,为涉农资金保险,用保险进行风险对冲乃至兜底,让银行在进行相关信贷投放时,多一份保障、少一些后顾之忧。
    除了农业保险外,农民大病保险、农户财产保险是保险行业服务乡村振兴的另一个重要方式,这也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的部分。因病致贫、因灾致贫一直是农村贫困高发的原因之一。推动商业大病保险和农户财产保险覆盖农村地区,不仅是国家社会保障的有效补充,更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当前,是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扶贫攻坚事业取得重大成果的关键时期,保险业要不忘初心,牢记保险姓“保”,紧紧围绕农村、农业、农民发展需求,立足本职,服务“三农”,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方案的通知》解读一
产业兴村舒画卷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迈向新征程
少儿国学礼孝教育项目成果展示活动举办
欠200万元不还 “老赖”被下“限驾令”
农业保险为“三农”保驾护航
信访举报增幅明显 正风反腐不可松劲
太原市中小学生肺活量指数高于全国
28路公交线今日开通
海钓产业抛竿“蓝海”
滨海开展清明节网上祭奠公益活动
鞍山国家级非遗海城喇叭戏亮相央视
中国共产党包头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成华区]征集“社区精神”表述语 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水平
【行走大重庆 最炫民宿风】通安小栖:有一种“捏造”叫陶艺
多彩文化宴 欢乐过新年
开展党建“轮值大比拼” 庆元引导进城党员认“家门”
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笔试将于11月4日举行
息烽县召开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人民调解工作推进会
南海积极拥抱三龙湾时代 打造成佛山新名片